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不再只是一個餐廳,還需要蘊含個性、社交的“餐飲+”性質。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胡茵煐(微信號:yuelaoban)授權發布;
時間進入2018年,第一批00后成年,95后邁入職場,曾被瘋狂吐槽的“佛系”90后開始成為餐飲市場的中流砥柱。
這些“小年輕”對餐飲的需求更高,餐廳不只是他們一個吃飯的地方,還得滿足他們的社交屬性,環境裝修要有調性。
這就像,人往往先是通過看相貌、著裝來判斷一個陌生人。餐廳也是如此,由環境帶來的“首因印象”非常重要。
今天,筆者將從餐廳的“外貌”入手,說說這些“小年輕”們喜歡的餐飲需要在環境上怎么下功夫。
01
“看人先看臉”
“環境成為選擇餐廳的首要因素”
據《2017年度美食消費報告》指出,消費者在選擇餐廳時,最關注的因素就是餐廳環境,占比達到19.2%。
餐廳的環境比好吃更重要
△數據來源《2017年度美食消費報告》
筆者在自己的公司對90后員工做了一個簡單的調查,詢問選擇餐廳的首要因素,70%的人的答案是關注餐廳環境。
其中小部分95后認為去“春麗吃飯公司”、胡桃里音樂餐吧等餐廳吃飯,可以解決吃飯、拍照、社交的多重屬性。
筆者近期持續觀察北上廣深大眾點評Top100的熱門餐廳發現,榜上有名的餐廳與傳統“買飯”餐飲相比,也似乎在環境與調性的打造上卯足了勁。
重視環境與調性打造
△紅框標明:環境極具特色
例如,北京的主打女性消費tomacado花廚,以鮮花為環境主基調,搭配鮮花零售;強調酒吧+餐吧屬性結合的胡桃里音樂餐吧也出現在北京的top100排行榜上;網紅餐廳“春麗吃飯公司”連續3個月蟬聯北京私房菜第一名。
△陣陣芬芳下的用餐體驗
再如上海有喜屋深夜食堂,主打日式居酒屋的裝修風格,并在日劇的加持下,引爆了小資青年圈的就餐熱情。
△環境中還得帶點調性
廣州的深夜廚房,在文藝小資的裝修屬性下,吸引大批文青前往打卡。
另外,“江南意境風”的桂滿隴開到深圳,也在餐飲市場引起了不小關注,深圳合気屋·居酒屋門外日式裝修風格比“傳統賣飯”餐廳多了一分調性。
△門外就得帶有品牌特色
這些餐廳共同的特點,除了重視環境打造外,還增加了社交、零售、個性等屬性。比如,今天去宜家餐廳吃飯,可以完成購物、吃飯、社交等多重動作,一站式消費讓顧客感覺更為愜意。
還記得上海某個商場曾被業內人士稱為“南宋御街”,在桂滿隴的領頭下,滿商場“江南意境風”。
在這樣的氛圍下,消費者很容易視覺疲勞,新鮮感喪失,更別說極具個性的年輕人了。消費升級時代下,年輕思維驅使著餐廳必須創新與變革。
02
消費升級時代
“年輕化”促使餐飲人不斷變革
70后“懷舊”,80后“悶騷”,90后“佛系”,00后“累覺不愛”,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被定義了不同的標簽。
生活的年代不同,使得消費也在不斷升級。70后生長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前提要吃飽。80后作為計劃生育下的第一代,相比吃飽他們更愿意吃好。優質生活條件下生長的90后、00后,在吃好的精神屬性上繼續升華,要滿足場景、社交、個性。
△00后更精致
這些“小年輕”似乎更懂得如何“保養自己”,生活過的十分精致。他們的年輕思想,驅使著餐飲人要不斷變革來適應發展。
03
餐廳不只是餐廳
需蘊含個性、社交的“餐飲+”性質
未來,點份外賣能夠解決吃飯問題,逛一次超市能夠滿足購物與吃飯的雙重樂趣,餐廳不僅僅是個吃飯地方。
那么,餐廳應如何從裝修上豐富消費者的體驗感,滿足他們的需求?
?要符合自身個性
在“朋友圈先吃”的社交需求下,拍照屬性>吃飯屬性。消費者選擇這家餐廳拍照,環境就必須符合他們的個性。
北京網紅“春麗吃飯公司”沒選在北京高檔商場,而是設在不顯眼的位置。走進店內,廉價桌椅,個性涂鴉墻,飲料隨意堆放在墻邊,餐廳一切看起來都很隨意,甚至有大排檔感覺。
△餐廳強化得拍照屬性
△軟裝中來點走心的文案
它通過道具化的裝修,打造出“老香港”的風格,吸引了不少年輕消費者。
不僅如此,還受到香奈兒、Nike大牌的青睞,眾多明星、歌手也前往打卡。
如今的餐飲市場,“意境風”裝修泛濫,如立個假山、造條小溪,花費并不便宜。但是千篇一律的裝修環境,講究個性的年輕消費者是不會買單的,比起滿街的“江南煙雨”,他們更喜歡特立獨行。
△年輕人更喜歡特立獨行
?要滿足社交屬性
餐廳的吃飯屬性已經被弱化,社交屬性被再次強調。過去人吃飯要吃飽,現在吃飯還要強調體驗。
△多重體驗,比如餐廳酒會、見面會…..
比如吃飯能夠在餐廳享受到歌曲,吃飯中還可以來場走心派的酒會、讀書會或見面會……這種屬性需求催生的胡桃里,就將酒吧+餐飲+咖啡的文藝風格進行了混搭。
?要不斷刺激新鮮感
新店都是有自然紅利期的,在這段時間,消費者也許會出于好奇選擇進店用餐。當紅利期過去后,一成不變的店面裝修勢必會帶來視覺疲勞,如何讓消費者持續消費就會成為問題。
△發現自己的微博評論榮登餐桌,將是一種什么驚喜?
那么,餐廳在裝修時就務必要留些“小心機”,比如幾個月定期更新可變動的軟裝,一年進行餐廳較大面積的改動。
另外,增強餐廳可拍照的屬性,讓消費者成為餐廳的宣傳者,比自己花錢賣力投放廣告效果來得更好些。
近年來,餐飲業出現了不少跨界打劫者。這些打劫者有頭腦、有資源,他們憑借著媒介渠道、新穎的點子,在快速地收割著市場份額。
傳統餐飲人若還是繼續傳統的“賣飯”思維,可能將會面臨物競天擇的局面。唯有采取措施,在形象、口味上不斷迭代,才能鞏固自身壁壘。
編輯 | 紅餐網_澤文
用工荒背后的漲薪隱憂,你準備好了么
餐飲新風向:2018這些單品將成為爆款
2018整一年的餐飲營銷寶典,拿去不謝
餐廳如何與消費者談一場“不分手的戀愛”
酸菜魚現象越演越烈,未來中餐趨勢怎么走
露幾個鏡頭就大火,《舌尖》真能改寫餐企命運
這些餐廳明明漲價了,為啥卻能讓更多消費者買單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1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