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很多同行傳遞一個信息:
團膳發展的大機會,來了!
起因是——
政府想要解決中小學生的午餐問題,要求全部實行配餐。
舉例說,
天津,加強中小學配餐的統一管理;
在濟南,教育局要求主城區中小學全部實行配餐。
這一舉措,給做團膳的同行帶來福利。
“9月1日開始,突然收到了大量的配餐訂單,3天里新增訂單3000份左右,現在每頓大約送至少10000份配餐。”濟南一位團膳企業的高管說。
這是否意味著,團膳企業即將迎來一次發展機遇呢?
我們先了解一下中小學生配餐細節。
第一關:保證衛生和安全。
選擇配餐的中小學,會由家委會牽頭組建一個管理團隊,成員主要包括校長和老師、家長代表。他們全程參與配餐公司的招標、監管,以確保午餐的衛生和安全。
第二關:兼顧營養和美味。
學生餐要求營養和美味。以省實驗中學為例,學生每次訂餐的周期是20天,每個月的菜譜需提前向學生公示,保證每天的菜品不重樣。
第三關:配送得力。
考慮到及時配送到位,配餐企業要在10:30左右完成學生餐的制作。菜品送達之后,涼了怎么辦?為避免這種情況,需用特殊材料制作餐盒。
第四關:價格公道。
他們推出的學生餐一般包含3到4種菜品,一份湯,葷素搭配合理,價位在8元到15元不等。為了確保學生吃飽,配餐公司還需提供一定量的備餐。
由此可見,為中小學生配餐的企業
首先,要有過硬的資質,在食品采購、加工、衛生保證等環節做得足夠出色。
其次,在菜品搭配和組合方面有一定的功力,營養和美味兼顧。
再次,有能力解決菜品配送困難,同時又能有效節控成本。
對團膳企業來說,這樣的要求其實并不高。資質健全、管理體系完善,有一定規模的團膳企業,就有能力承接這一業務。
為中小學生配餐,是一個“有溫度的教育”范本。國家強調學校要以學生為本,強化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學校為學生配餐,幫家長解決難題,就是在做有溫度的教育。
教育局力主為中小學生配餐,得到了家長的盛贊。朋友圈隨處可見來自家長的“報道”,個個心滿意足。
因為,孩子們在校內就餐既安全,又節省了時間,中午可以多休息。
國家十分關注學生營養健康問題。
早在2011年,中央政府就啟動了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每年補貼160億元,用于改善農村中小學生營養午餐。
今年,國家衛計委發布了《學生營養餐指南》,指導家長和教育部門,結合中小學生健康狀況和身體活動水平配餐。
由此可見,團膳企業如果有能力保障中小學生的用餐安全,既會得到政府的鼎力支持,又會獲得良好的口碑。
一般來說,中小學生吃午餐的途徑有五個:
1.校食堂就餐;
2.小飯桌就餐;
3.回家就餐;
4.去學校附近餐館、攤位就餐;
5.學校配餐。
問題在于,
校食堂不足。
大部分城市市區的中小學食堂,無論數量還是規模,都不足以滿足學生們的就餐需求。因為學校面積狹小,在校內辦食堂會侵占本就匱乏的教育資源,影響教學質量。
以濟南為例,其主城區共有小學186所,初中4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7所,其中有學生餐廳的僅有17所。
小飯桌存在監管難題。
盡管監管部門加強了對“小飯桌”的監管,但其食品安全風險仍然存在。
學校附近的餐館、小吃攤位衛生和安全難以保證。
同時,隨著創城拆違活動的展開,街頭餐飲正大量消失。
因此,中午不能及時回家吃飯的中小學生,配餐成了最好的選擇。
而全國中小學生總人數超過2億。
可見,這是一個極具潛力的龐大市場。
城市中小學生配餐市場潛力未能爆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小飯桌搶占了市場。如今,眾多小飯桌正面臨著“干不下去”的窘境。
原因有三:
其一,競爭激烈。
前幾年由于小飯桌門檻低,大批個體戶涌入市場,致使這一領域競爭十分激烈。而今,房租漲,人員工資漲,物價上漲,小飯桌卻不能隨意應勢漲價。
其二,監管愈發嚴格。
近兩年,相關部門對小飯桌進行備案管理,加強檢查,并評定星級。
其三,擾民問題。
小飯桌在小區經營會擾民,致使業主維權,禁止其在居民區內經營。
小飯桌的步履維艱,給具有相應資質、相對更安全的團膳配送企業創造了機遇。
在任何一個城市,中小學生餐飲安全都是一件大事。這件事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政府關懷,家庭關心。
如果餐飲人能找到合適的角度切入,為解決這件事提供助力,那么顯而易見,新機遇就在眼前。
關于中小學生配餐,
你怎么看?
歡迎留言交流。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餐飲定價殺出新模式
2.開業即火的那些餐廳,其實背后有真相
3.近兩月,一大波餐飲日營增漲20%!
4.視頻|這幫人專坑餐飲人!
5.為什么顧客都去別人店里了?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