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化”金百萬:用智能鍋占領消費者的廚房

    做了20多年的烤鴨,鄧超現在說起最多的,是向互聯網的轉型。

    去年,金百萬推出了筷好味,以“智能鍋+準成品菜+外賣”的模式運營,鄧超想用智能鍋占領消費者的廚房。

    3月初的一天,鄧超坐在紅餐網的鏡頭前,話題也圍繞筷好味展開。

    鄧超怎么看待互聯網轉型

    ↓↓

    轉型的金百萬
    不說烤鴨,聊餐飲改革

    和鄧超見面是3月7日中午。

    他的會客廳在金百萬恒基中心店里,這是為數不多的商場店。金百萬的店大多都在社區旁,面積在2000平方米以上。

    鄧超在別處忙。紅餐網記者在和金百萬的管理層一起吃午飯時,交談的話題總避不開餐飲業激烈的競爭、房租的高低。還有,因為鄧超的魄力和睿智,金百萬的轉型很成功。

    1992年,北京人鄧超創辦了金百萬,走家常菜模式,并且打出了“38元一只烤鴨”的口號。彼時之前,烤鴨還算得上貴族食物,金百萬讓烤鴨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品牌也在京城一炮而紅。

    但近幾年的房租,讓金百萬的管理層們頭疼。作為掌門人,鄧超也愁。

    ▲聊更多的是,是金百萬的轉型

    紅餐網記者在不同場合見過鄧超幾次,他說話時北京腔很濃,但幽默有趣。那時候他就很少再大篇幅說金百萬了,講更多的是金百萬的互聯網之路,還有筷好味。

    這不一定能被人很快理解。去年10月,鄧超參加紅餐網主辦的活動,講起了筷好味和智能鍋,臺下有餐飲人嘀咕:做烤鴨,跟智能鍋有啥關系?

    正在吃著飯,一身休閑打扮的鄧超匆匆而來,手里還拿著文件袋。看到紅餐網的攝像設備,說還要錄像啊,那還是打扮打扮吧。

    他換了件西服,用手理了理頭發,坐在紅餐網的鏡頭前,說的話題還是跟轉型和筷好味有關。

    智能鍋的由來
    模擬廚師,做飯更簡單

    筷好味是金百萬去年10月推出的項目,“智能硬件+產品+服務”的業務模式,目前主要賣的是準成品兼送鍋。

    鄧超說,做餐飲太累了,尤其做實體餐飲。“北京城一年增加7萬多家餐廳,線下太擁擠了,我們的利潤越來越薄。”

    從2011年,金百萬就開始實驗外賣的事兒,從成品到半成品,從半成品又到準成品。鄧超說,普通意義的外賣只是對產能的補充,當產能飽和后,外賣并不能帶來更多收入。

    這怎么說?

    “外賣的時間基本上跟堂食是重疊的,比如中午就在12點左右這一段時間。當餐廳里坐滿了人,廚師本來就忙不過來,怎么可能還有時間去炒外賣需要的菜?”鄧超向記者解釋。

    但最初,筷好味推出的準成品效果也不好。盡管準成品對烹飪的要求已經很低,“但對于大部分不善于烹飪的人來說,依然有難度。”

    ▲一排智能鍋,對于增加餐廳產能有明顯助益

    于是,金百萬又自主研發了智能鍋。鄧超是學計算機的,他樂于向人說起這口鍋。“這是一種模擬廚師手藝的設備,將金百萬烹飪菜品的流程轉換成了計算機語言。”

    在消費者層面,將準成品配套的食材、醬料一起倒進已經預熱好的智能鍋,按下爆炒功能,即可等著用餐。

    在金百萬的餐廳里,也經常看到鍋的元素。“這就很方便了。我有配菜,還有鍋,回家了就幾分鐘,成品菜就出來了。”

    筷好味的意義
    不增加人手,增加收入

    鄧超是筷好味的全職代言人,說起筷好味的種種,包括一些數據都信手拈來。

    “在筷好味APP或微信公眾號上下單,筷好味的合作配送員會將你預訂的準成品送貨上門,準成品的單價一般在15元-20元之間。”鄧超說。

    紅餐網記者下載了筷好味APP,看到首頁上有三類產品供選擇,除了外賣,就是半成品和準成品。

    這是鄧超的得意之處,筷好味在設計之初,就奔著擴充廚房的產能去的。“你拿幾口鍋和我的準成品一放,有人點餐,將準成品往鍋里一放,還不礙你忙其他事兒。不用增加人手,菜就做出來了。”

    ▲準成品菜,菜和料包都是標準化生產的

    而整個筷好味平臺,又成為餐廳外賣流量的來源,這就盤活了餐廳的閑暇時間和人力,讓餐廳有了新的盈利。

    “準成品+智能鍋”的效果顯而易見,從半成品的月復購率0.9%到準成品的月復購率3.6%,用戶每月平均重復消費5-6次;從半成品營銷虧損1千萬元到準成品的營收2千萬元……

    入駐到筷好味平臺的餐廳越來越多。“我現在連運營費都不收他們的,鍋也免費用,你說他們有什么理由不接受?”

    但鄧超有了幸福的煩惱:“要求加入的餐廳太多,線上運營的人手一時不太夠了。”

    “四化”金百萬
    27條生產線,菜品標準化

    金百萬做了24年,目前北京有37家直營店。鄧超對金百萬做了各個層面的標準化,細致到27個部門。

    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金百萬的“四化”:復雜的事情簡單化,簡單的事情數量化,數量化的事情模塊化,模塊化的事情專業化。

    做了這么久的中餐,鄧超說餐飲最難標準化的,并不是菜品。“管理層面的標準化其實更難。過去做餐飲店長強生意就好,廚師長強菜就好,完全靠個人能力,但現在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了。”

    ▲從做烤鴨開始,金百萬的標準化之路就一直沒停

    所以,不都說中餐管理復雜嗎,先給它整簡單了。

    鄧超掰著手指頭跟記者解釋這四句話:“拿后廚來說,先把廚師分成不同的業務線,金百萬的廚師一個人只負責8-12道菜,自然會成為專家。再拿視覺管理來說,我們成立了一個部門,它就是標準的制定者、執行者和完善者。這個部門只做一件事,就檢查我們能看到的地方是否整齊,它能完成得非常好。”

    金百萬將公司劃分成了9個中心27個職能部門,各個門店只需要按照制度執行,人員相對來說就是一個標準體系。“27條線合起來,管理的標準就一致了。”

    得益于這些標準,筷好味的每一道菜品,也都保持了一樣的味道。

    兩手都要硬
    開大店,支撐互聯網轉型

    偉人說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這廂,金百萬打出了筷好味的牌,去搶占線上市場;那廂,金百萬還要繼續開店,而且還是大店。

    “我們不進商超,不做快時尚,還開在社區里。”鄧超如此說。

    鄧超是老北京人,喜歡沒事兒的時候和老哥幾個喝茶聊天,金百萬也就不是純粹吃飯的地兒了。“來我們這兒不僅僅是吃飯,還是社交。金百萬的客單人數是6.5人,都是在一起交流,去到商場里面,就沒有這個環境。”

    鄧超稱之為流客,就不再是金百萬的客人,而是整個商超的了。

    ▲金百萬的餐廳承載的功能很多,用餐只是一部分

    金百萬未來幾年也不會做快時尚餐飲。“金百萬還是想盡量保持傳統,給社區的街坊鄰居做一個吃飯聊天的地方。金百萬餐廳是一個媒介,也是一個平臺,客人來這里吃飯會有很多需求,也就可以做很多衍生服務。”

    此時,鄧超又說起了筷好味:“大店為筷好味提供產品生產,也是提貨點。為什么筷好味能發展這么快,就是我們的社區店有了很多會員。在接入互聯網之前,我就有了一百萬會員,這能干多少事兒啊。”

    鄧超將智能鍋免費給了這些會員使用,這頗有點為了賣豆漿機先讓消費者形成喝豆漿習慣的做法。用慣了智能鍋,怎么還離得了準成品菜?

    鄧超曾說過,要用智能鍋占領消費者的廚房,這個目標算是越來越近了。

    作者:紅餐網_孟北|編輯:紅餐網_梁氓

    ? 內容交流、原創投稿,請加微信:hongcw66

    ?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yummy_ivy

    ↓↓↓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9231.html

    (0)
    上一篇 2016年3月26日 21:17
    下一篇 2016年3月26日 22:2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