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餐企看似“不務正業”,竟然是在悶聲發大財!

    周邊,這一個早年被國內定義為動漫相關產品的代名詞,現在卻被餐飲業做得風生水起。不管是國際巨頭麥肯,還是新興品牌喜茶、DonHot噹哈都開始研發自己的周邊產品……

    誰說周邊是大牌的專利,小企業應用得當也能掙錢。

    01

    巨頭做周邊,不只是文化

    圣誕節剛過不久,星巴克狗年的周邊產品接踵而至。

    “杯子上市前一周,就有朋友問我,能不能幫她留幾個杯子,怕被搶光!”一位星巴克的伙伴無奈地告訴紅餐網(hongcan18)記者。

    據悉,狗年星巴克的周邊產品以“柯基犬”為原型,在上市前一周已經瘋狂的傳遍了很多“愛狗群”,眾多狗友們都在翹首以盼,就怕買不到心儀的產品。

    無獨有偶,這樣的現象不僅出現在星巴克,麥肯的員工也經常接到這樣內部的“小要求”。

    例如,此前肯德基推出的四款城市紀念老爺爺(中國、北京、上海、哈爾濱限定),許多顧客為了集齊全套,有找內部員工幫忙的,有托朋友遠代的,還有上某寶的……可謂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那么,這些餐飲巨頭打造周邊產品真的是為了傳播企業文化,提升品牌知名度嗎?

    相關數據顯示:麥當勞每年在全球 3.5 萬家門店賣出的玩具有 15 億只;星巴克每年周邊產品(杯子、玩具)占比達到全年營收的25%。

    業內人士曾算過一筆帳:

    星巴克一杯咖啡30元錢,一張限量版的會員卡片售賣價98元,相當于每賣出一張卡片等同于3杯咖啡。而如果從利潤來比,一張卡片的制作成本只有2元,一杯咖啡不可能比這個還低吧?

    正因如此,許多商家瞄準了周邊產品的無限商機:一方面,周邊產品可以擴大品牌宣傳,滿足多元化發展;另一方面,相關衍生品的銷售可以補充營業額收益,提升市場占有率。

    那么,到底什么樣的產品適合做周邊?這其中有什么需要避開的坑呢?

    02

    做周邊小心那些致命坑

    此前,麥當勞曾在北美地區全面召回3260萬個隨兒童餐贈送的運動手環;星巴克也在中國大陸地區回收過54457件不銹鋼吸管……

    這些現象并不是個例,每年問題都會頻繁發生。

    DonHot噹哈市場部負責人張瑤說:“周邊產品雖然可以提升品牌,但如果不注意‘安全’將會是品牌的致命傷!很多企業的周邊產品多為玩具、服裝等,這些產品安全要求與經營餐廳是不同的。

    “食安”一直都是餐企最為重視的問題,在2017年關門的很多企業都是栽倒在食安之上,當餐企把自身門店的食安抓穩,卻忽視周邊產品的安全更要命。

    涉及到周邊產品的安全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手辦產品的小零件(磁鐵、電池、線繩):

    很多餐廳會選擇制作周邊手辦玩具,雖然銷售對象不一定是孩子,但如果因其手辦給家人造成傷害,也很難化解。

    ?服裝、紡織品、化妝品添加劑

    一般餐廳都不是制造商,只是銷售商,因為對于這部分的了解并不是很透徹,很容易造成消費者皮膚過敏等因素。

    ?杯子、手機殼等產品的質地

    最為常見的是玻璃或者不銹鋼的杯子和塑料的手機殼,但一些小廠家制作的產品不能達到國家要求,很容易造成破碎、炸裂等現象。

    當然,一些成熟的餐企會和正規工廠合作,保證周邊產品的安全,可營業范圍又成為了新的攔路虎。

    一些小型的餐飲企業在申請營業執照的時候,營業范圍只包括“餐飲服務”,并不包括商品售賣的相關類目,如果餐廳只是為了福利顧客,通過贈送的形式贈予客人還好,如果以盈利為目的,增加品類銷售,則需要到相關部門做備案。

    小結:

    餐企不能只把周邊作為盈利的工具,也需要全方位細致了解,如同經營餐廳一樣,拿到營業許可后,從上游加工廠開始做安全把控,直至推出后的售后完善,才能保證顧客安全、企業利益。

    03

    餐飲周邊如何玩起?

    上個月朋友馬姐過生日,與友人相約建國門的一家日料店聚會,結賬的時候,在收銀旁邊展示柜上看見幾個日式的手機殼。

    一個238元,這樣的價格相對于市場上幾十元的價格高的不是一星半點,但一同前去的小伙伴還是買了送給馬姐。

    “過生日我也沒帶禮物,手機殼既實用,看著也很上檔次,最重要的我看出馬姐挺喜歡的。”朋友事后告訴我。

    △喜茶的手機殼

    雖然上文這個案例,朋友無心插柳,但是餐廳的設置怎能說不是“別有用心”呢?

    餐飲企業在做周邊產品時,不僅需要注意營業范圍和安全,更有對產品有深刻的認識,需要從研發到設計,以至于展示位置都要進行有心的規劃。

    ??研發:與產品貼合的同時,要實用。

    周邊可選范圍之多,從服裝鞋帽到玩具掛墜,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做成周邊。但絕不是所有的產品都符合餐飲企業。

    舉個例子,無論是星巴克,還是必勝客此前都推出過跨界合作的服裝、包包,但他們都沒有在店內賣過鞋子,因為在餐廳中買鞋,一是,過于突兀;二是,顧客買鞋通常都會試穿,此舉很不雅觀。

    △餐企做鞋,一般都是跨界合作,銷售在鞋店

    而如果通過水杯、手機殼,或者帽子這樣的服飾進行售賣,則可以把品牌從門店帶到生活場景中,在消費者感覺實用的同時,又能變成行走的廣告,為品牌宣傳。

    西貝便是其中翹楚。

    西貝曾在2000多場親子莜面的體驗活動中發現,充滿趣味和創意的餐具,更能調動寶寶的興致和食欲。為此他們推出了“稻殼寶寶兒童餐具”,并獲得了顧客的好評。

    ??設計:不一定華麗,但要符合品牌調性

    不管是DonHot噹哈,還是喜茶都在做潮流元素的周邊產品。對于他們來講,品牌定位在“年輕、時尚”的目標人群,把周邊產品包裝做得極具時尚感,也符合品牌的調性。

    “如果品牌不像那些知名的大企業,誰也不會因為牌子來買產品,但如果我們把產品設計的很有范兒,和潮人調性一致,可能就會有人愿意花錢。”張瑤直言道。

    △DonHot噹哈推出的“不務正業帽子”

    ??展示:擺在消費者心尖

    經營餐廳的老板都知道,主打菜品要放在菜單的前面,讓顧客第一眼看到,做周邊也是如此,如果把產品隱藏起來,推廣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例如,在高檔寫字樓開茶餐廳的劉老板為了試水,做了50把雨傘在門店售賣,可是一直無人問津,直到一個下雨天,劉老板把雨傘架放到了門口,138一把的拐棍傘,僅兩個小時的時間就賣出了3把。

    劉老板的做法恰恰符合了營銷中“抓住消費者痛點,影響消費者購買欲”的原則。

    既然餐廳想要通過相關聯產品拉升業績,那就要把周邊產品的營銷工作與門店的銷售方式所掛鉤,畢竟從餐飲轉到零售是不同的兩種賽道,只有齊頭并進才能相輔相成。

    總結:

    周邊,既是餐飲品牌的附屬品,又是一種新零售。對于想要做周邊的餐飲企業來說,如果規模不大,不能自主研發周邊產品或者與大品牌企業跨界合作,就可以依托于可信賴的工廠,推出相關聯的產品,給顧客送福利。而對于大型餐企來說,推出周邊產品則需要提前做好市場調研,只有符合品牌調性的產品,才能對品牌提升有所幫助。

    編輯 | 紅餐網_簡閱

    往期內容回顧

    服務+主題+體驗,餐飲市場正在跨界營銷!

    偷師探魚、西貝,看餐廳如何玩轉互動營銷?

    37年來,這家餐廳兒童節營銷只用了一招……

    那些喜歡博人眼球的餐廳結局如何?你真懂事件營銷嗎

    為什么做IP營銷的餐廳都火了,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答案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2370.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月13日 21:17
    下一篇 2018年1月13日 22:3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