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股價反彈超50%
東來順推自助小火鍋爆火
疫情洪峰過后,國內經濟逐漸復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第二季度以來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3.2%。
大環境轉好,餐飲板塊業績也開始回升,其中呷哺呷哺估價單日漲幅超9%,截止七月中旬,呷哺股價3個月累計反彈超過51%,成為反彈幅度最大的上市餐企公司之一。
據業內人士分析,此輪股價反彈最主要的原因,是呷哺60~70元的客單價,正好迎合了消費降級的趨勢。疫后海底撈漲價遭抵制,知名火鍋品牌甚至提出降價。所以,與其他火鍋品牌相比,呷哺較低的客單價讓它受疫情影響較小。
無獨有偶,老字號火鍋東來順疫后也“變相降價”,在原來人均130多元的門店,推出了“68元自助”小火鍋,主打性價比。迅速引發了排隊熱潮,食客紛紛打卡叫好,盡管是工作日午餐時段,仍然來客如云,場場爆滿。
▲東來順在門店辟出三分之一做小火鍋自助,牛羊肉隨便吃。
呷哺呷哺的小火鍋,東來順的“68元自助”,這都歸屬于小火鍋品類,即客單價低、就餐方便快捷,翻臺率較高,呈現快餐化的態勢。
餐見君發現,消費降級趨勢下,有快餐化屬性的小火鍋再次崛起。
而且,低價位區間的火鍋越來越快餐化,從堂食到外賣,再到新零售下的自熱火鍋,乃至生鮮商超中的火鍋凈菜套餐……火鍋覆蓋的消費場景越來越多,火鍋正變得越來越方便易得。
02
火鍋“快餐化”的3個表現
以自熱火鍋品牌莫小仙為例,主打性價比,其牛油自熱火鍋在淘寶上的月銷量達到15萬,春節期銷售量暴增400%,五月份莫小仙獲得融資,一躍成為自熱火鍋頭部新貴。
如今自熱火鍋這個領域已經有超過300個品牌。小龍坎、大龍燚、海底撈、小肥羊、老城南等經典火鍋IP,都推出自熱火鍋開拓新的消費市場。
網易嚴選、良品鋪子、康師傅、衛龍等品牌在拓寬品類時,也紛紛選擇這一領域,推出了自熱火鍋。
各大品牌先后入局自熱火鍋,也加速了火鍋的快餐之路,讓火鍋場景更加便利多元。
03
“疫后時代”的火鍋
兩極分化:快的更快,慢的越慢
火鍋為什么越來越快餐化?
因為消費者和消費需求發生了變化。
隨著城鎮化發展,我國的家庭結構呈現小型化趨勢,曾經的五口之家逐漸變成三口之家,夫妻兩人,甚至是獨居生活。就餐人數的降低,造成做飯場景減少,快餐外賣需求增加,單身經濟崛起。
這種變化體現在火鍋領域,就是對小火鍋、火鍋外賣、自熱火鍋這種快餐式品類的需求增加。
火鍋快餐化趨勢的背后,是空巢青年的火鍋消費圖景,相比于推杯換盞,社交性強的大火鍋,能架著手機獨自追綜藝的小火鍋,顯然更加得他們的心。
▲一人食火鍋興起
那么說,大火鍋就要失寵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大火鍋往往承載了消費者“吃頓好的”的心理訴求,因此除了口味之外,在大火鍋的消費場景中,產品品質、社交體驗、環境氛圍、服務項目等多種內容都在消費者的考量之中。
這也是為什么海底撈、巴奴的門店都在不斷升級,不斷開智慧店、概念店、創意店,這種更講究舒適、體驗和私密性的店型,比如香天下的火車火鍋,湊湊的未來科技主題餐廳。(相關閱讀:火車火鍋日排200桌!火鍋界正掀起一輪“場景革命”)
講究品質和體驗的大火鍋正變得越來越慢。
比如香天下新推出的“臻享火鍋”,主打私人火鍋定制服務。不僅包括食材定制,還有場景主題打造、樂隊表演、服裝定制等項目,全方位打造定制化的火鍋派對。
▲香天下推出定制火鍋派對服務
這也是高端火鍋進階的一個方向,全方位服務目標客群的多場景需求。愈加專注“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的慢場景”。
而快餐火鍋更多滿足的,是方便快捷的飽腹剛需,消費者更在意性價比和易得性。
小火鍋的快,大火鍋的慢,說到底只是火鍋消費過程中,差異化需求的表現。疫情的到來,加速了火鍋消費的層次分級,讓兩端的差距越來越大。
小火鍋會加速奔跑,擠進入火鍋消費的每一個場景,讓顧客能夠隨時隨地吃到火鍋。
而大火鍋則會放慢腳步,通過品質升級,場景煥新等,給消費者別出心裁的感官體驗。
往期精選
一天狂賺百萬,明星做餐飲,為什么偏愛火鍋?
海底撈致歉“塑料烏雞卷”登上熱搜,消費者為什么不原諒了?
獨家 | 兒子創業開串串店,杜中兵:“我干火鍋他可能不服氣吧”
知名明星火鍋店涉嫌“抄襲”上熱搜,剛剛回應了!
海底撈巴奴同款食材,免費搶!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2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