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廣州四季酒店中餐廳行政總廚的麥志雄,掌管著米其林一星餐廳愉粵軒的出品。
他擅于博采眾長,融會貫通,廣泛運用世界各國的食材、調味料和烹飪方法來演化粵菜,不斷推陳出新。
他堅信,社會是永遠向前的,新派粵菜優于傳統粵菜,新派粵菜才是粵菜未來方向,廚師要做的是,大膽跟著時代往前走。
麥志雄
廣州四季酒店中餐行政總廚
傳統已是過去,新派粵菜才是未來
粵菜該回歸于傳統,還是堅定不移做創新?關于這個問題,業內一直爭論不休,難有定論。
一般而言,老師傅大多堅守傳統,新一代師傅則推崇新派。而麥志雄卻打破了這種常規,他雖已年過半百,是一位擁有30多年烹飪經驗的粵菜老師傅,卻保持著開放創新的心態,積極擁護新派粵菜。
麥志雄是廣東江門鶴山人,上世紀80年代在江門中旅社入行,后來受業界大廚們的賞識,被引薦到珠海、順德等地發展。此后,他也曾走南闖北外出發展,但更多時候,他都是扎根于順德、廣州等粵菜發源地,深修粵菜烹飪。
可以說,麥志雄傳統底子深厚,深得粵菜精髓,對粵菜了解極深。而正是因為對粵菜的深刻了解,他才意識到與時俱進、持續創新對粵菜的重要性。
粵菜源于古越先民,自秦漢起吸收中原移民帶來的烹飪文化才漸成雛形,后又廣泛吸收中西餐烹飪文化而自成一派,最終在中國諸多菜系中崛起。粵菜的本質,是博采眾長,應時而變,不斷創新。而傳統與新派,實質就是粵菜在不同時代所演變出的不同形態。
“時代已經變了,決定粵菜未來去向的,是現在的這些年輕人,他們才是這個時代的‘話事者’。但不少粵菜老師傅卻還看不到這一點,停留在過去,拘泥于傳統。他們不理解為什么粵菜做成了現在這樣子,為什么像八寶扒鴨等傳統粵菜會沒人懂得欣賞。”
在麥志雄看來,這是飲食進化的必然過程,新的取代舊的,美食是不斷更迭向前的。現代人對美食的理解,已和過去截然不同,他們對于飲食的要求,已經不止于吃飽喝足階段,而是要求精細、好吃、美觀。因此,新派粵菜更符合他們的審美及飲食需求。
“時代在變化,社會在進步,粵菜也必須跟著時代推移而演變,適應時代新的要求,如此才能不被時代淘汰。從發展趨勢來說,新派優于傳統,新派粵菜才是粵菜未來方向。廚師要做的是,大膽跟著時代往前走。”
究竟何為新派粵菜? 就是符合當下飲食潮流 傳統粵菜與新派粵菜,是粵菜在不同時代所演變出的不同形態。
具體來說,傳統粵菜就是過去的粵菜,而新派粵菜,可以理解為符合當下飲食潮流的粵菜。老一輩人的飲食喜好集中反映在粵菜上,即為傳統粵菜;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粵菜在新一代人的飲食喜好影響下,正在逐漸改變,最終演變成如今的新派粵菜。
“從傳統演變為新派,在這個過程中,粵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麥志雄說。
而這個變化,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
當時,在改革開放的社會大背景下,西餐廳開始在廣州出現,人們的飲食審美和習慣也受此影響,逐漸國際化。在這種情況下,粵菜開始西化試驗,逐漸融入西餐元素,開始進行改良創新。
當然,新派粵菜的創新之路并不止于此,其后,它還吸收融合了不少國內其它菜系的元素,從而更適應現代人的需求。
四季酒店愉粵軒
而說到新舊兩派粵菜之間的區別,相對于傳統粵菜來說,新派粵菜的選材更加廣泛,擺盤更加精美,口味做法等也更加多樣化。
比如說擺盤方面,很多傳統粵菜都不怎么講究擺盤,講求出鍋上碟馬上食用;而新派粵菜則與西餐一樣,注重擺盤和菜品顏值。其中“位上菜”,便是新派粵菜與傳統粵菜的最大區別,它是新派粵菜所奉行的,在傳統粵菜中并沒有位上的概念。位上菜,實際就是傳統粵菜向西餐學習擺盤,而出現的一種新派菜式演繹概念。這種概念,新派粵菜更常常將其運用在一些高檔菜中,以使菜品呈現更為精致、美觀,更符合現今高端消費者的審美需求。
再比如說用料,新派粵菜選材更加國際化,阿拉斯加蟹、老虎蝦、和牛、鵝肝、黑松露、魚籽醬等世界各地的食材均在其列。而在口味方面,我們可以看到東南亞的咖喱、日本的芥辣、國內川湘菜的麻辣也均為新派粵菜所用。
新派粵菜如何演繹? 巧用食材搭配 對于愉粵軒的粵菜風格,麥志雄將其定義為新派粵菜,需兼備擺盤美觀與菜品溫度。那么,他是如何來做到這一點呢?
“食材顏色搭配,是其中一種方法。”麥志雄回應稱,只要用得巧妙,往往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炒蝦球,他會用蝦球搭配綠蘆筍、紅彩椒一起炒,最終出來的效果,蝦為白色,蘆筍為綠色,彩椒為紅色,三色輝映,色澤亮麗清新。
在“黑雞樅菌鮮桃仁炒土豬肉”中,他則取了蘆筍的綠色、彩椒的紅色、黑雞樅菌的黑色來搭配豬肉的粉肉色,快炒出鍋,無需耗時擺造型,單憑食材所取之配色,便能達到悅目的視覺效果。
黑雞樅菌鮮桃仁炒土豬肉
在“色”之外,“味道”與“口感”的調配,也是麥志雄在制作新派粵菜時主要關注的點。
比如做海鮮,他經常會搭配黑松露。在他看來,海鮮與黑松露是絕配。黑松露香而無味,“需要用味道去襯托它的香氣”,而海鮮味道極為鮮美,搭配黑松露,鮮香互補相容,效果極佳。
又如在“白雪藏龍”這道菜中,他則用魚籽醬來搭配龍蝦,采用鮮上加鮮的搭配來進行演繹。他先是用蛋白蒸熟作底,然后擺上龍蝦,淋上龍蝦原汁,最后在上面加上魚籽醬。因龍蝦雖爽甜,但鮮味相對寡,而魚籽醬鮮味濃郁,兩者相配,極佳展現了海鮮之鮮美。
青芥蝦球脆果仁
而麥志雄創作的另一道菜“青芥蝦球脆果仁”,則是以油炸方式,賦予了鮮蝦香酥口感,并用秘制青芥醬去帶出蝦肉的鮮味。其食材搭配,從口感、味道兩方面均進行了細細衡量,令蝦仁品來更為豐滿。
“食材與食材的搭配,食材與烹飪方法、調味料的搭配,需要進行多方面的考量,不是隨便搭上去就可以的。”麥志雄總結道。
比如食材的搭配,炒水分含量較多的食材時,最好搭配上水分含量相對較低的食材,以防止最后炒出來,“整碟都是水”。而食材各有其色,配色時,應鮮明悅目,能激發食欲。此外,食材也各有其味,最好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令出品味道融洽和諧。
九層塔杏鮑菇爆澳洲西冷牛肉
如今粵菜追求的是什么? 用創新手法去演繹原味 食材有很多種,烹飪方法有很多種,調味也有很多種,它們之間,可組成無數種搭配方式,獲得無數種菜式呈現的可能性,粵菜創新的無限可能性也便藏在其中。
對此,麥志雄表示,“廚師大可以放開想象,利用各種搭配,自由創新,廣泛嘗試。”但同時,他也強調,創新雖可自由發揮,但不能脫離“原味”二字。
在麥志雄看來,從傳統粵菜到新派粵菜,雖然味道的濃重咸淡、菜品的呈現方式等都已發生了變化,但對食材原味的追求始終未變。
四季酒店愉粵軒
“粵菜的傳承,便是對原味的堅守。粵菜傳承,無需過多去談論過去的味道如何、樣式如何,要談論的是原味,這才是粵菜的精髓所在。新派粵菜的使命,是用創新手法,去做出食材的原味,把粵菜傳承下去。”麥志雄談到。
用創新手法去演繹原味,這是麥志雄所帶領的廚師團隊目前所追求的。
為了真正把這件事做好,保證菜品的出品質量,麥志雄在每個季度更新的菜品,都是極為審慎的,求精不求多,一般都控制在6-8道之間。因為在他看來,只有做精做細,才能真正把粵菜做好。
豉油皇煎東星斑柳
▼
椰香吊燒雞
▼
45萬廚師都在關注這個號 你還沒有關注嗎?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9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