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平小面館月營收6萬,開業三個月被迫轉讓,誰之過?

    餐飲的人,多半都是有故事的,何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超級愛吃面的他,跨界開了家小面館,每月2萬的利潤收讓他深感欣慰,合伙人中途撤資又讓他苦不堪言。他的經歷里,或許有你可以借鑒和需要規避的東西。

    01

    要開比味千拉面還厲害的面館

    何先生,四川人,在北京長大,對面條有近似偏執的熱愛,“北京的番茄打鹵面,你吃過嗎?那是我的酷愛。”

    這些年,除了吃盡四川重慶所有特色面,何先生去任何城市,第一件大事就是找面館,常常打出租車跑一天就為吃一碗面。有一回,因為想吃番茄打鹵面了,他打“飛的”從成都直奔北京,“在別人看來可能可笑,但對我來說,是件蠻有意思的事。”

    于是乎,開面館成了他一個難以釋懷的情結:要開出比味千拉面還好——品質高,體驗好,人人能吃得起的面館,然后走向全國……他用面條勾勒了一幅藍圖。

    ▲以情懷創業,幸福又奢侈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狠狠抽了他一記耳光。2014年,已過而立之年的何先生從汽車金融行業辭職,開始第一次創業(非餐飲),然后失敗。

    心灰意冷之際,他偶然在網上看到張天一的演講,“他給了我勇氣”,于是決定咬咬牙堅持下去,做點自己想做的事。這時他的家底已所剩無幾,于是找了兩位合伙人,三人分工如下:

    • 何先生項目發起人,主要負責運營兼廚師,沒有餐飲經驗,占股30%;

    • 楊宇,負責技術兼廚師,有餐飲經驗,占股30%;

    • 王生(化名),投資4萬,不參與店里運作,有餐飲經驗,占股40%.

    何先生和楊宇年紀相近,性情相投,王生年近六十。

    何先生(左)和搭檔楊宇

    三人商議后,簽了一份簡單協議。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協議未包含任何約束的條款,這也為后面“反轉”,埋下禍根。

    |紅餐網復盤 |

    不管交情深淺,關于合作前的協議,有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1.除非門店倒閉或特殊情況,一年內不允許退股。如果退股,要打折扣退,否則說退就退,合伙還有何意義?

    2.合伙人進入機制和退出機制都要有門檻。進入機制門檻:進來越早,后期回報率越高;退出機制門檻:退出越早,門檻越高,為的就是不讓隨便退出。

    3.按出資的多少分配股權,不太合理。占股份越多的人,需要付出越多,所以項目發起人、核心人物,通常拿大股份。王生“出資最多,所以持股最多”,卻不參與餐廳運作,合適嗎?

    02

    小面館精耕細作,月盈利2萬

    2015年6月,一家名叫“面向未來”的小面館,在成都一個不起眼的街道正式營業,主打8-10元的重慶小面。為了經營好來之不易的面館,何先生絞盡腦汁,雖然之前有過很多思考和“沉淀”,還是“經常想到睡不著”。

    ▲面館照片和出品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何先生和搭檔楊宇的精耕細作下,面館一炮而紅,單月純利潤2萬。為了證明這家24小時營業的面館的盈利能力,何先生給紅餐網記者算了筆賬:

    ▲面館每月成本概況

    “我每天賣200碗面,就能保證每天2000塊的營業額,月利潤2萬。”這對于70平的小面館并不容易,他們怎么實現?

    ▍1.裝修

    關鍵詞:小廚房,中央廚房,體驗感

    面館平面圖(點圖片可放大)

    小面館的廚房只有3平左右,為什么這么小?何先生告訴紅餐網記者,原因有三個:第一,提高坪效,最終70平放了近30個餐位;第二,便于打造明檔廚房,透明衛生又整齊;第三,這廚房只用來煮面,因為所有調料,包括臊子、輔料等都在“中央廚房”完成。

    中央廚房?面對紅餐網記者的疑惑,何先生解釋道:在很多人看來,“它可能就是一個家庭作坊。”他們在小區里租了一套房子,既作為員工宿舍,又是“中央廚房”,充分利用空間。

    何先生當時的設想,第一家店如果能成功,中央廚房成本不變,可以輻射到第二家店、第三家店……“當時做中央廚房的人還不多,我們財力有限,所以選擇做了這么一樣東西。”

    除了小廚房,何先生在裝修上還做了幾件事:

    ①在墻壁設置6幅畫框作為廣告位,以150元/幅招租,6幅每月獲利 900元,分擔了部分房租。這種異業合作方式,既降低成本,又增強市場競爭力,是何先生一項得意之作

    ▲面館招租的廣告有婚紗、有裝修等

    ②放置高腳旋轉凳和布藝沙發。快餐店一般不會用沙發,特別是不經臟的布藝沙發,而占據一半的高腳凳,更是讓面館成了水吧。對此,何先生說,“我的理念是要給人一種不一樣的就餐體驗,要舒服。”

    ③在門口設置免費區,提供免費飲料、豆漿等。雖然花不了多少錢,“但這是很多面館不能打造的體驗。”

    2.服務

    關鍵詞:自助,冰鎮銀耳湯,1毛錢的感動

    食客評價

    這家面館的員工就三位,除了何先生和他搭檔,還請了位保潔員,收銀工作由何先生兼職。客人進店后,先到吧臺排隊點餐,付款,再憑小票取餐,最后由保潔員收拾碗筷。

    除了飲料是免費的,還有擦汗的熱毛巾,清熱爽口的冰鎮銀耳湯,以及餐后清新口氣的口香糖,“每片綠箭口香糖包裝上都有一句話,顧客覺得蠻有意思,會拍照分享。”

    何先生的算法,一條毛巾回收利用,成本2毛,一片口香糖成本1毛,一鍋銀耳湯成本10塊。用廉價的方式,讓顧客獲得最大體驗感,是“很重要、很好的事情。”

    3.營銷

    關鍵詞:豪華面,自傳播,免費收包裹

    ▲用戶自傳播能產生極大效應

    在營銷方面,何先生看重的是自傳播,除了上面免費的“小東西”,他還做了幾項工作:

    • 開設18元的豪華面(其他多為8-10元),面碗很大,營造傳播點。

    • 通過給網吧提成,把附近幾個網吧的外賣承包下來。

    • 聯系菜鳥驛站,讓面館成為包裹免費收取點,增加顧客進店體驗的機會。

    何先生看來,自傳播的傳播率非常廣,作為小面館,沒有太大必要花錢做營銷宣傳,而上面的手段,也確實為他們省下不少宣傳費用。為此,他還錯過一次采訪曝光的機會。

    ▲來面館就餐的CCTV某欄目組想采訪何先生

    那時面館剛營業一個月,CCTV某欄目組在隔壁酒店開會,在面館用餐時,有人提出采訪何先生,“當時我沒有那種思維,要是換做現在,毫不猶疑就答應了。”

    | 紅餐網復盤 |

    1. 營造舒適感,不一定要挑戰約定俗成的認知。面館開業第一天,第一位客人在門口徘徊不敢進,問題就出在裝修上:門頭設置了一扇落地窗,放了四把矚目的藍色高腳凳,這是吃面的地方嗎?

    “在裝修設計上,我當時考慮有些欠妥,不夠明確,不夠呈現力。”為了擬補這個失誤,何先生在門口放了個黑板架,打上產品和價格。

    2. 餐廳設置廣告位,需慎之又慎。我們常說的異業合作,主要是在三公里內,找與自己客群吻合的異業商家合作推廣。何先生這種在餐廳設置廣告位,也是異業合作的方式之一。但需要特別注意與餐廳定位、風格的匹配性,否則門店極容易變成貼小廣告的電線桿——拉低餐廳格調,影響顧客體驗。

    3.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小的店也要打造認知度。怎么做?自傳播是一部分,通過公眾媒體宣傳,增加品牌曝光率,提高公信力也非常重要。

    此外,若何先生真想把這碗面做到全國,僅靠自傳播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打造品牌。免費小吃可以復制,服務也可以,唯有品牌不能。

    03

    合伙人嫌來錢慢撤資,面館夭折了

    時間一劃,小面館已開業一個多月,干得熱火朝天的何先生,冷不防迎來了本次創業的致命一擊。

    出資4萬的合伙人王生,突然提出撤資,原因是“一個月掙2萬,3個人分太少了。他嫌來錢慢。”何先生表示能理解,畢竟對方年紀大,經濟危機感很強,于是三人再次達成協議:從每天2000元的營收中,抽出1000元償還王生四萬的股金。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何先生一方面繼續和搭檔維持面館日常運作,一方面四處尋找投資人,為此還專門寫了份企劃書。但現實又狠狠抽了他一記耳光,除了一位要求占股60%的老板愿意出資外,再無音訊。

    ▲創業變數太多,令人措手不及

    苦守兩個月后,先后投資十來萬的“面向未來”,沒能走向全國,最終止步在2015年8月31日,距離開業剛好三個月。這也宣告何先生第二次創業失敗,“我和兄弟楊宇,拿著最后的100元,生活了五天。”

    | 紅餐網復盤 |

    1. 抽取每天營業額付給撤股本金,簡直是自殺。餐廳每天營業額是用于每月周轉及維持日常開銷的,如果有人抽走每天一半的流水,店很容易被抽死。

    2.沒有讓合伙人看到希望。王生的撤資一方面是分得錢少,另一方面是看不到希望,后者更為關鍵。何先生自己能看到希望,但他的合伙人不能,假設他跟王生說:咱們先累死累活干3個月,第4個月開始加盟賺錢,到第6個月開始A輪融資500萬……

    3.招資的企劃書沒能把利潤空間和投資回報寫清楚。合伙人撤資后,面館引資失敗,跟那份企劃書有很大關系。

    為此,紅餐網記者咨詢了資深餐飲品牌顧問/紅餐網專欄作者王冬明(微信:think_vip),他認為,這份企劃書做得太普通,只告訴別人這個店怎么做起來,但怎么賺錢沒寫。不能讓目標投資人看到希望,自然沒人愿意出手。舉個例子,關于投資收益,里面是這樣寫的:

    ▲摘自“面向未來”的企劃書

    那一份合格的投資引資企劃書該怎么寫?王冬明建議,應該餐廳為什么能掙錢,為什么有發展,怎么發展;發展起來后,規模和利潤點在哪;如果別人加入,投多少錢,能在多少時間內拿到多少利潤,這個利潤怎么來的,這個是關鍵。

    說到底,何先生的經營主項和優勢是運營,那份企劃書沒有把他的核心優勢和未來走向清晰描述出來。

    04

    結 語

    有人說,“面向未來”是一個投資十來萬,能六個月回本的好項目,可惜了。但對何先生來說,花幾萬塊,把心里一直想打造的店呈現出50-60%,“我挺欣慰的,雖然這個店失敗了,我還是看到了一些東西。”

    一年后,也就是2016年6月,何先生開始第三次創業,近200平,主打重慶火鍋。不過,這是另一個故事了。而開面館的情結,依然扎根在他心底,無法釋懷,“未來的方向還要往這方面走。”

    采訪嘉賓:何先生(微信:abc008512512512)

    撰稿:紅餐網記者 陳佳梅 (微信:cjm1900),歡迎勾搭~

    編輯 | 紅餐網_白唐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4290.html

    (0)
    上一篇 2017年5月16日 21:13
    下一篇 2017年5月16日 21:4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