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已近,這一年餐飲行業風起云涌,餐飲零售、智能化、網紅營銷等成為餐飲新風向,資本的加碼更讓餐飲業成為了沸騰的熱粥。面對局勢多變的餐飲行業,2017上半年竟然有超過21萬餐廳倒閉,他們為何被掩埋?
1
食品安全是餐企死穴
午餐時間,一家賣涼皮的街邊店前的小桌零零散散的坐著幾位顧客。老板站在店內小廚灶前,一手把著鍋,一手抓過盆里的涼皮往鍋里放。可能因常年工作,老板的雙手粗糙皮膚黝黑。排在記者前方的兩人好似覺得這家店不怎么干凈,討論著要換家店。
說起來,食安可謂是所有餐業最為頭疼的問題,誰也不敢保證自家餐廳100%干凈、安全。某快餐品牌創始人曾無奈表示,即便制定了諸多標準,但旗下門店眾多,難保會有個別門店出現疏漏。有時無心之失,都有可能被放大影響到整個品牌。
今年海底撈一起“老鼠門”事件,在業內造成了轟動。所幸的是,海底撈作出及時處理,才避免品牌受更大影響。不過,并不是誰都有這樣的運氣。
Farine面包店
▼
2017年3月,網紅面包店Farine內部員工舉報,門店使用過期面粉生產面包。警方介入調查證實確有此事后,Farine門店被查封,涉事人員及多位高層管理人員被警方帶走,而其法定代表人弗蘭克·路易斯則逃回法國。
一籠小確幸
▼
2017年7月21日,消費者在食用一籠小確幸餐廳產品后出現食物中毒現象,該品牌在上海地區的所有門店因此暫停營業,線上平臺也全部下線。盡管在閉店整頓兩個月后又重新開張,但對于消費者來說已是避之不及。
很高興遇見你
▼
主營創意菜的明星餐廳“很高興遇見你”,從創立以來一直風波不斷。此前就因無證經營,門店后廚老鼠橫行等問題,連續遭到上海、武漢、寧波食藥監、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的處罰。在今年11月初,“很高興遇見你”再次因門店食安隱患被食藥局點名整頓。
2
專業的管理是必然條件
食安還只是一方面。在剛剛過去的紅餐創業大會上,便有嘉賓提出一個觀點“美食和餐飲是兩碼事”。的確如此,簡單說起來是“做餐飲”,實際是管理一家企業。如果沒有專業的經營能力,餐飲品牌很難走的長遠。
金錢豹自助餐廳
▼
創辦于1991年的自助餐廳金錢豹先后經歷兩次甩賣,高層人事接連變動,內部早已亂成一團。據公開消息表示,部分門店管理人員私吞現金流,員工私下辦理優惠充值卡,拿現金套現或許諾顧客消費差額。據說,門店月薪兩千多的收銀員,LV包都能買好幾個。管理亂象帶來的后果是,今年7月,金錢豹在北京的最后一家門店也宣布關閉。
后會友期
▼
2016年3月,由多位大學生組成的創業團隊,通過眾籌拿到200多萬開辦了餐廳“后會友期”,主營創意菜。在今年2月份,該品牌便出現關店風波。甚至,有部分參與眾籌的學生因懷疑負責人財務造假,于今年6月份將籌款人告上法庭,“后會友期”也就此倒下。
卷福和他的朋友們
▼
2017年1月,由著名作家張嘉佳,及前本來生活網、樂視集團副總裁蔣政文共同創辦的小龍蝦餐廳“卷福和他的朋友們”在廈門的門店宣布停業。據說,這家眾籌餐廳半年虧損70萬,且眾多股東直到門店即將停業,才看到門店財務報表。有趣的是,這家餐廳幾乎所有的賬面都沒有發票,全部都是用收據來代替。
沙拉日記
▼
還有一家面向年輕上班族的輕食品牌,沙拉日記,自上線以來因其創新、多元化的產品大受好評。但產品設計越創新,越精致,也就意味著標準化程度會越低,想要大批量生產著實不易。再加上生產線的不斷擴大,后續管理能力卻無法跟進。于是,在諸多問題的擠壓下,沙拉日記在今年年初全面停止營業。
3
固守成規,品牌易被老化
老牌餐飲在管理上不成問題,但這幾年市場發展迅速,風向多變,很多老牌餐飲面臨“轉型”及“不變”的抉擇。不過顯而易見的是,在以顧客為導向的餐飲行業,如果不貼合消費主體,走下坡路是必然的結果。味千拉面與小天鵝火鍋便已初顯端倪。
味千拉面
▼
當和府撈面不斷推出新品、九毛九升級天然面粉,打著非轉基因油口號進行推廣宣傳時,味千拉面卻很少活躍在大眾面前。這樣的舉措導致味千拉面與當下市場消費主體的溝通出現斷層,后果顯而易見。在今年味千中國公布的半年報中,味千拉面實現營業額11.5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2.5%,凈利潤1.0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80.9%,且有13家門店已停止營業。
小天鵝火鍋
▼
2017年9月,據相關媒體報道,小天鵝火鍋在成都市區的6家門店已停止營業。小天鵝火鍋,二十多年來固化的經營模式及一成不變的產品口味,已經無法滿足現下消費群體的多樣化需求。在新新品牌不斷涌現的火鍋市場,小天鵝已經略顯疲態。
4
品牌定位有誤,或被市場淘汰
《定位》中提到:“人的心智只接受與其以前的知識與經驗相匹配或吻合的信息。”這一點在餐飲業倒是頗為受用。比如在顧客的認知中你是家賣水果的品牌,后期卻打著水果的名號賣起了包子;又或者,大眾對周圍餐廳客單價的固有印象在二十元左右,結果你卻開起了客單價幾百元的店,顧客會怎么選擇其實顯而易見。所以當最初的品牌定位出現變動,無異于親手放開閘門,讓顧客流失。
茶香書香
▼
2011年創立的茶飲品牌茶香書香,原本是致力于茶品牌咨詢、茶文化推廣和茶飲品服務,呼吁現代年輕人以三五小聚品味清茶。但后期卻開始走偏,在2016年門店的菜單上,以茶為主的飲品只有一列,而且據顧客反饋,口味上弱化了茶的味道。這樣的舉措,讓茶香書香在今年元旦全面停止營業。
成都利苑酒家
▼
2017年1月,利苑酒家位于成都的蘭桂坊門店宣布關閉。利苑酒家1973年在香港創立,是高端粵菜領域的佼佼者,但在無辣不歡的四川成都并不是很受歡迎。究其原因,成都作為二線城市,消費能力較一線城市偏弱。且成都的人流量比較單一化,更多的是周邊一些省份人口,在飲食習慣上非常相似,這讓利苑在成都的受眾群大大縮小。綜上所述,走高端粵菜的利苑酒家難免受到影響。
成都鼎泰豐
▼
與利苑酒家相似的是,知名餐飲品牌鼎泰豐也因菜品口味與成都當地口味存在差距,門店嚴重虧損。2017年2月14日,鼎泰豐成都來福士店宣布停業。
5
加盟店管控不足,牽連品牌
加盟好還是直營好,一直是業內爭議的話題。加盟店相比直營店能讓品牌走的更快,但是加盟店卻不易于管理,一旦出現紕漏,損害的卻是整個品牌。水貨餐廳與面包新語便因加盟店引發閉店潮。
水貨餐廳
▼
2017年2月,主營海鮮的水貨餐廳不止在鄭州的門店全面停業,北京、深圳等地也接連出現門店關閉現象。水貨主要以加盟店為主,供應鏈無法統一,也就意味難以保證食材品質的標準化。表面上看,出了問題顧客不滿的是加盟店,但實際上卻是對“水貨”整個品牌喪失信任。
面包新語
▼
2017年8月,面包新語關閉了福州、南昌地區所有門店。大面積閉店背后主要是由于對加盟店管控不佳,導致菜品品質出現問題,顧客在門店體驗差。客源不斷流失,結果也就可以預見。
6
產品劣質,易流失顧客
現在很多餐飲企業為了吸引客流,通過各種新奇的營銷手法來打開知名度,卻忽略了餐飲的核心,其實是產品,唯有優質的產品才能持續維持顧客與品牌的聯系。也正是因為對產品的忽略,一些餐飲品牌倒閉的速度比躥紅的速度還要快。
小豬豬烤肉餐廳
▼
位于福田COCO Park的小豬豬烤肉餐廳今年年初便宣布倒閉。小豬豬烤肉曾因創新概念、新穎的餐廳設計及創意出品而刷爆朋友圈,但僅憑新奇的表現手法,沒有出色的內核根本無法支撐餐廳持續前行。
黃記煌三汁燜鍋
▼
今年年初,黃記煌三汁燜鍋的松江新理想門店通告停止營業。詳細原因不明,不過從大眾點評上來看可見一斑。不少消費者反應,門店食材不新鮮,菜品一般等問題皆有存在。
趙小姐不等位
▼
有“網紅餐廳鼻祖”之稱的趙小姐不等位最終沒熬過“網紅兩年定律”,在今年10月所有上海門店都宣布停業。實際上,自趙小姐不等位創立以來就備受爭議。排隊時間長,但菜品不僅分量少,口味還極差。長此以往,顧客失去新鮮感,餐廳沒落也就在所難免。
總 結
餐飲是綜合性很強的一個行業,相比普遍的企業管理,餐飲企業的管理運營更為復雜。上到供應鏈對接,下到堂食、外賣物流。也就是說,作為餐飲品牌創始人需要了解諸多領域。靠博人眼球所帶來的客流往往只會是曇花一現,只有不斷打磨品牌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才能維持企業長久經營。
編輯 | 紅餐網_周洪楚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2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