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對于很多餐廳而言是個深坑,平臺的高抽傭,并不高的流量,較低的單價,過多的人力成本,使得他們不得不將重心重新移回堂食。
然而在互聯網的時代,線上流量就真的如此昂貴嗎?即使有BAT在背后引導,也很難讓外賣商家的日子好過嗎?堂食和外賣同時做難道只能是個悖論?
外賣紅利消失
餐飲人的線上流量從何而來?
或許很多餐企確實嘗到了第一波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紅利,在三大外賣平臺的助力下獲取了前期的流量引導,但是如今隨著平臺補貼力度的褪去,更多的中小餐飲品牌卻面臨著同樣的需求困惑:
1.平臺5-15個點的高額抽傭,本就低毛利產品的外賣生意讓餐企沒有更多的利潤空間回饋顧客。
2.外賣訂單過于分散造成的時間、人力成本的提高。
3.作為高頻的外賣產品,消費者享受不到更多實惠,流量難以形成。
對于外賣和餐飲行業這樣的高流量獲利行業,流量是打通一切模式的根本。那是否能有一種合適的方式提高自有平臺流量并引導流量變現呢?
餐飲行業的確可以找到這樣的例子,比如純線上外賣平臺優良生活自有流量占到了10%,而有著實體門店的KAO鋪品牌自建平臺的流量更是驚人,居然達到了63%。
這樣的數據不免讓人懷疑。明顯高出三大平臺帶來的流量,是靠什么實現的?微信端的兩個公眾賬號如何能產生出如此大的流量數據?
以KAO鋪為例,先來看看他們干了怎樣一件事。
消費升級下
經營流量可以這么玩
雷軍曾經說過,小米的本質其實是一種新的流量經營方式,他們通過增加產品附加值來解決互聯網時代的流量變現。
所謂的消費升級,不是指消費價格升級,而是消費性價比升級。有很多人都錯誤理解,好像過去人們都吃便宜貨,現在變成了本該花20元吃飽卻要花50元。
KAO鋪的經營理念認為:真正的消費升級應該是原本花20元吃飽,現在花18元可以吃得更科學。
用戶很簡單,他們不喜歡便宜貨,但他們喜歡占便宜。
“我們認為消費升級的時代下,流量變現的根本就是異業合作。”
因此,去年,KAO鋪開始了異業合作的嘗試,P2P、整形美容等等,投了將近110萬元的廣告費,希望利用吃飯時眼睛閑下來的時間,讓消費者順便看點廣告。但是一年下來,這些合作非但沒能玩起來流量,反倒還傷了用戶。
P2P一天給顧客打五個電話,整形美容更是對消費者死纏爛打。由此今年他們專門成立外聯部,開始著重挑選異業合作對象,進行嚴格篩選和控制,只做對用戶有用的企業的導流。
△KAO鋪和彩票公司共同推出的彩票代金券
彩票是KAO鋪最終走通了的合作業態。通過異業合作的方式,KAO鋪每一個餐盒里附一張彩票充值卡,消費者拿到后,只需下載彩票合作方的app,輸入賬號即可成功充值,然后可以直接在app里購買彩票。等于除了20元的一頓午飯,消費者還多了一次中500萬的機會。
而KAO鋪和彩票公司的合作方式是:如果消費者用完了KAO鋪賬號的充值金額,再充值的費用KAO鋪都可以從中提成6%。
這樣的合作方式,使得KAO鋪每天除了賣飯的流水,還有將近10萬的彩票流水,僅這一項合作就讓他們每月多增加了300萬的交易額,相當于三分之一餐交易額的比例,數據相當可觀。
解決這些痛點
外賣送餐何須再走“回頭路”
和很多餐企不同,盡管一開始就定位為外賣品牌,但KAO鋪也仍然在不斷擴張實體門店,以外賣為主,堂食占比較少但單價偏高。
2016年,獲得新一輪融資之后,Kao!烤肉飯更名為Kao鋪。其創始人呂強創建了“Kao鋪外賣平臺”,實行區域承包制,每個外賣員承包一輛車,用區域掌柜的方式,承包固定樓宇(條件是不超過半徑1公里的寫字樓、有2000人以上辦公)。
為了將平臺抽傭轉化成可以回饋給顧客的實惠,他們重新理順了整個自建外賣平臺的流程,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增加了一個被稱為“掌柜”的角色。
他們派出的掌柜負責實體店周邊寫字樓的訂餐和送餐工作。每天早上掌柜會到KAO鋪總部領取免費物料,如早餐奶、水果果盒、豆漿、香皂、面膜等性價比較高的東西,對用戶進行派發。派發的前提是,消費者要在8點到10點之間的時間段訂購一份KAO鋪的外賣。
這樣的做法,有什么好處呢?
人工成本下降 | 掌柜無底薪每份餐提成4元,工作5天周 |
用戶感覺更實惠 | 32-38元的餐只需20元,并派發禮物 |
無物料成本 | 物料由第三方免費提供,顧客需掃碼 |
效率的提升 | 10點已獲取大部分訂單,可提前備餐 |
其中,最重要的當數外賣效率的提升。
一般,餐廳出餐等待時間就占到了整個送餐時間的三分之一,必須準確預估出餐時間以減少騎手等待,并且排除和預留路上的不可抗力因素。大平臺的方式是在調度環節利用大數據合理分配,節省時間效率。而對于品牌的自建外賣平臺,送餐的問題在于取送的流程時間。
KAO鋪的外賣送餐原則即“不走回頭路”。
10點前輕松備餐,高峰10-12點時的壓力則放在堂食上,分開時間段自然而然打破了“既做堂食又做外賣是個偽命題”的說法。這被呂強他們稱為“像經營快遞一樣的經營餐飲服務。”和快遞的樓管類似,送餐員因為只負責一棟樓的業務,也能清晰的找到訂單的對象。
經過測算,KAO鋪每份飯的純利控制在了5元左右,每日靠著4-6個掌柜僅僅提前預定的單量就在300份左右,1萬2左右的單店交易額中有9千元左右都是在自己平臺上完成的。
結語
作為餐飲品牌,應當注意的是,在和其他企業產生合作時要保證和消費者之間的交易只有一個,就是餐。除了餐之外的其他產品和顧客之間是不能產生交易的,只能是給顧客提供更多的實惠。也只有做到這樣的前提,才能依靠異業合作賺取流量,消費者才會買賬。 而對于餐飲品牌獲取自建平臺流量的方式,有業內專家就表示,流量并不應該是外賣品牌的主戰場,畢竟流量也是一種商品,商家更多應該針對外賣產品下功夫。 而針對例如KAO鋪等品牌所作的輔助流量運營的工作,的確是一種幫助商家獲取流量,提高流量增量的有效方式,可以作為流量獲取的途徑之一,但不建議作為主要渠道。
記者 | 紅餐網_依晴
餐飲外賣創業,警惕這四種死法!
這家餐廳僅僅靠外賣,年銷售額竟然達6億!
外賣利潤跟刀鋒一樣薄,為什么還有些人活得很滋潤?
70%的復購率,這家火鍋企業用外賣打破了成本局限!
日均2500單,年營收5000萬,這家外賣餐企怎么做“加法”?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8026395830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4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