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上 面 藍 字 關 注 我 們
第1173期
▼
電影《中國合伙人》中有這樣一段臺詞: 千萬不要和丈母娘打麻將, 千萬不要和比你有想法的女人上床, 千萬不要和朋友合伙開公司。 今天,就有一個朋友合伙開餐廳的真實案例。苦心經營20多年差點被出局,創始人說:如果當初懂股權…… 不懂如何“合伙”,是真功夫、大娘水餃等栽過的坑(相關閱讀:大娘水餃再“賣身”,將被格林豪泰100%收購!),也是90%創始人都可能犯的錯。 我們請來曾服務過喜家德、阿五、谷連天等餐企的合伙股權專家耿小武,結合案例為你逐一講解,和朋友合伙開餐廳,你必須懂的那些股權常識。
■餐飲老板內參 |李新洲發于北京
1
朋友另起爐灶賺合伙的錢,
你能忍嗎?
▽
上世紀90年代初,W君決定在某省會城市開一家西餐廳,改變一下某島某德咖啡和麥肯快餐的格局。他負責投資和品牌,合伙人負責技術管理和運營。
第一家西餐廳開起來之后,由于地域局限性,所有原材料都要從北京采購,基本每周都要去機場接貨。隨著其他西餐品牌陸續開出,意識到西餐原材料采購中巨大的商業機會,W跟合伙人商量,開一家原材料供應公司。
誰料,設想還沒變成行動,一次,W偶然在餐廳采購單上發現一個陌生公司,經了解,居然是合伙人利用資源優勢自己注冊的。不僅給自己的餐廳供貨掙錢,還給別的西餐廳供貨。
合伙就這樣不歡而散。合伙人退出時,要求以當下整體營業額來回購自己的股份。當時正在開第二家店,賬面幾乎沒有現金流的W,經過幾輪談判,逼近撕破臉的臨界點上,借錢把股份按中間價進行回購。
這個案例很典型。兩個人合伙,結果一個股東自己去把下游的生意(供貨)給做了。 這牽涉到合伙生意中的“競業避止條款”——合伙人到底能不能做跟公司利益有關或一模一樣的業務,并且還進行利益輸送? ① 是否簽訂合伙協議?如果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的約定,后期股權發生糾紛特別麻煩; ② 協議里是否約定競業避止條款?具體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允不允許這樣干,從一開始合伙都要考慮到,并寫進合伙協議里。很多人都是熟人或朋友合伙,很多權責根本不明確。 ③ 不僅要設立競業避止條款,還要規定違反條款的后果:一種是關聯業務收入歸公司所有,另一種是違反原則直接從公司出局,原合伙人的股份可以0元回購。
2
引入大股東自己卻失去話語權,
這種錯你犯了嗎?
▽
西餐廳生意越做越好,W順勢做了第二個西餐品牌,又找了兩個朋友合伙。但第一年的虧損加上房屋產權出現糾紛,兩位股東看不到希望先后退出,W再次回購了所有股份。慢慢地,把新品牌開出3家店。
后來趕上大店模式不吃香,加上W重心開始放在第三個輕餐品牌上,就把第二個品牌交給原店長經營。經店長介紹,為品牌引入了新投資人。
投資人為了快速收益,決定去自己老家再開新店,W提出反對意見。但大股東堅持己見砸錢開店,結果因為房租和經營不善等問題,新店很快倒閉。
對于品牌未來的發展戰略,雙方也產生巨大分歧。雖然此時W為第二個品牌打造的“小型化購物中心2.0版店”已經看見贏利的曙光,但未來變得前途未卜。
這種情況在餐飲合伙中也特別常見。牽涉到投資人、經營人誰是核心大股東的問題。 所謂的核心大股東,即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重大決策時,誰來最終拍板。 需要明確企業有一個中心還是兩個中心——中國老祖宗的造字智慧:“一個中心,忠心耿耿;兩個中心,禍患無窮”。 ④ 必須明確誰是大股東。創始人有沒有一票否決權? ⑤ 戰略不一致的時候,誰來拍板? ⑥ 投資人投資更多考慮的是利益,能不能擅自對經營加以干涉?
3
股權結構變來變去,
對品牌的傷害你想過嗎?
▽
對于W來說,雖然擁有3個品牌,但尷尬的是:連續幾次的股權變更和回購折騰,讓幾個品牌都在市場最好的時候錯過了快速擴張的時機。里外折騰中,市場已經變成一片紅海,競品西餐品牌趁機占領了幾家最好的購物中心鋪位,還發展了加盟。
另外,多品牌戰略來回轉移,讓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不聚焦,消費者搞不明白你到底是干什么的,哪個都在做又好像哪個都沒做好。
最麻煩的是,因為創始人沒有足夠的股份和話語權,在幾個品牌的戰略規劃上,面臨著兩難:自己想做的,大股東不同意;自己養大的,成了別人的娃。
要么趁著現在發展勢頭不錯,賣掉倆品牌,聚焦只做適合在商超連鎖開店的品牌;要么把倆品牌交給其他合伙人打理,專心做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品牌。 負責品牌定位、裝修風格、產品研發和經營管理的創始人,要爭取拍板權和一票否決權。如果和其他合伙人實在談不攏,可以考慮徹底退出,重新開始。創始人在所在城市有強IP,可以重新打造一個品牌。 ⑦ 現代合伙更強調創新經營,人在企業中占大股,錢占小股,企業可以設計動態的股權分配規則。 tips:什么是動態股權設計? 舉個例子,兩個人合伙開餐廳需要200萬,A只出錢(出150萬)不參與管理占75%,B負責經營管理(出50萬)占25%;在后續經營中尋求利潤平衡點(比如50萬)。餐廳回本并且超過利潤平衡點之后,作為經營者的人,就應該干得越多股份拿得越多,投資人股份的相對值減少但最終絕對收益增加。 不能出現人力股和資金股倒掛的情況,即投資人股份占比過大,企業會缺乏發展后勁,最終導致合作分崩離析。
目前,W正在嘗試的“烘焙+西餐”購物中心2.0店,從定位、選址、產品到營銷全部自己主導,沒有讓另外兩個股東參與,新店上月營業額突破40萬,純利潤達到8萬。截至發稿前,關于股份重新分配問題,他還在跟大股東溝通,期待良性的結果。
你有沒有跟朋友合伙開餐廳的苦惱?來評論區跟我們聊聊。
·END·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王艷艷 視覺|陳曉月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1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