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營銷:400 瓶飲品只賣 38 元,明著賠錢,這家火鍋店卻賺大了!

    今天《餐飲時報》分享一個案例:

    為拉動夏日淡季經營,

    井格老灶火鍋大膽做了一個營銷:

    400 瓶飲品只賣 38 元,平均每瓶不到 0.1 元!

    這不是明擺著在賠錢?

    但今年僅 6 月份,

    井格老灶通過飲品券的銷售,

    拉動了門店近 600 萬元營收。

    先了解一下井格老灶火鍋的活動內容:

    2016年6月,為了解決淡季引流問題,井格“大膽”策劃了一個活動:

    舉辦啤酒節——顧客花30元即可購買300瓶啤酒,并可以預存在門店里。

    結果:活動持續了40多天,共售出啤酒卡7407張。

    活動期間全部消費完300瓶啤酒的顧客有50多人,單桌消費啤酒數最多的為110瓶。

    此活動營銷成本(含宣傳經費、物料等,不含啤酒)僅為2700元,但實際拉動門店消費共計700多萬元。

    嘗到了第一次啤酒節的甜頭,今年6月1日,井格又策劃了第二屆夏日暢飲節:活動前10天已完成去年啤酒卡銷量的65%!

    有如此好的效果,井格決定把其做成長效品牌活動。

    看看如此有誘惑力的宣傳海報——

    第二屆暢飲節的主要活動時間是6月1日到7月31日,瞄準的是火鍋的淡季,目的是引流。如果是在冬天這樣的火鍋旺季,井格活動策劃的重心就會轉向品牌力的打造。

    第一屆夏日暢飲節時,井格老灶的活動價格是30元能夠喝到300瓶啤酒,今年的第二屆夏日暢飲節,做出了調整——

    針對商場店的就餐場景,消費者自駕可能性更大,喝酒有一定受限,同時為了照顧女性消費者,第二屆暢飲節對飲品進行升級,單一的啤酒卡升級為啤酒+酸梅汁,擴大了受眾的范圍,滿足商場店的多樣化就餐場景。

    需要強調的是,設置活動規則時要避免機制上的漏洞。

    井格飲品券設置了必須堂食配合鍋底使用,且不能打包,這保證了活動的有效性。

    第一屆夏日暢飲節,從銷售渠道看,暢飲券的購買、查詢只能在線下門店進行,方式過于傳統,消費者的便利性體驗不夠好。

    消費者只能在門店購買和查詢啤酒券,這意味著活動針對的是到店顧客的轉化,而缺少途徑喚醒數量更龐大的潛在顧客。

    于是,在第二屆的夏日暢飲節,井格推出了“線上+線下”雙渠道的銷售模式。

    第二屆暢飲節,井格北京地區門店與雪花啤酒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籌劃線下物料植入門店增加節日氛圍,對方也一起承擔部分啤酒成本。

    第二屆暢飲節開啟了線上入口,以井格微信公眾平臺為陣地進行宣傳和購買轉化。線上購買、查詢瓶數、微信好友間飲品自由轉贈……

    這些顯然更符合當下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有了購買后,如何刺激消費者到店消費,提高用戶粘性?

    井格針對不同消費人群設計了對應的激勵措施,累計消費飲品滿100瓶、300瓶、400瓶的顧客可獲得對應數量的代金券。

    滿100瓶:獲得3張100元的代金券。

    滿300瓶:獲得3張200元的代金券。

    滿400瓶:獲得3張500元的代金券。

    你還在玩微信發紅包嗎?

    井格老灶的夏日暢飲活動已經有了新的玩法,只要你購買了暢飲券,就可以隨時贈送給你的微信好友,至于要送多少瓶,當然你說了算!

    暢飲節已經過半,12358個消費者已經購買了井格暢飲券,

    累計喝出80883瓶啤酒,95233瓶酸梅汁,而且,井格還會隨時在微信平臺上公布現狀,目前來看,有個5個人的小團體已經一戰成名:一頓火鍋就消滅了124瓶啤酒+酸梅汁,還收到了3張100元代金券。

    從今年 6 月單月的數據看,飲品券整體核銷比例高達 150%,

    完成了線上購買的線下門店多次轉化。單月使用飲品券 3-4 次的人數高達25%,更有單月使用14次的極值出現。

    飲品券的銷售拉動門店 582 萬元的營收,占 6 月門店總營收 35.4%。

    比起第一屆暢飲節以門店宣傳為主,第二屆暢飲節打造了全媒體營銷推廣方案。

    井格在門店覆蓋率高的城市,采用了城市級自媒體、微信朋友圈推廣、微博推廣、明星轉發等線上多渠道進行活動曝光,最終引導至活動頁面完成銷售轉化。

    井格同步還推出了重慶爭霸賽的小游戲,游戲前三名可以直接獲得重慶雙人游,促進了消費者對活動的自主轉發。

    線下井格圍繞商場主要人流動線,投放了廣告位,有效將商場現有人流導入門店。

    我們先來算一算這筆賬,400 瓶飲品賣 38 元,平均每瓶不到 0.1 元,這個“虧本生意”非但沒賠錢,還賺了。其他餐飲企業如果想跟風推廣,先看清楚這幾點:

    1.弄清楚自己餐廳的營業額比重

    在今年五月份初,《餐飲時報》記者就看到一家老北京火鍋同樣在飲品方面做起了推廣:消費滿200元,贈送100瓶啤酒。

    如果你要問他們家賺不賺錢,不妨先算一筆賬,同樣做啤酒優惠,

    賺錢與否,要看在整體業態中酒水的占比。就拿井格老灶來說,他們家的酒水占比在整個業態中不到 20%,如果你的業態酒水占比高達 50% ,也跟著做,能不賠錢嗎?

    2.優惠活動要分時間段進行

    打折是商家做活動的慣用伎倆,也是對消費者最有吸引力的方式之一。

    如果把打折當成做活動的全部,為了打折而打折,短期看可能刺激營收的增長,長期實際是對品牌的一種傷害,消費者難免覺得這家店總打折,是不是不行了?

    夏季是火鍋行業的淡季,火鍋店們面臨的當務之急是——增加客流量。而這個季節恰好是飲品的旺季,于是井格決定借“暢飲節”這個勾子拉客人。

    3. 打價格戰帶動當餐的營業額不可取

    “38 元 = 400 瓶飲品”看著就很有吸引力,比起有些店里“啤酒 1 元 1 瓶”這樣直白的口號,井格的暢飲節活動其實藏了不少小心機。

    從井格以往每桌消耗的啤酒數量看,平均不到 10 瓶,

    而暢飲節把 400 瓶啤酒券打包賣,意味著它有可能吸引消費者不止一次到店消費,畢竟兜里還有那么多飲品券沒用完呢,在吃火鍋的場景下,自然會出現一種心理暗示——去井格吧。

    一些門店直接打著“啤酒便宜賣”的噱頭,只是打價格戰帶動當餐的營業額,很難在一個時間段里持續帶動營業額。

    表面看都是讓利,井格卻能通過暢飲節吸引消費者持續到店,建立粘性。

    想必看完《餐飲時報》的這篇報道,很多餐飲人接下來的行動就是搜索井格的微信平臺、微博,研究以往的營銷活動,記者在此在與大家分享三個井格的活動案例,并對其營銷活動特點進行剖析。

    井格大宴日:

    井格“十年大宴日”活動是一個純品牌層面的活動,用故事換大宴日門票,覆蓋線下采訪錄制、直播系列節目等多種形式,用“砸錢”獲取用戶黏性。

    活動持續近一個月,共征集到3000余個 “十年里我與井格的故事”。故事征集網頁訪問數量破53萬次,直播平臺觀看人數突破15萬,井格微信公眾平臺粉絲增長12.5%。

    情人節活動:

    情人節這個本身自帶流量的節日,大多數餐飲商家把目光瞄準了情侶,而井格在2017年情人節活動期間,逆向思維將目標人群鎖定在單身人群身上,推出了 “拯救單身狗”的情人節活動。

    顧客可以通過門店桌面的“單身日歷”尋找有緣人,或者掃二維碼進入井格的“拯救脫單聯盟”微信群。群內互動熱烈,每日對話達1800余條。活動期間,井格還舉辦了3次微信群線上破冰脫單活動和1次線下交友活動。

    端午節活動:

    在特殊節日里,活動設計的重點就是情感傳遞。井格在去年端午節時策劃了一個“心意粽子”的活動,讓到店消費的顧客寫下一位重要的人的聯系方式,由井格為對方寄送一枚粽子表情意。

    這類活動重在打造品牌的人情味和厚度,活動效果可能并不直接反應到營業額的提升。

    綜上,記者對井格老灶的活動特點分析如下——

    特點一:自帶流量的節日堅決不做“打折型”營銷。

    顧客如果在情人節、圣誕節等“剛需節日”去井格就餐,不會遇到打折這種赤裸裸的活動。“對于這類節日,打折不是提升營業額的好方法,餐廳只要做到留住等位人群和盡快翻臺這兩點就夠了。”

    特點二:節日營銷突出“情感拉近”。

    節日營銷要做,井格的節日營銷精力,花在了“拉近情感”層面,比如店鋪整體形象輸出、趣味活動組織等方面,節日氛圍還是必須要營造的。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顧客造謠中傷、瞬間網絡發酵,餐廳如何見招拆招?

    2.傳統餐飲把外賣做火了

    3.怪事:花錢裝修后,生意反而下降了!原因: 顧客有一種消費心理在作怪!

    4.“謝師升學宴”全攻略來了!高考中考結束,千萬別等,立馬行動!

    5.“碰瓷黨”頻現各地餐廳,5大方法識別真相免吃“啞巴虧”!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731.html

    (0)
    上一篇 2017年7月13日 12:01
    下一篇 2017年7月13日 16:3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