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位香港學者強調:香港文化就是茶餐廳文化。可以佐證的是,茶餐廳作為一個文化符號,也是香港影視娛樂作品中的常客。
對于80后尤其如此,港片港劇火遍大江南北,片中劇中的茶餐廳也隨之風靡。不少香港餐飲人趁熱打鐵,進駐內地開起茶餐廳。
因毗鄰香港,飲食習慣也較為接近,深圳成為港式茶餐廳極佳選擇,這其中便有扎根多年的“香港新發燒臘茶餐廳”(以下簡稱“新發”)。
香港新發燒臘茶餐廳在港深兩地的發展,離不開鄭老和鄭志偉這對父子,一位是創始人,一位是如今深圳全部8家門店的打理人。這對父子都在青蔥歲月便開始了對茶餐廳的探索。
鄭志偉笑說自己打娘胎起,便受到茶餐廳文化的熏陶。正是因為父輩一生都浸淫在茶餐廳事業中,而自己也很早就參與其中。
01
遭遇香港兩次大“風暴”
新發轉戰深圳
十三四歲的時候,鄭志偉的父親便在香港推車賣奶茶、菠蘿油,并以此為生。1973年在香港佐敦渡船街創辦了第一家門店,并命名“新發茶餐廳”。
在當年,茶餐廳并不常見。那時要么是價格昂貴的西式餐廳,要么是給工人填飽肚子的冰室,當面向大眾消費者的茶餐廳一經出現,香港的餐飲市場便大大活躍起來。
勤勞能干的父親看中了這樣的業態,還首創24小時全天候營業模式,無論你什么時候到店里,都有好吃的東西等著你。這讓新發一時間成為香港餐飲界的美談。
△新發創始人 鄭老先生
(圖片來自食妞)
而后一二十年,新發在尖沙咀、旺角等香港人流最旺,當然也是鋪租最高的地方連開分店,最高峰時達到6家,一度成為香港本土最熱門的茶餐廳之一。
可惜本該勇往直前的新發,卻在一次次“風暴”席卷中屢受波及。
歷經過“98香港金融風暴”的人,恐怕至今還心有余悸。企業債務重負,銀行壞賬叢生,金融和債務危機頻繁……各行各業元氣大傷,餐飲業也難逃其中。
這場風暴,讓鄭老將戰略規劃放到香港以外的城市。2002年他率領團隊,來到一江之隔、也是他極為看好的城市——深圳,并在鳳凰路鳳山大廈創辦了深圳第一家門店,并將餐廳名字改為“香港新發燒臘茶餐廳”。
多了“香港”二字,表明品牌來源,也承擔起推廣正宗港式茶餐廳文化的重任;多了“燒臘”二字,則是突出招牌菜式,為深圳消費者提供更明確的指引性。
△新發首店 羅湖鳳凰店
同樣延續香港24小時營業的模式,新發在深圳再一次掀起浪潮,從早到晚,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深圳這邊一炮而紅,香港那邊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3年“SARS”風暴席卷而來,全市人民聞“SARS”色變。由于市民不敢在外面吃飯,香港食肆再次遭遇寒流,餐飲商家苦不堪言。
此后,新發的發展重心全部轉移至深圳,而香港則僅保留1家門店,為的是留住新發的根和那份情懷,也為當年跟著他一起奮斗的老員工留個歸宿。
02
市場變了
人情味不能變
年紀輕輕從美國留學回國就跟著父親學習經營茶餐廳的鄭志偉,從此也擔起新發在深圳發展的重任。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新一代的消費者似乎不再為傳統茶餐廳而瘋狂,他們更熱衷個性鮮明的品牌。而市面上的餐飲品牌也加速迭代,新品牌新模式層出不窮,老品牌則在努力轉型。
可是,新發這些年的變化似乎不是很大。奶茶、菠蘿油、燒鵝、燒肉依然是顧客的最愛;空閑時在店里和顧客聊聊家事,也依然是鄭志偉的家常便飯。
“看著很多客人從大哥哥變成大叔叔,從青年到成家立業,那種感覺很幸福、很親切。”在他心中,只想為顧客提供最美好的食物、最正宗的港式味道,和他們做很久的街坊、朋友。
“人情味是茶餐廳最特別之處,如果模式變了,場景變了,那就不是茶餐廳了”。鄭志偉依然堅持他的初心。
03
你可能會認為,新發在這樣一個飛速發展的城市,應該是來勢洶洶、大力拓店,然而他們并沒有。至今他們在深圳擁有8家門店(其中7家在羅湖,1家在福田)。
△羅湖區靖軒豪苑店
“有人說我們這樣的發展速度太慢了,但我覺得剛剛好,太快了總會失去一些東西。”對于這樣的發展速度,鄭志偉有自己的思考。
一來是他們力爭穩定。只有穩打穩扎,才能最好地保留茶餐廳的味道。他認為菜品的味道、人情的味道,都很有可能在追求快速發展中消失;
二來是傳統茶餐廳模式并不輕,若要快速發展往往需要借助資本,但他們父子并不希望走這條路。
而至于為什么門店都集中開在羅湖,不僅是因為毗鄰香港,便于原材料等的運輸,還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實現品牌效應的好辦法。
畢竟在一個區域高密度出現,也是傳播的一種策略。比如在書城路的百米三店,就為顧客帶來了強記憶點(其中一家于2019年12月底租約到期,目前已關閉)。
04
影響深遠
說起這些年對自己影響最為深刻的人,鄭志偉回答:“毫無疑問,這個人是我的父親”。
雖說在經營理念上,兩代人偶有分歧,但在內心里他一直以父親為榜樣,“新發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但無論遭遇什么樣的困難,父親永遠誠信為本。”
他回憶起,當年兩場“風暴”出現大量經商人士欠款跑路的事件。而即使新發同樣陷入困境,但父親卻從沒拖欠過供應商等合作伙伴的任何款項。
而父親此般誠信待人,也為新發贏得了更多的支持。鄭志偉分享,新發當年進駐鵬城,就因為香港供應商們無條件的支持,才使得他們往后的發展毫無后顧之憂。
他說,父親的為人處世深深影響著自己,也是他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近幾年,茶餐廳遇到不少挑戰,很多品牌淡出了主流消費群體的視野,而像大家樂、翠華這樣的上市公司,更面臨接連關店、營業額大幅下滑的現實。 是茶餐廳沒有市場了,還是傳統茶餐廳跑不動了?也許茶餐廳當下最大的競爭對手,并非別人,而是“時代”。 時代變化太快,消費者對餐飲品牌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追求個性化、趣味性體驗。那么在這樣的環境下,像新發這樣抱有情懷的傳統茶餐廳,未來又將如何更好地連接時代呢? ▼▼▼ (上下滑動閱讀) 尊寶比薩羅高俠 紅荔村袁錦華|鹿角巷邱茂庭 吉野家洪明基|黑色經典盧路成 甘其食董啟華|松鶴樓潘培權 金海華程志輝| 新梅華金洪男 香他她黃思斯|胡大飯館郭冬 老盛昌余維明|滬上阿姨單衛鈞 新發現張華衛|快樂檸檬吳伯超 西湖樓秦靈芝|老頭兒油爆蝦趙劍 內容交流/轉載 | 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3265099024 & 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