大家都頭疼:員工不喜歡開會!
來,聽聽員工的心聲:
““一開會,領導就講個沒完!大道理一套一套的!“
一開會,就要晚下班!會開不完別想下班!”
“一開會,不是來新活了,就是老板看誰不順眼了!“
……
我們常說,任何不帶方案的反映問題都是抱怨。同樣的,任何沒有行動計劃的會議都是浪費時間。
來,看看海底撈如何開會。
無論你是老板,還是店長,餐飲管理者首先要告別即興開會的沖動。海底撈的會前準備如下。
1.提前發布議題
提前發議題,是為了讓與會人員開會前思考議題、準備方案。這樣既讓參會員工做到有的放矢,又節省了會議時間。一般情況下,議題在微信群中通知即可。
2.明確發言順序
海底撈內部會議上,員工“自下而上“依次發言。
按照職位,從低到高依次發言;
按照入職時間,新員工先發言,老員工后發言。
3.限定發言時間
每一個參會人員都限定發言時間。比如,周例會限定普通員工發言3分鐘,店長發言10分鐘。限定發言時間,可有效控制整場會議的時間,防止拖延。
海底撈開會,主持人始終用三個問題把控走向。
其一,大家在討論自己的問題,還是討論別人的問題?
討論自己的問題,強調“我是一切的根源”。
開會時多用“我做了……”“我應該怎么做……”等,
而非“我們應該……”或者“他們應該……”等句式。
其二,會議是否圍繞著怎么解決問題來討論的?
會議圍繞著解決問題而展開,對事不對人。這樣的導向確保會議切實高效,氛圍融洽。
其三,是否形成行動計劃?
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是很多餐飲企業開會的通病。
海底撈開會,會形成一個催辦單。
催辦單涵蓋要辦事項、責任人、考評日期、考評關鍵點、考評方式、評估人、評估日期、責任人的獎懲情況、監督人等項目,以確保會議形成的決議落實到位。
營造良好的會議氛圍,管理者要引導員工做決策。針對一個可以廣泛討論的議題,海底撈會上形成頭腦風暴,讓員工想辦法,做決策。
比如,店長拋出這樣的議題:哪些人可以成為我們店的潛在顧客?員工紛紛獻言獻策。
A員工:老顧客的朋友們。
B員工:準備用餐的路人。
C員工:我們對面店的客人。
D員工:我自己的親戚朋友。
E員工:我的大學同學們。
F員工:瀏覽我們官網的人。
……
展開這樣的討論,海底撈的原則是:自由暢談、延遲評判、禁止批評、追求數量。在廣泛討論的基礎上,管理層匯總、點評這些建議,形成決策。海底撈門店70%-80%的決策,由一線員工做出。
餐飲企業要開的會議類型很多,如班前會、晚班會、周例會、高管會、員工大會等等。海底撈門店最重視的并非以上會議,而是客戶信息交流會。
海底撈的客戶信息交流會,每周開一次,全體前廳人員和部分后廚人員參加。
會議內容主要有三項:
1.傳遞老顧客信息;
2.分享服務案例(正反例);
3.公布PK評比結果,下發新的PK任務。
傳遞老顧客信息,即把老顧客鮮活的形象、愛好和習慣,傳達給大家,其實就是分享客戶信息。這樣既有助于積累客戶信息,又利于培養員工的客戶意識和服務意識。
一線員工分享正反兩方面服務案例,其實就是在做一場服務培訓,讓大家從身邊的故事中理解服務精神,增強服務意識,學到服務技巧。
公布上周的PK評比結果,列出新的PK任務,其實就是做上一周的工作總結,并明確下一周的工作重點。
開會有且只有一個目的:解決問題。
《餐飲時報》建議同行:
只開必要的會議。
準時開始,準時結束。
務必形成行動計劃。
關于開會,你有啥要說的?歡迎留言討論。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為什么餐廳越打折,顧客越少?
2.這個品類,年增30%,遍地開花。
3.餐飲定價殺出新模式
4.開業即火的那些餐廳,其實背后有真相
5.近兩月,一大波餐飲日營增漲20%!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