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過餐廳不單純靠菜品就能實現輕松實現盈利么?
不管你是否想過,有人已經開始將這種奇葩的新思路應用在餐飲業中,并受到了不少餐飲人的關注。
“高買低賣,賺取差價” 是多數餐飲業者慣用的經營模式,但此前一家名為 “臥底火鍋” 的餐廳卻顛覆了傳統,以顧客的用餐時間作為收費的衡量標準。
據 “臥底火鍋” 創始人介紹,他將火鍋店定義為 “超市+餐廳” 的綜合體。
“臥底火鍋” 最大的特色就是店里的收費標準不同于傳統的火鍋店,并非依靠顧客所選購的菜品差價來賺錢,而是將店內所有涮品、鍋底乃至酒水,都以趨近于成本的價格提供給消費者,最后再按照顧客的用餐時長進行收費。
“臥底火鍋” 創始人邱星星給店面定位為 “平臺” ,供貨商繞過了批發渠道,可以把它當做一個免進駐費售賣產品的地方,因此餐廳能夠極大地降低傳統餐廳所需的高昂采購成本,也就能實現菜品低價的目標。
另外,它們有一套智能管理系統,從選擇鍋底開始,顧客所有的需求都集結在這張卡上,智能系統的自助性也有效地為餐廳降低了不少的人力成本。
顧客在店里開卡后有 15 分鐘的順延時間,方便自助拿菜,之后餐廳便可根據該系統的統計時長向消費者進行收費。
一般來說,一個 2 – 4 人桌,在閑時收費為每小時 20 元,忙時 32 元; 6 – 8 人桌和包間閑時價格分別為 40 元、 60 元,忙時為 60 元和 80 元。 “臥底火鍋” 就是憑借這種新興的收費方式,虜獲了不少年輕消費者的歡心。
與傳統餐廳依靠菜品差價盈利的模式相比, “臥底火鍋” 打出了極低的,近乎成本價的菜品價格,反而根據用餐時長收費,這種做法對消費者造成的心理沖擊是巨大的。
對顧客而言,菜品價格是 “赤裸裸” 不可控地呈現在面前,但用餐時長的把控權卻掌握在顧客自己的手里。這便從消費心理上,降低了顧客與餐廳之間產生心理價格沖突的可能性。
餐廳對菜品收費是最基本的盈利手段,但有一家餐廳卻打出了 “吃飯免費” 的口號。這一舉動曾讓人不解,認為這必將成為一場商業自殺,但創業者韓月卻看到了運營模式的合理之處。
韓月開設的餐廳憑借一種新的經營模式走進了傳統餐飲人的視線,即將餐廳和廣告結合起來,通過免費就餐吸引高人氣,而后再吸引商家做廣告,從而賺取廣告費。
起初,老板將飯店劃分為免費就餐區和收費就餐區,免費就餐區兩邊墻上掛滿了廣告位。很快,效果初顯,一些顧客竟然對廣告詞倒背如流,導致很多商家從一開始的免費到后來的付費,每塊廣告位每月幾百到上千元不等。
慢慢地,餐廳的收費業務受到了影響,于是老板開始思索出新的經營模式:你吃飯,他買單。
道理很簡單,去吃收費餐的顧客,如果你是某種品牌的消費者,那么只要你可以列舉出此品牌的三個廣告內容,并持消費此品牌產品的小票,可以免費吃等級不同的飯菜,而老板則憑借這些小票,與不同品牌的商家結算。
除此之外,這家飯店還與其他飯店聯合,只要其他飯店一推出新的菜品,就可以放到她這里免費品嘗。
按照老板的說法,她的飯店是以廣告為主,成為其他飯店的體驗店,可以獲得免費的菜品提供,大大降低經營成本,何樂而不為!
各行各業已經有無數的成功例子證明,免費是吸引消費者最好的方式,當平臺通過免費獲得海量用戶之后,再通過廣告或增值服務的方式賺錢,進而盈利。
這就是互聯網時代最常用的免費營銷模式,如今,韓月便是將這一模式套用在餐廳的身上,打破了傳統餐飲 “一手吃飯,一手交錢” 的盈利模式,憑借互聯網思維實現了餐廳的盈利。
顧客看電影、演唱會、球賽等,都是通過選擇不同的時間、位置和人數等,通過支付門票費用的方式來進行消費。
那么,餐廳是否可以模仿影院、球場等的運營模式來盈利呢?
答案就在美國芝加哥的一個潮流餐廳 “Next restaurant” 的身上,顧客正是通過購買餐廳 “門票” 的方式進行消費的。
顧客在通過餐廳網站購買了 “門票” 之后,客人可以在規定的時間里直接進入餐廳。另外,餐廳也不會讓客人自主點餐,而是會根據當天的菜單為客人上菜,餐廳上什么顧客就吃什么。
餐廳還分別設置了 2 人桌、 4 人桌、 6 人桌和 7 – 10 人的獨立房間,每個人的價錢根據消費時間段和位置的不同而定價,大概在每人 90 美金或 165 美金。
餐廳甚至還推出了 “年票” ,即顧客購買了全年的 “年票” 后,可以在特定的時間來消費,這個有點類似電影年票的概念。
餐廳在經營的 4 年時間里已經接待了超過 2 萬名的顧客,顧客的回頭率也相當高,生意越做越火。
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是選擇的 “結果” 而不是 “過程” 。顧客購買和消費某一款產品時,付出的成本遠遠不止于價格,可能還有一筆錢(價格)、一個決定(決策成本)、付出購買行為(時間成本)等。
因此,當生意做到減少選擇、限制消費者、減少消費者的選擇成本時,顧客自然會覺得省事不少,也會欣然往之。
并且這種標準化體系大大降低了餐館的采購成本,便于廚房統一管理,減少管理成本。
“聯網思維” 早已成為爛大街的詞語,但不可否認,很多時候它的運用收效真心不錯。正如以上三個餐廳,借助了互聯網思維的新潮特性,并將創業者敢玩、敢突破的創新想法用到極致終獲成功。
面對如此多敢想敢做的新興餐飲人,傳統餐飲人不可再剛愎自用、裹足不前,應該勇于去嘗試新的創意和想法,打破常規、顛覆傳統也并非難事。
來源:餐謀長聊餐飲
編輯 | 紅餐網_咸余
這樣管理餐廳員工,等著沒人吧!
想員工死心塌地,餐飲老板先放權!
這樣玩,菜單也能成為餐廳的營銷點!
菜品老是出現雜物,客人非要免單怎么辦?
這些顧客最討厭的服務,餐廳有回頭客才怪!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請加微信:yummy_ivy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