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成炮灰,10%撐不過半年,關店率高達80%的商場餐飲有哪些潛規則?


    此刻,我們應該閉上雙眼,用心去聆聽,

    因為明天我們將要看的更遠。

    餐謀長?導讀:盡管2017年全國餐飲收入達到了3.95萬億元,但在這一漂亮數據的背后,卻有很多餐飲未能完成堅持一年, 尤其是商場餐飲數據慘淡。據統計,有36%的商場餐飲成炮灰,10%撐不過半年。商場餐飲已無力回天了嗎? 很多耳熟能詳的品牌都遭遇了挫折,進一步證明了餐飲競爭的慘烈。但也不乏商場餐飲成功者的經驗,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都值得吸取。


    2017年10月,狗不理北京金源店被曝關店;

    2017年9月,小天鵝火鍋關閉成都市區6家門店;

    2017年8月,很高興遇見你持續關店;

    2017年7月,高端自助餐品牌金錢豹持續關店;

    2017年6月,味千拉面關閉13家門店;

    2017年2月,鼎泰豐成都來福士店關店;

    2017年初,黃記煌三汁燜鍋關閉上海松江新理想店;

    ……


    ( 2017年一、二線城市開關店對比)(圖片源于商業地產云智庫)


    “三月死”現象比比皆是 


    據贏商網大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一二線城市545家大型購物中心(商業面積≥5萬)共關店10087家品牌,餐飲關店數量占比最高達36%;其中,近10%的商場餐飲開業不到半年就被淘汰出局。


    即使是比較大的品牌,周中的接單率也僅是周末的兩成左右,更不要說還有惡性競爭、抄襲等外部制約因素。餐廳看似開門營業,其實大家都在虧損狀態。最終使得餐廳的紅利期日益縮短,“三月死”現象比比皆是。


    商場餐飲失敗的6大原因


    1.開發速度遠超需求,客流嚴重被稀釋


    目前,全國大型購物中心有近5000家,據各方透露的規劃,從現在到2015年,全國還有7000家購物中心建成開業,到時全國總數將超過1萬家。


    目前,在全國經濟最發達的一線城市購物中心的空置率已經接近10%,二三線城市也常有兩三個購物中心緊鄰的局面。可見,購物中心開發的速度遠超實際需求。


    之前“一鋪難求”,如今情況反轉,越來越多的新商場主動邀請商家入駐,為了招商甚至提供一定時間的免租期和裝修補貼。


    可是,一個城市人流就那么多,購物中心過多的結果就是:家家客流稀少,誰都吃不飽。包括餐飲在內的各業態商家,都難以為繼。


    (全國購物中心數量增長)


    2.餐廳被商場政策“綁架”


    每個商場都會為了拉流量,搞折扣比較大優惠活動,比如周年慶、節日慶等。對品牌不夠大不夠響餐廳來說,如果不參與,不用懷疑,一定會被商場“穿小鞋“,比如把你的店挪到更偏僻的角落,租約臨近拖著不續約,故意擠走你。


    3.新開商場運營能力不足,吸客能力差


    相對于老牌商場,新開的商場并沒有專業的運營推廣能力,一是沒有專業團隊,二是沒有強烈的運營推廣意識。


    此外,選址也是個巨大問題,比如周邊沒有寫字樓,小區要么在建、要么入住率很低。整個購物中心都沒人,餐飲層商家半年就換了一輪。本地排名前五的餐飲品牌在這開店,開了3個月就撤走了。


    (青島某商場)


    4.同質化嚴重,不是KO別人就是被人KO


    同質化分為連個方面,一是不同商場的同質化,二是同一商場中餐飲業態同質化。


    以前商業體分布呈現長方形,消費者能連續逛一整條街;現如今,一個十字路口周圍都是商場,成圓形環繞,一邊還不只一家。各商場間的區分度并不高,你有服裝我也有,你有餐飲我也有,商場間的同質化問題日益突出。一個商場能同時滿足消費者的多種需求,沒必要再逛第二家,客流就嚴重被稀釋。


    同時,商場規劃了很多高租金、高入場費的小餐飲鋪位,完全沒考慮各家經營的品類,這就導致了激烈的同類競爭。比如,有的商場里茶飲特別多,一共32家,除了幾家很有名的店之外,其他茶飲店幾乎都沒生意。


    5.“潛規則”升級,強制簽訂捆綁協議


    商場餐飲的潛規則也在“升級”,比如某熱干面品牌跟招商經理談開店,對方很直接地表示:商場三期在籌備開業,想要在人氣火爆的二期開店,就得先跟三期簽約一年,期滿后再進二期。三期已經延遲開業了一年多,招商情況一直不好,最終勉強招滿也是業態混雜。


    于是,開在三期的店夾在幾個大牌正餐的餐飲層,生意很不好,開了幾個月后撤店離場。



    6.商場客流在空間和時間上被分流


    如今的商場與餐飲已經相依為命,有客流則生,沒客流則死。那客流都去哪兒了呢?


    從空間上看,商場增多,客流被稀釋。總共就那么多人,商場卻越開越多,不被分流才怪。從時間上看,年輕人工作日沒空去商場,餐廳面臨著“服務員比客人多的窘境”;另一方面,學生也是一大群體,寒暑假時商場人流會多很多,一旦開學,人氣驟降。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據某商場市場部管理人員透漏,現在工作日逛商場的,五成以上的客群都是中老年人!


    而很多餐廳為了迎合消費升級,針對的主要客群是80后、90后的年輕人,產品和客群不對路,營收效率無疑會大打折扣。


    (各年齡段餐飲消費占比)


    商場中能活下來的餐飲品牌有什么秘密?


    商場餐飲氣數已盡了嗎?并不是。


    任何餐飲業態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面臨一輪或者多輪的“洗牌“,當前的商場餐飲業態也是如此。那什么樣的品牌能成為商場餐飲“常青樹”?


    在某北京某商場餐飲招商負責人張闖看來,目前能在商場中“活“得比較好的餐飲品類有四種:


    1

    引領消費潮流的品牌


    比如上廣深港、國外的餐廳,首次進京或首次進中國。例如喜茶就是首次進京。即將開業的日本牛角烤肉就是首次進大陸。商場引入全新的品牌給消費者,可以引領消費者消費方向和行業的發展方向。


    2

    餐飲集團做的新品牌首發


    細節品質有保證,運營有經驗,而且他們的承租能力很穩定。


    3

    代表餐飲消費升級類品牌


    比如能代表消費升級的品類,包括舉個栗子、文宇奶酪等小品類升級品牌。最近華中、華南的購物中心出現了烤冷面、烤雞爪、掉渣餅等超級單品店,北京也出現了倔驢幫、當哈驢火等對驢肉火燒品類升級的品牌。它們的共同點是做得都非常有特色,在保證了口味的基礎上,升級了消費體驗。


    4

    知名度高的品牌


    從未進購物中心,但知名度、消費者認可度極高的民間品牌。這類品牌有意向升級品牌,提升形象和細節后會非常受歡迎。


    編后語


    不止商場餐飲,整個餐飲行業領域都處于開店潮和關店潮并行的狀態。面對購物中心數量激增,同一商圈同質化嚴重的現實,這不只考驗餐飲商家的自身品牌實力,更多的還是考驗選擇商場時的評估能力。如今進購物中心開店,其實相當于給品牌運營出了一道“附加題”:購物中心能為品牌運營錦上添花,也有可能讓運營雪上加霜,好與不好關鍵還是看餐飲投資者個人的眼界和能力。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微信號: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我們不能保證每天堅持原創文章,因為一個團隊的知識和力量是有限的,無法滿足全國餐飲人的品牌在成長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所以精心優選了全國優秀的營銷觀點及方法,希望這些是有價值的,能幫到大家,也期望我們能成為伙伴。



    《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本文來源:商機盒子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一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


    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每年關幾十萬家店,80%的餐飲老板不會成本核算!不信你進來看…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029.html

    (0)
    上一篇 2018年2月3日 20:14
    下一篇 2018年2月3日 21:3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