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權聊兄弟情
80年代初,溫州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出現了千軍萬馬發展個體經營經濟的新格局。
在這個新格局里,有這么四兄弟,他們齊心協力,白手起家,創下了一個傳奇級別餐的故事。其中老大和老幺兩兄弟至今依然在為餐飲事業奮斗。
老大叫周宗友,行內人尊稱他為“阿友老師”;老幺叫周宗權,因為身材瘦小而被家人昵稱為“小個兒”。
01
因為新鮮好吃
小店惹得美食家失眠
1982年,年僅18歲的的周宗權和三個哥哥在環城東路開了一家小店謀生。小店又小又破,只有20㎡,炒菜的爐灶和桌子都得擺到店外的人行道上;也沒有店名,只用石灰在墻上寫了“經濟小吃”四個字。
與“經濟小吃”只有一墻之隔的便是在當地頗具規模的酒店“山外樓”。為了方便區分,坊間食客將它戲稱為“矮外樓”。沒想到一傳十,十傳百,“矮外樓”便叫開了。
這家以海鮮小炒為主的小店,每天生意都特別火爆,每至深夜,店門口順延出去的幾十張臺都坐滿了人。
“每天凌晨2點,大哥都會去海鮮市場采購,海鮮一定是要當天打撈的。”回憶起當時兄弟們拼命干活的場景,周宗權頗為感慨。
“客人喜歡吃什么我們就做什么,炒年糕、炒牛肉、炒各種海鮮……夏天沒空調,6到9月就放假,回來后再在店外擺幾張桌子就接著干。”
功夫不負有心人。
經過三年的苦心經營,“矮外樓”在坊間已是有口皆碑。大哥周宗友覺得“矮外樓”應該有個真正的店名,于是將“矮外樓”當中的“矮”字換成其諧音字,定名為“阿外樓”。
△阿外樓創始人 周宗權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阿外樓”的發展迎來了質的飛躍。
1988年,兄弟們買下鄰居200㎡的房子,開出擁有幾家小包廂的酒店,四年后又買下周圍600㎡的民房改造裝修。
在不斷地擴張發展中,阿外樓名氣也在飛速傳播,吸引了諸多專業吃貨的慕名前來。
美食家小寬在《我認識一個張勇,生在南方小城,卻把小館子開成了米其林》一文中,聊到八、九十年代一個叫張勇的臺州小伙子對阿外樓的癡迷。 “張勇和一群小兄弟平時經常專門包一輛車花四個小時去溫州吃‘阿外樓’,阿外樓那時候是一個排擋,海鮮都在路邊養著,支起一口油鍋,在街邊炸魚排。為了這口炸魚排,張勇可以不睡覺。” 小寬筆下這個為阿外樓輾轉反側的張勇,正是如今鼎鼎大名的美食家、“新榮記”的創始人——張勇。
△阿外樓的江蟹生
除了令張勇癡迷的炸魚排,“江蟹生”也是阿外樓的殺手锏,這道以甌江中的梭子蟹為原材料,經精辟分解后放在特制調料中浸制而成的涼菜,成為了當地人享受美食的不二之選。
在很多溫州人心目中,“去阿外樓吃江蟹生”就是一頓美味的開始。
在問及爆款究竟如何煉成時,周宗權的回答充滿溫情。“因為媽媽做的江蟹生好吃,我們就把它加了點創意。”
家人點點滴滴,滲透進“小個兒”內心,引領著他不斷前行。
02
冒險老幺
如何與兄弟做大家族企業
90年代初溫州經濟發展加速,在家庭工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股份合作經濟,創造了當地經濟格局的新優勢。
而置身創業浪潮的四兄弟,明顯感受到了自己家鄉的變化,廠房多了,來往做貿易的人也多了……
1992年底四兄弟共同投資900萬元,預購了飛霞北路拆建房并按照酒店功能進行裝修。這一步,不僅令阿外樓一躍成為溫州餐飲業的龍頭,也為阿外樓后來的酒店業態路徑埋下了伏筆。
在酒店投資中成長起來的周宗權,逐漸擁有了獨立的投資觀念。1996年他看中望江路的新位置,希望能和兄弟一起投資建酒店。
“當時大哥最為反對,他認為店面位置偏僻,晚上7點后就很少有人路過,更甚的是它和老店距離比較靠近,可能會造成顧客分流。”
但是周宗權沒有放棄,在他看來,沒有投資是100%賺錢的,有風險就有利潤。他決定獨自一人投資新酒店。
“在過去投資上從來沒有過如此大的分歧,這會影響兄弟感情嗎?”
“完全不會!”當紅餐網(微信號:hongcan18)拋出疑問后,周宗權的回答斬釘截鐵。
“當時大哥只和我說了一句‘你有困難就和我說’,就幫我把差的幾百萬給補齊了。”
2001年初,周宗權投資3500萬打造東阿外樓酒店新裝面世。酒店營業面積達5000㎡,創下了當時多個“溫州之最”,一時成為坊間傳奇,風光無兩。
如果說東阿外樓酒店只是周宗權單打獨斗的小試牛刀,那么2001年底他在甌海區花費數億征得的130畝地皮則是真正的冒險。
“當時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這么大塊地能吃得消嗎?”
“我文化不高,有時候就要沖一沖。有時候別人會說我太傻,我說傻就傻吧,搞起來再說。”先上車后買票,周宗權就這么干起來。
在接下來的幾年間,他全身投入這塊地皮的建筑當中。2011年,3萬㎡、8層樓高的副樓率先蓋好并營業,6年后主樓也完成內外裝修。
△阿外樓度假酒店毗鄰三垟濕地
你可能不會想到副樓如此大的面積,周宗權居然全部拿來做餐飲,“5200人可以同時用餐,這么大規模的餐飲,全世界應該都沒有。”
酒店一般都以客房為主,餐飲僅做配套,但是阿外樓反而以餐飲來帶動客房。周宗權向紅餐網(微信號:hongcan18)透露,過去一年這家酒店的餐飲和客房的營業額比例為2:1。
“不管開多少酒店,出品永遠擺在第一位。”僅江蟹生一道涼菜,平均每月純零點、包廂(尚未包含宴會和冷盤配菜)的銷售量就達到4000份。
03
事業做得再大
也不如兄弟情深
周宗權非常低調,極少接受采訪,話也不多,唯有一個話題,他很樂意去分享,那就是他的家人。
很多兄弟能夠同苦,卻不能共富,然而周氏兄弟打破了這樣的魔咒。
“我們兄弟幾個從來沒有把錢看得很重,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小弟籌備酒店資金緊張時,不贊成投資的大哥依然伸出援手。
而小弟對大哥也完全信任,一句“你是大哥你說了算”,就把老店的分配權交給了大哥。
在問及為何兄弟如此情深時,周宗權的回答令人動容。
“我老爸去世的時候,我才十五歲,我們幾兄弟也都還沒結婚。老媽壓力很大,所以我們兄弟一定要吃苦,走出一條路。”
如今這條路,他們早已通過自己的努力走了出來,“小個兒”成了溫州餐飲大亨,“矮外樓”也蛻變為本土最具影響力的大酒店。
然而這些都不是周宗權所看中的,他珍惜的是這份不離不棄的兄弟情,“生意做得再大,也不如兄弟感情好!”
記者 | 紅餐網_林如珍
編輯| 紅餐網_方槍槍
視頻 | 紅餐網_王偉 羅莊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3265099024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1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