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關店率達36%!誰能成為商場餐飲的“剩者之王”?

    去年,全國545家大型商業體共關店10087家品牌,餐飲關店數量占比最高達到36%,其中10%撐不過半年。

    看到如此高的死亡率,你還準備入MALL當炮灰嗎?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王鹿鹿(微信號:canyindabaihua)授權發布;

    文章進入戲肉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事例:

    上述關掉的門店,都是開在商場里的。顯然,他們成為了商場餐飲的炮灰。

    紅餐網專欄作者、餐飲品牌策略師王鹿鹿就幾種要交“學費”的典型情況進行了剖析,試圖找出一條“陪太子讀書”的捷徑。

    入MALL“學費”僅僅只是錢嗎?其實不然。

    它是你入MALL過程中的成本總和,包括時間、精力、團隊、錢、機會成本及其他。在一線城市進入購物中心,這筆“學費”算下來基本都在百萬之上。

    更麻煩的是,打擊了自己和團隊的信心,甚至拖累了整個發展計劃。

    以下是入MALL可能要交“學費”的幾種典型性情況。

    01

    無目的性選擇

    能進哪個進哪個

    • 關鍵點:戰略缺失

    筆者見證了不少朋友“撒網式”選址購物中心的過程,其結果往往是你看好的進不去,你不了解的又來誘惑你,帶來的是受挫、迷茫、困惑……不知突破點在何方。

    這三個問題的背后,是基礎性的戰略性思考。

    有的餐飲人可能會說“我就兩三家店,戰略這事離我們太遠”。其實不然,當你選擇走上連鎖發展的餐飲模式,“戰略”就是你真真實實要思考的問題。

    我們拆解一下這三個問題

    ?你為什么要進購物中心?

    拆解:簡單理解就是動機與目的,它應該基于品牌的商業模式與品牌規劃來設定。

    進購物中心最基本的訴求當然是為了流量和盈利,但更深層的訴求應以品牌發展、布局、目標為導向。如果單單只是為了賺錢,購物中心并不見得是利潤最大化的第一選擇。

    ?何時進和怎么進購物中心?

    拆解:“何時進”意味著時機的選擇,“怎么進”在此可理解為方式的選擇。

    很多餐飲進購物中心是沒有做好準備的,因為對方選擇了自己而匆忙進入,照搬原有模式很難盈利。

    同時,商場本身有一套完整的規劃你要卡什么品類、什么場景、什么價格帶、什么特色,商場要考慮對自身的價值,“卡位”準確,才能達到雙贏。

    ?進什么購物中心?

    拆解:研究購物中心里的品牌運營商、區域、檔次、模式、規模、客群、城區規劃等等。對所要進駐的購物中心+覆蓋客群不夠了解,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選對客群很重要

    進入購物中心就進入了“二次選擇”的戰場。

    簡單舉例,如果你的目標客群進都不進這個商場,又何談來你這里消費?你沒有生意,但是房租、水電、物業、人工、食材是不是依舊要投入?街店還有機會熬一熬,購物中心店往往是熬不起的。

    02

    購物中心說品牌不匹配

    大刀闊斧改品牌

    • 關鍵點:打亂節奏

    購物中心雖然多,但是優質、成熟的購物中心仍是稀缺資源。

    成熟的購物中心非常清晰自己想要什么樣的餐飲品牌,時常要求餐企進行品牌升級,亦或是擴大店面。

    于是乎,本應遵從品牌發展階段而做的升級,就為了妥協于某購物中心的需求匆忙上馬。事實上,品牌升級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并非只是將外觀改頭換面那么簡單。

    餐飲賺的是辛苦錢,把握“主動權”十分關鍵。時常有餐企老板抱怨,規模小沒有話語權。其實不然,許多事不做的背后也是一種智慧。

    03

    過度依賴關系

    豈不知人情是把雙刃劍

    • 關鍵點:潛在風險

    購物中心多了,社交關系也就復雜了。與誰相熟、與誰不熟,哪里有關系、哪里沒關系,也成了困擾不少餐飲人的問題。

    事實上,靠人情關系入駐購物中心是把雙刃劍。人情牌確實可以減輕前端操作的諸多負擔,但是打人情牌對自我精力的消耗過大,不利于品牌的持續發展,也沒有可復制性。

    作為中小型餐飲連鎖品牌,發展過程中不要過于依賴這種人情關系,因為它是動態變化的,當自身不夠強的時候,問題只是早到或者晚點的差別而已。

    舉個例子,某餐飲從關系層面拿了一個位置,開始是省錢了。結果商場經營不力、客流不足,大多數門店走正常渠道得到了減租,而它的店去卻無法按正常方式處理,租金變得極不合理,幾乎月月虧損。

    人情牌應成為軟性補充,而不是“工作方法”。只有不斷自強、增值,才能與更多的購物中心建立良性連接。

    04

    跨界做餐飲

    千萬級投資也未必帶得動

    • 關鍵點:沒有積累

    一廂是近幾年紅火的餐飲行業,另一廂是不斷新增的購物中心。

    此情此景下,跨界餐飲者與日俱增。原先做大棚養殖的,做商業地產開發的,做科技電子行業的,都在整合資源介入餐飲業。

    △跨界餐飲開始越來越多

    事實上,餐飲是一個鏈條非常完整的產業,既要有戰略,也要有戰術,還要有最終的落地方案。

    對于那些沒有經歷過原始積累的餐飲新品牌,即便有跨界思維,即使是千萬級投資,也避免不了在購物中心內缺乏競爭力的現狀。

    缺乏選址整體謀劃,缺乏團隊資源整合,缺乏制度體系建設,一個無坪效、無人效、無品效的新品牌,如何在商業體內活下來?

    編輯 | 紅餐網_張錦梅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2052.html

    (0)
    上一篇 2018年3月6日 21:31
    下一篇 2018年3月6日 22:2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