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即將結束,看著那些經營小龍蝦、酸菜魚、串串的老板們盆滿缽滿,你是心存竊喜還是冷暖自知?
紅餐網重磅推出2017盤點系列,看看你所在的賽道上又擠入了多少同行哪?前景又是如何呢?
01
最美不過夕陽紅,最紅不過小龍蝦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小龍蝦可以說一直站在高臺上揮斥方遒。目前,全國有十萬龍蝦專營門店,市場規模更是高達千億級。面對紅海之勢的龍蝦市場,更是有諸多品牌紛紛涌現:墮落蝦、海盜蝦飯、松哥油燜大蝦等。
著名財經作者吳曉波曾表示,餐企老板只要研究一種新的小龍蝦食用方法,就可以進行單點突破,分得一杯羹。
△紅餐記者在北京餐廳拍攝的“蒜蓉小龍蝦”(原創圖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殊不知,看似火爆的小龍蝦行業,每年卻存在著“四個月賺、四個月平、四個月虧”的常態。更有很多老板會在淡季遣散員工,把店租給別人做其他的餐飲。(相關閱讀:小龍蝦市場貨源穩定,“斷貨”說法從何而來?)
江蘇海鮮店老板董衛峰說:“前段時間主要是賣小龍蝦,現在這個階段小龍蝦需求量減小,價格從50元/斤降到30多元,蟹的銷量卻每天都在上漲。”
通過和董衛峰交流不難發現,小龍蝦的季節性問題十分嚴重,不但會影響市場價格的走向,也會制約到品類發展。此時,如何避免小龍蝦的季節性問題,才是品類經營門店做出品牌的關鍵。
△信良記標準化流程制作小龍蝦
此前,周黑鴨為了可以解決季節痛點,曾用鹵制品的經驗整合小龍蝦,做出休閑食品,效果究竟如何,尚待考證。此外,長期專注供應鏈服務的“信良記”,已經運用“秒凍鎖鮮”的技術手段,解決水產品的全年供應問題,普及尚待時日。
小 結:
對于小龍蝦這個已經火爆了兩年的品類來講,品類痛點的解決方法正在日益完善,紅海之勢已然形成。掌握供應鏈痛點技術、大規模市場宣傳、可復制商業模式將決定品類寡頭的誕生。
02
最酸爽的搭配,酸菜&魚
2017年, 酸菜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游遍全國,有600多家門店的“魚你在一起”,主打酸菜小魚的“渝是乎”,還有太二、魚小漾、等漁號等。現在主打酸菜魚品類的新增品牌更是多如牛毛,不勝枚舉。(相關閱讀:酸菜魚轉戰華北,單品店能否逃脫爆品市場規律?)
魏老香掌門人魏彤蓉在接受紅餐記者采訪時表示,酸菜魚的快餐化不是偶然,而是基于它多年的食客基礎和市場認可度。作為中國川菜最經典的一道菜式,這個產品更容易激發消費者的欲望和沖動,從而更容易打造成單品中的爆款。
△信良記打造的爆品酸菜魚(原創圖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此外,相較于小龍蝦的季節性供應,酸菜魚具有先天的優勢,在魚類選擇上就有很多種,如:沙巴魚、黑魚等。由于原材料的不受限,可使得賽道更寬。
當然,酸菜魚的弱點亦十分明顯。
酸菜魚品牌祿鼎記的創始人華明認為,即使現在沒有人做酸菜魚,或者全世界都在做,也沒有任何區別。因為企業最終是靠“品牌”和“管理”兩個維度取得成功的。
簡而言之,酸菜魚想要拔得頭籌,還是需要看餐飲人的管理能力和品牌力度。
小 結:
作為今年新晉大熱的上榜品類,“酸菜魚”的整個產業鏈早已業內透明,相比于食材與供應鏈,商業模式、氛圍打造與口味創新將成為了未來的決勝之匙。
03
前有火鍋,后有串串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以“小郡肝”為代表的串串店面,就已經在成都呈爆發式增長,進入2017年,串串已經開始向全國蔓延,在北上廣深的食街里,都會看到串串的身影。
其中不乏有僅開業兩個月,就已經簽下52家加盟店的“耍牛氓串串香”,還有單品銷量90萬串的“渝味辣鋪”等新晉品牌。(相關閱讀:每年近30%的增長!串串到底能不能成為餐飲人的招財貓?)
△渝味辣鋪供圖(原創圖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根據相關數據報告顯示:2016年底成都串串香店鋪數量達2884家,截止2017年12月串串香則達到4784家。
“串串”作為經典的川渝美食,因其平民化的產品,多變的種類,深受四川人的喜愛,只是一直苦于沒有品牌化,沒有發揚廣大的風口。但在火鍋品類火爆的今天,很多有心的老板發現了“串串”的潛質,把其重新發掘、包裝,把街邊臟亂差的串串攤,變為設計感極強的串串店,使其舊貌換新顏。
△紅餐網記者拍攝到北京串串香門店的墻面(原創圖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但對于現今火爆的串串來講,同質化嚴重是許多老板無法繞開的難題。渝味辣鋪創始人鄧勇就曾經營了一個擁有700家門店的串串的品牌,可因為來到北京后,發現品牌名稱差異化不明顯,而新建品牌。
小 結:
串串香品類已被不少業內人士看做餐飲業的新風口,就如同此前火爆的小龍蝦、潮汕牛肉火鍋一樣,開始進入蓬勃發展的時期。對于經營者來講,如何解決品牌、產品同質化問題,將會成為“留下”的標準。
04
傳統菜換新顏,重振出發占市場
鵝鵝鵝,鹵鵝上了桌
隨著上海餐廳“鵝夫人”獲得米其林一星,使得鹵鵝這個默默無聞的品類,瞬間變得高大尚,而作為鹵鵝創業者們也不斷爆出喜訊:有獲得千萬A輪融資的“獅頭牌鹵味研究所”和“物只鹵鵝”;有每日接待食客超過十萬人次的“陳鵬鵬鵝肉飯店”等。(鹵鵝品類專題:鹵鵝很火!鹵鵝很危!鹵鵝路在何方?)
根據搜索顯示:僅廣州一地鹵鵝就有120個搜索結果,深圳也達到118個,半年之內鹵鵝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大街小巷,迅速走進消費者視野。
△北上廣深門店超過2家的鹵鵝品牌統計表(根據網上數據整理)
鹵鵝系潮汕鹵水中經典名菜,具有很高的群眾基礎的同時,鵝也是作為常見的食材,變成鹵味后,制作也相對簡單,便于規模化。
紅餐網專欄作者吳憨子表示,在全國分布廣泛的潮汕人就是潮汕美食的原點客戶,他們激發了潮汕的美食發展,顯示潮汕人去消費,進而慢慢地影響到周邊客群。而要說潮汕人的數量,光珠三角就高達800萬!
天上龍肉,遍地驢肉
南有鹵鵝,北有驢火。
雖然驢肉火燒在很多年前就開遍大江南北,但在今年卻出現了使人眼前一亮的品牌:有獲得千萬融資,把門店開到米蘭的“DonHot噹哈”,還有聯手東阿阿膠的“倔驢幫”等等。
一位驢肉火燒爐具制造廠的負責人說:“僅北京去年一年就增加了2000個火燒烘焙爐具,也就是相當于2000家門店。”
△百度指數關于驢火的搜索呈上升趨勢
正是因為這些品牌的出現,驢肉火燒的指數排名一度上漲,近三個月內,多次趕超相近的品類“肉夾饃”,驢火門店臟亂差的現象也在被改變,也預示著品類洗牌正在加速。
小 結:
雖然鹵鵝和驢火分居南、北的地,但按目前的發展勢頭來看,很快就會逐鹿中原。對于力圖在小吃領域發力的餐飲創客來說,如何在弘揚小吃文化的同時,提升環境品質,才會是消費者選擇的關鍵。
05
以地域為代表的美食,正在打破地域
從島上登陸–日本料理
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不再只考慮食品的性價比,開始關注食品的健康、綠色、時尚等諸多因素。而曾經對消費者來講“精貴”的日料,也逐漸被消費者迎上餐桌,2016年年營業總額更是超越了80%的品類,僅北京一地,日料店已超過1500家,并以每年150家的速度迅速增長,也出現了許多精致的品牌。如:熊本食堂、煮枼等……
但對于日料經營門店來講,食材和手工制作是最大的痛點,無論是壽司,還是刺身的制作都離不開新鮮的食材和技藝精湛的廚師,這也就造成了日料的成本居高不下,客單偏高的問題。
為了降低成本,日料也開始細分品類經營,如鰻魚飯品牌“大碗鰻”、“鰻鰻的愛、“鰻步”等;壽司的單品品牌“N多壽司”、“元氣壽司”等等,紛紛擠入日料行業,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從高山上走來–云南菜
如果說日料是舶來品的外方代表,那么作為本土地方菜的代表當屬今年競爭激烈的“云南菜”。
隨著近年來旅游業的發展,云南菜逐漸從山里走向世界,成為創業者的新寵兒。云海肴在全國開疆辟土,彩泥云南菜獲得海底撈千萬投資,其他區域內品牌表現也頗為亮眼,如中8樓、阿香米線、鑫桂園……
△門店歌舞表演
而對于滇菜經營者來說,最大的亮點也是最大的痛點。“云南菜最大的亮點就在于原生態的新鮮食材,這就決定了云南食材的采購以及運輸倉儲都是具有高壁壘的。誰能很好地解決云南食材采購渠道、確保食材的高效運輸倉儲,誰就能在滇菜市場搶占先機。”彩泥云南菜創始人王文淵如是說道。
小 結:
雖然日式料理和云南菜屬于不同的賽道,可兩者都是看重食材的品類,也都存在著供應鏈的問題。因此想要大力發展這兩種具有天然壁壘的地域菜,創業者需要解決供應鏈的問題,其次才是口碑的塑造以及各種資源的合理利用,如此才能給自身創業品牌提供一個有力的保障。
總 結
每年總會有幾個“不期而遇”的品類出現,每年也都會有幾個“理所應當”的品類消失。對于餐飲行業來講,新、老交替稀松平常,但對于餐飲創業者,往往火爆的品類會給他們帶去機遇,可別忘了挑戰也會接踵而來。因此,如果想要創業火爆品類不要忘了一句話:所有產品的火爆都是有原因,有周期的,品類會回歸冷靜,創業者更要三思而行。
編 輯 | 紅餐網_簡閱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2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