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都在抱怨,外賣賺不到錢的時候,2016年金百萬單單是外賣就做了近三個億,所有的店合起來每天流水80萬。怎么做到的?
在采訪過金百萬品牌副總裴成輝、北京恒基廣場店的店長王度民后,我認為金百萬的成功有這么幾點關鍵因素:
1、運營:敢于在營銷和市場方面創新和探索
2、試錯:較早試水外賣,交過5年“學費”
3、借勢:品牌餐飲(品牌、渠道、效率),善長借勢于外賣平臺
4、管理:有效管理機制提升人效,人才儲備
對于我們中小商家的來說,金百萬在營銷和市場方面的探索創新更具效仿價值,所以本文著重介紹這點。
新技術的創新和探索
為爆發準備好硬件軟件
▼
世界上沒有偶然的成功,從2011年最早自建配送團隊做外賣,到現在近三億的成績,金百萬花了5年時間積累,交了百萬“學費”。在此期間,金百萬研發出了智能鍋,積累了第一批萬人左右的種子用戶,這為金百萬后來外賣的發力奠定了基礎。
如果想查看金百萬是如何花5年試水外賣的,可用手指在灰色區域向上滑動查看↑↑↑
1、外賣
金百萬在2011年就嘗試做外賣以期轉化金百萬的閑置產能,而當時的外賣平臺還不像現在這樣成熟和普及。當時金百萬從橡果國際(電視購物)挖來一個團隊建立呼叫中心,組建外賣團隊,自建物流配送。不過,當時即使外賣銷售額達到2000多萬元還賺不到錢。 為什么?
消費者訂單的變單消單都依靠呼叫中心,消費者接通電話后還要選擇菜品,一單的電話成本就高達6.5元,配送成本20元。外賣這條路,還沒來得及增收利潤就已制造太大的成本支出。最終,一年虧了100多萬之后,金百萬承認當時不管是消費者習慣還是技術,都還沒有形成“外賣生態”,最終選擇放棄。之后,金百萬開始售賣半成品,做凈菜,粗加工、精加工,但遭遇如之前做外賣,結果依然是:社會條件不成熟。
準成品
接下來的2014年,金百萬推出了準成品,準成品和半成品什么區別?“比如一道宮保雞丁,雞塊都切好了,雞丁已經劃完油了。”保質期2-3天,但是金百萬依舊發現,人們依舊不愿意動手做菜,或者不會做。
為此,準成品的銷量不高,如果店長強力推一家店一天能賣出100多份準成品,但一般情況下一個店當時一天只能賣出30-40份。只能說金百萬在當時的探索已經超越當時的社會條件。
智能鍋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之后金百萬用兩年時間不斷測試和研發,制作出了能炒出標準口味菜品的智能鍋。效果如同煸炒,一鍋只炒一份。
而智能鍋和準成品的結合產生了“化學作用”,用戶買了智能鍋和準成品,按下按鈕三分鐘菜品就熟了。金百萬在北京40多個點,售賣準成品,用戶買去之后,可以通過冰箱保鮮,什么時候想吃什么時候炒。 這樣一來,金百萬積累了10000多個家庭用戶。這些可以說是金百萬吃過的虧,也可以說是金百萬擁有的經驗。2015年,三大平臺逐漸起來,人們點外賣的習慣養成。1月8日,金百萬北京恒基廣場店開業,這是金百萬第一家開進shoppingmall的店,開始做外賣 。 直到這個時候,智能鍋和準成品才算真正找到門路。
現在金百萬每個外賣店都有10-15臺智能鍋以上。”大廚是人,炒菜是會被心情影響的,而智能鍋不會,它炒出來的菜是標準口味。一鍋炒一個菜,1人能看5-6臺。”智能鍋大大提升了金百萬的出菜速度。
比如金百萬的老北京牛肉,現在中午出餐時間只需180秒,以后要做到100秒之內。
外賣菜品的探索創新
成本減半還能提升顧客滿意度?
▼
從大眾點評APP上,我們可以看到金百萬堂食人均價在68元-94元左右,但是我們從美團外賣上看到,一份烤鴨外賣套餐只要25元,可見金百萬外賣走的并非“貴族”而是“親民路線”。
我們知道,銷售額=進店客流*成交的比率*客單價,現在金百萬外賣產品的客單價并不高,那么看來近3億元的成績中,金百萬更主要的是靠提升線上進店客流和成交比率,具體怎么做我們來看看下文。
【量變引起的巨變】
金百萬是一家融合各種菜式的中餐館,基本是賣家常菜,老百姓都吃得起,在市場上比較受歡迎。金百萬剛開始做外賣的時候堂食怎么炒,外賣的菜就怎么做,直到一次考察后的一個定量和定價策略的改變,讓金百萬外賣的訂單量漲到了原來的5倍,怎么回事?
這源于2015年臘八節前后,金百萬恒基店的王度民店長到望京外賣圈的一次考察。
“當時我發現了一個好東西,大多數人都認識,它叫做小碗菜,但我非常興奮。為什么興奮?小碗菜顧名思義,每道菜都只是一小碗的份量,我當時和愛人一起吃,我們點了幾個菜,還有粥和米飯,價格很便宜,但感覺吃的很好。”
圖片來源于網絡
考察回來以后,王度民強烈建議效仿小碗菜,把大份菜一分為二,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
首先金百萬正餐的菜份量足,一份土豆絲至少夠2-3人吃,而外賣群體70-80%是1人-2個人吃。份量減半后,成本就只有原來的二分之一了,當然標價也減半,這樣一來對顧客來說也有好處。比如以前一份土豆絲賣18塊錢,一大份,現在賣一小份9塊錢,不單是利潤高了,顧客同樣花18塊錢,跟以前比可以多吃一個菜。
所以金百萬做出了金家小碗菜,份量是金百萬正餐的一半,量小了,成本少了,消費更接地氣了,顧客滿意度反而提升了。用裴成輝的話說,客人對金百萬的外賣接受度有了質的飛越。
這樣的變化之后,金百萬的外賣單量開始爆發,一家店的外賣單量直接從日均100單變成了日均500單。
除了金家小碗菜之外,我們可以在金百萬外賣店的菜單中看到,大部分是雙拼飯、蓋飯、拌飯和烤鴨。為什么是這些?
一方面,北京所有美食城60-70%,都是賣米飯,可見主流的飲食習慣還是吃米飯。另外,烤鴨是金百萬堂食的主打產品。(初期時金百萬認為烤鴨不適合做外賣,但后來作為一家善于研發的公司,金百萬對烤鴨做了特殊處理,烤鴨好評近100%。)
【定價小秘訣】
另外,王度民店長還分享了一個定價小秘訣,“每年的9月-11月,價格可以定高點,因為馬上要過年了,辛苦了一年,大家會覺得應該要吃點好的,貴一點也無所謂。 而每年3-9月,天氣熱,大家比較浮躁,貴了沒人吃。”
【多品類、長迭代】
做外賣,要讓顧客有得選
在裴成輝看來,外賣顧客是蜂窩狀的,相對區域的外賣用餐人群是固定的,一個人不可能天天吃水餃,所以做外賣需要及時進行產品迭代,才能提高顧客粘性。
金百萬有非常大的研發能力,最多的時候達到300多道菜,且在金百萬的產品技術庫,菜品足夠豐富,迭代周期短。
“別人研發一個新菜品到出來需要3個月,但我們很快。”
服務模式的探索創新
提升好評和復購
▼
王度民認為線下餐飲講選址,線上餐飲想做到第一位,不能單靠銷量,還要注重星級評分。
看似簡單的一條好評,背后卻是無數人的努力。
金百萬從橡果國際(電視購物)挖到一個團隊自建呼叫中心。顧客點了金百萬的外賣后,金百萬呼叫中心會在送餐前或者用餐后給顧客打電話。這有什么用呢?
舉個送餐前給顧客電話的例子:“裴先生您好,接到了您的訂單,馬上給您送餐,您還有其他需求嗎?……如果您覺得不好吃,可以找我……沒問題的話給我們五星。”
如果我們是顧客,接到這樣的問候,是不是會覺得很舒服?感覺受重視?
自建呼叫中心我們未必能做到,但是不妨學學這招——金百萬外賣送餐時,產品上還會有這樣一個貼紙,寫著24小時服務電話,讓顧客有渠道可以反饋意見和建議。顧客未必會真的撥打這個電話,但心里絕對會有一種“這家餐廳很靠譜”的體驗。這時候再引導顧客給到5星鼓勵,是不是能大大提升好評率?
智慧餐廳
用餐模式的持續探索創新
試水外帶
2016年10月,金百萬開始在恒基廣場店打造智慧餐廳,并創建一個叫做U味兒的新品牌。什么是智慧餐廳呢?實際上是外賣+外帶的形式。
上文已經介紹了一些金百萬外賣的玩法,下面著重介紹外帶,這部分業務占據了金百萬外賣的20%。那么金百萬為何在外賣之外,發展外帶呢?通過談話,我認為有兩點:1、市場需求;2、外帶相比外賣,大大降低成本。
外帶新模式怎么玩?
傳統意義上,外帶通常是在餐廳用餐后,再打包的行為,而金百萬現在打造的外帶,是顧客通過手機下單后,到餐廳取餐這樣一個流程。
金百萬采用的是一家叫做速味的系統,顧客通過手機速味下單后,金百萬工作人員可以收到訂單,出餐后,把餐品放到餐柜里,同時通過小票掃描二維碼,顧客就會收到信息,提示餐品放在幾號柜,顧客到了智慧餐廳取餐時,手機上會有三個字“開開開”,點擊一下,即可通過取餐柜取餐。
取餐柜
外帶新模式有何優勢?
1、幫顧客省時間
很多公司所在的寫字樓是沒有自己的食堂的,但是12點30-40左右根本不敢進餐廳吃飯,光光是排隊就要5-8分鐘,更別說進了餐廳后還要等著餐廳上菜。這時候如果不進餐廳,選擇外賣是什么情況?
大部分消費者的習慣是餓了才點外賣,而外賣輻射范圍是周邊1-3公里,送餐員一般是幾單一起送。出餐時間不確定,送餐時間不確定,顧客如果12點叫外賣,需要13點以后才能吃到飯,體驗能好嗎?
為此,輻射周邊500米商圈的外帶應運而生。
“我是這么給顧客說的,你出辦公室門下單,走過來大概花3-4分鐘,餐就準備好了,提著就走,可以帶到辦公室,也可以坐在我們的小餐廳吃,這樣中午用餐的過程能省掉20幾分鐘。春天了,大家都喜歡出來走走,還可以回去午休。”王度民介紹其在推廣金百萬外帶新模式時這么說道。
2、幫餐廳和顧客省錢
據王度民介紹,恒基店樓上就是寫字樓,一天的外帶訂單約有300單,由于拼單的很多,顧客一般有400人左右。成本很低。因為,顧客到店外帶,幫餐廳省掉了送餐費。“如果一道菜別人線上賣10元的,我9元就可以賣給你,我可能還賺了,我們和顧客都開心。”
3、并非每個餐廳都適合做外帶
實際上,使用這種外賣新模式的餐廳并非只有金百萬,經過對比分析,我們發現并非每家餐廳都適合做外帶,想做好外賣還需具備幾個重要條件:出餐速度、品質以及菜品豐富性要保證。
↑請用手指在灰色區域向上滑動,查看金百萬是如何保證出餐速度和品質的。
由于研發出了智能鍋,金百萬智慧餐廳每道菜的出餐時間在100秒-180秒之間。每個外賣店配備了10-15臺智能鍋。“一鍋炒一個菜,1人能看5-6臺。大大提升出菜速度。”
出餐時間快除了保證效率,也能保證口味,“顧客從我們餐柜里拿到飯菜的時候還是燙手的,而這樣熱騰騰的飯菜才是最好吃的。”
更重要的是,智能鍋能炒出標準口味,這讓金百萬的外賣和外帶菜品口味得到了有效保證。
我們來看一組金百萬恒基店外帶的數據,恒基店共有14*4= 56個餐柜,餐品在柜子里的平均儲存時間是90秒,特別忙可能會達到300秒。單餐單次,一個柜子平均在10次以上,最高可以放22次。
1/這里有一個提高外賣銷量的方法
2/月入百萬,居然50%利潤不來自菜品?
3/如何用10天把一個新外賣品牌做到區域第一
4/這家日料店,把99%給過差評的顧客變成了常客
5/你的外賣活動推廣沒少做,為何單量依然上不去?
原創文章,作者:美團大學餐飲學院,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4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