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老字號蝶變記:美味齋沉寂十數年,如今火爆京城靠啥?

    很多餐飲創業者都有一個百年老店夢。可投身其中卻發現,維持餐廳經營已是疲于應對,百年發展更是遙不可及。即便如此,還要時常面對消費環境變化、市場競爭加劇、特色招牌研發等一系列革新難題。

    餐飲創業者尚且如此,對于那些久負盛名老字號來說,變革更是一個船大難掉頭的挑戰。

    北京有一家老字號餐飲,從1923年品牌創立開始,已經有94年的歷史,在這將近一百年的時間里,這間餐廳三開三關,地址都變了幾處,最后還是憑借“轉型”做得火紅。

    美味齋三開三關:

    1923年,美味齋創建于上海,以經營特色上海、蘇錫風味菜肴為主。

    1956年,美味齋作為上海特色餐飲品牌,被周總理引入北京菜市口鶴年堂西側,并開始了長達60多年的美味傳奇,但由于兩廣路擴建需要,美味齋于1998年暫停營業。

    2005年4月,宣武區為恢復老字號,投資百萬重建美味齋,并選址在白廣路。后由于政策原因,美味齋不得不搬離原址。

    2017年,美味齋經歷了8個月的裝修,在廣安門內大街167號熱鬧營業。

    01

    思想轉變

    從組織架構改變開始

    美味齋最早引進北京,隸屬于宣武區飲食服務公司,可謂是老一輩的國有企業。早年的國企餐廳背靠大樹,不需要營銷策劃,有菜品就有客源,人力成本、鋪租壓力近乎于零。

    但隨著新型餐飲品牌的崛起,市場消費主體的變換,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嫌棄”這些守舊的老字號。他們認為,像美味齋這樣的品牌,老掉牙的裝修風格,菜品也很大眾,服務更是冷淡,既然要花錢吃飯,為什么不選擇一個時尚的地方呢?

    對于當年的發展瓶頸,美味齋副經理田海山至今記憶猶新:“2005年股改之后,我們也開始有運營的壓力,當時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客源年輕化,如果那些吃飯的老主顧不再來了,餐廳很可能干不下去。”

    為了抓住年輕消費群體,美味齋從思想的轉變開始,打破常規,重新規劃組織架構,進行品牌升級。

    2015年,美味齋的“運營部”和“市場部”相繼成立。運營部主要承擔企業品牌戰略定位和門店運營的工作;市場部則是負責協調第三方營銷公司,根據不同時期做出相應的營銷方案,完成門店業績指標。

    在業內看來,美味齋運營部和市場部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老字號餐飲企業向現代化轉型的開始。

    美味齋相關負責人告訴紅餐網(hongcan18)記者,美味齋轉型的第一把火就燒到了服務一線,從門店到員工都要在著裝風格上進行轉變,目的就是為了迎合年輕受眾的審美訴求,符合時代的發展潮流。現在,美味齋所有門店服務員都統一穿著民國服裝,這種年代感的搭配,使得到店顧客眼前一亮,備受歡迎。

    ▲改頭換面后的員工工服

    而市場部則是品牌推廣,不定時地實施一些活動。例如,日前市場部就特別籌劃了“一毛一分錢的肉沫豆腐”活動,用上世紀50年代的物價去購買當下的菜品。此活動一經推出,除了每天“肉沫豆腐”的單品銷量直線上漲,一天可以售賣90多份以外;還吸引了許多懷舊的老顧客和很多不明所以的年輕人。

    田海山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法則,如果老思想不變,年輕人怎么可能接受。我們現在這些部門的規劃,可以符合這個時代的要求。

    02

    風格轉變

    從千平大店變300平米小店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餐廳經營者開始聚焦“小而美”。不論是餐廳的裝潢、還是整體效果的營造,都在講求精致,美味齋也不例外。

    來到美味齋的新址,首先映入眼簾的不再是厚重的黑金牌匾,而是極具時尚感的Tiffany藍;細致觀察發現,原本1300平米的門店濃縮到只有300平米,原來沉悶的大圓桌也換成了可隨意拼接的小方桌,再配合上老上海的摩登裝飾,原本古板的老調調,儼然化身為浪漫的小資情。

    ▲重裝后的店面

    田海山說:“現在年輕人約會、聚會都講求‘情調’,現在的風格不但符合年輕人的需求,更是想要把這里作為‘試驗田’,為我們今后進入商超做準備。”

    當然,也會有很多傳統餐飲企業的老板擔心,把餐廳做得現代化會不會不符合中老年人的審美,導致老顧客流失。

    現實的數據卻另一番景象。據調查研究表明:被調查的260萬名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三成以上會直接或間接參與網購,近半數的老人每年在旅游上的花費都超過5000元。除此之外,很多老人表示愿意接受新鮮事物。

    由此看來,老年人其實也喜歡時尚的環境,老年人的內心也很時尚,只不過需要給他們提供這樣一個平臺。

    03

    菜品轉變

    從老味道變為“新鮮”味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湯慶順曾表示:餐飲本質就是讓顧客吃飽、吃好、吃健康,同時餐廳要盈利,這樣才能長久。

    深諳此道的美味齋,從菜式上燒起了轉型的第二把火,通過對菜單、菜式做減法,來滿足新形勢下的市場需求。

    ?1、 菜單做減法:從200道菜砍到70道

    美味齋主打上海、蘇錫風味菜肴為主。雖然有明確的風味方向,但是產品線卻很混亂,比如,光魚就能出四五道菜,一本厚厚的菜單,更像是一個菜譜集。

    ▲美味齋的傳統蘇錫風味菜品:響油鱔糊

    種類繁多的菜品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門店效率低下、后廚損耗增加、營運成本增高。在新一輪的革新中,美味齋對菜單進行了重新規劃,將原本的200道菜品砍至70道,把做工繁雜的菜品砍掉一半,減少顧客等待時間,達到門店坪效最大化。

    ?2、 菜式做加法:增加三成創意菜

    為符合年輕人口味需求,美味齋在傳統的菜品上,增加了3成符合年輕人口味特點的創意菜品,比如鐵板芝士焗南瓜、港式榴蓮烤布蕾、鮮果酸奶等。

    ▲五彩生煎包升級后,呈現更精致

    “美味齋的菜式改變,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方面,現在餐廳的面積小,但是上座率高,只有上菜速度跟上,才能增加顧客體驗;另外,不管是什么年齡段的人,總吃一種菜是誰都會膩,餐廳必須要不斷的提供新的菜品,增加消費者的新鮮感。”對于新菜式的變化,田海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04

    老字號的經營門道

    美味齋從傳統的酒樓式經營,到現在摩登感十足的餐廳,運用了十幾年的時間,革新了經營模式,重塑了品牌定義。

    美味齋的故事或許只是個案,但在個案中同樣可以窺見老店鋪謀求蝶變的革新方法論。

    1、 產品增強

    一位親歷美味齋發展變遷的老員工告訴記者,投入最多精力的就是菜品研發,畢竟吃飯是奔著菜來的。而對于現在的餐飲市場來講,無論是網紅還是粉紅,沒有品質支撐肯定不行。一些曾經風靡一時的品牌沉寂就是最好的證明。

    2、 貼合市場,符合時代規律

    以著名的東直門簋街為例,早期簋街全部門店基本上都是在售賣羊蝎子,但隨著市場喜好的變化,簋街的門店又開始轉變成酸湯魚一條街,烤魚一條街,以及現在的麻辣小龍蝦一條街,這些都是餐飲短期火爆產品的市場展現。

    從品牌戰略調整到組織架構革新,從主流受眾分析到新品菜式推出,從美味齋的轉型案例中可以總結出諸多老牌餐飲變革的發展之路。但相比于具體的方法論,美味齋的驚艷更在于顛覆甚至否定其固有的經驗主義,這種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值得每一個老牌企業去學習。

    當下的中國餐飲正處于一個時時變革、業業自危的時代,沒有任何一個企業可以依靠亙古不變的模式實現長久發展。如何快速地順應時代潮流,如何果決地提升轉型效率,才是企業能夠屹立于業界翹楚的的取勝之匙。

    記者 | 紅餐網_賈媛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3265099024

    ↓↓↓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3094.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0月20日 20:50
    下一篇 2017年10月20日 21:2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