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上 面 藍 字 關 注 我 們
第 1130期
▼
有人說,傳單老套又無效。但是我們看到,無論新店開業,還是活動營銷,品牌拓客……十之八九,依然離不開發傳單。 有數據統計,傳單的轉化率基本在0.3%到0.5%左右,也就是發100張也未必能帶來一個人。但是,有人卻能把轉化率做到20%以上! 所以, 傳單之所以成為最為廣泛的地推方式,自然有其道理,只不過很多運用者在使用時,往往只用其“形”而失其“神”。 今天內參君就和你聊聊:傳單地推術。
■ 餐飲老板內參|王艷艷 發于北京
1
這樣發傳單,不信你不接
▽
前一段時間,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一張餐廳的開業傳單給刷屏了,就是下面這張:
同時配文:“以后傳單就這樣發了,我就不信你不接!”
與此同時,朋友圈還流傳一個和這張傳單配套的一個小視頻,視頻中同樣的宣傳頁上,訂的是一張百元大鈔。
不得不說,這一招果然夠狠。內參君也在朋友圈轉發以后,留言紛至沓來:“我肯定接!”“這是在哪?快告訴我在哪?”
后來經內參君核實,圖中的確是“半天妖青花椒烤魚”福州一家新店開業時派發的傳單。訂上的真錢其實是一個員工的突發創意,事后也只是拍照發了朋友圈。
事前并沒有策劃、預算,當然也無所謂究竟發出去多少錢。所以說,跟很多人想得不一樣,這并不是一次撒錢行為。“就是搞著玩兒的。”半天妖的董事長耿元善說。
不過,從這個創意在朋友圈轉發的熱度和效果來看,此舉極大地傳播了品牌知名度。可以說,算是一次比較成功的朋友圈營銷行為。
而這樣一個創意,也燃起了內參君的好奇,試想一下,這個員工發傳單是發到多無奈才被逼出了這一招?現實中這么玩,效果會怎樣?發傳單是不是可以有更深刻的玩法?或者是被大家習慣性忽略的奧妙?
2
怎樣做能提高轉化率?
▽
內參君調查了朋友圈不少餐飲老板,大多數人認為,新店開業發傳單/宣傳頁是餐飲業已經很泛濫的一種地推行為,雖然辦法老土,轉化率低,但還是會用,配合著其他戶外、電梯等地推方式。
芙蓉巷的創始人吳少輝說,新店地推的范圍一般在3公里以內,宣傳頁的主要內容,除了告知客戶“這里新開一家好吃的店”,其次對客戶最有吸引力的就是優惠信息了。
至于你的優惠是否被客戶買帳,那就需要來探討轉化率的問題了。
他們認為,發出去100張能回來一個顧客就劃得來。這筆賬他是這么算的:宣傳頁一張一毛,100張才需要10元,10元回來一個顧客,對于新店來說還是不錯的。
一般宣傳頁的成本很低,但其實最大的成本是人工,有的餐企會請鐘點工、暑假工來做。吳少輝說,但一般剛開業的新店員工是比較閑的,就會讓員工去發。
照上述吳少輝的說法,能達到1%的轉化率的確已經很不錯了。
為了提升轉化率,不少餐企總結了自認為有效果的辦法。
a|傳單+贈品
海底撈鄭州東明店剛開業的時候人氣不足,但是海底撈員工的地推很強悍,他們會挨家挨戶敲門送豆漿、酸梅湯,生生把這家店的生意拉起來了。
海底撈濟南一家店剛開業的時候,店員在路上發就餐打折的傳單,附贈爆米花。
也就是說,如果你發傳單的時候加上一些小道具,會讓顧客更有親近感,提高接受度。
b|傳單+代金券/真錢
吳少輝說,最近他的一家新店開業時,在宣傳頁上直接附帶了30元的代金券,只要消費者拿過來就可以直接優惠。“發代金券的效果會好一點點,純粹的宣傳頁消費者也就是看看,過后隨手就扔掉了。”
如果發真錢,像上面提到的半天妖,效果自然是不必說,但就需要仔細測算成本及投入產出比了。
c|提前發不如開業當天發
對于發放時間,內參君了解到,大多數餐企都是開業當天發。吳少輝以前吃過虧,開業前發,結果效果幾乎為零。因為一聽到還有幾天才開業,不少人轉身就把傳單扔了。
他的店基本上都在購物中心里,所以他不在購物中心里發,而是到一樓外場 ,主要面向路過的,可能會進商場的人群。“只要愿意接就發,他們都有可能轉化為你的顧客,沒有也沒辦法篩選。”
d|這樣統計轉化率
“我們印制的宣傳頁都有編號,新店開業一般會安排3個員工去發,最后統計回收宣傳頁的編號,一張會給員工很少的提成。以此也掌握一個轉化率。”吳少輝說。
3
發100張傳單帶回20多位顧客的大招
▽
經過研究,內參君發現,發傳單之所以成為最為廣泛的地推方式自然有其道理,但是很多運用者在使用這一方式時往往只是用其“形”而失其“神”。
其“形”就是大家能看到的附贈的代金券、禮品等,那么其“神”呢?
眾所周知,平臺的地推很強大。我們看一個美團外賣的例子,在美團外賣進行全國性傳單推廣前,用4個月時間做了一件事:在北京某區租了個小房間,招了6個數據運營,在那個區域發了4個月傳單,最后建立了一個發傳單模型:該在什么時間發,該在什么地點發,數據反饋會如何?
而做這些并不僅僅只是為了發傳單,也是為了建立之后的外賣商業模型,系統且直觀的了解單個用戶獲取成本、單個用戶盈利、收支平衡點等等。
當然,餐飲店不可能像互聯網公司一樣自己去開發一套數據模型,但同樣需要考慮“該在什么時間發,該在什么地點發,數據反饋會如何”。
如何才能挖掘出3公里以內高轉化率的發傳單辦法呢?內參君再引用一個案例來探討。
— 案例 — 發傳單的“神”——傳單設計 — 項目 — 以5元爆款團購為主題的大促銷(上團購,花5元錢就可以看一場電影,或者買20塊錢面包甜點等等。) — 背景 — 背景:為期兩個月,覆蓋25個城市,幾乎全是新市場。 — 步驟分析 — 在這個項目里,推廣人員先弄明白了三個場景 ① 選擇接受傳單的場景 ② 閱讀傳單上內容的場景 ③ 根據傳單上的內容做出行動的場景 在第一個場景里,切忌加上過長的話術,因為跟逛街、匆忙路過的用戶情緒(或排斥或煩躁)是不匹配甚至相抵觸的。這個場景的優化可以提高傳單的接受率。比如發傳單的人可以身著工裝、工牌,增加用戶的信任感。 第二個場景里,用戶接到傳單后閱讀傳單上的內容,時間一般也不超過1秒鐘。所以,傳單上過多的優惠信息其實是無用的,只需要試圖在這1秒內傳達一個與用戶場景有情緒共鳴的信息就夠了。 第三個場景里,用戶根據傳單上的內容,獲得情緒驅動進而做出行動。第二、第三個場景的優化可以提高轉化率。 由此來看,傳單的設計才是重中之重,推廣人員做了五個版本的對比測試,每個版本發1000份。 其中四個版本都有不同內容、不同優惠方式的爆款陳列信息,第五個版本:傳單正面只有“五塊錢的快樂是什么?”加上一個二維碼,沒有反面。 最后測試結果的數據顯示,版本五的轉化率最高:發出去的1000份傳單,帶來了223個關注,當天轉化成下載的占25%。而其他版本的轉化率都在個位數。這個“傳單產品”被鋪開到25個城市以后,它維持著20%的轉化率。
4
|小結|
你知道顧客最想看什么樣的傳單嗎?
▽
你以為用戶最需要的是優惠,實際上他需要的只是一種情緒上的共鳴!
知名的營銷專家李叫獸近期發文——《正常人為什么無法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再一次苦口婆心地強調這個問題,他說“即使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最最重要的一種營銷思路,但大部分人還是做不到。”
把這個思路轉換到餐廳發傳單這個場景中,餐廳的需求是,基于所在的商圈、品類、目標群體、消費能力設計出各種優惠方案,目的是吸引客戶進店消費。
但是客戶的心理想的或許是: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有什么特色?
如果站在客戶的角度,再考慮到客戶看傳單的時間,你或許就不會設計出被各種優惠信息塞得滿滿當當的宣傳頁了。
上述成功傳單產品的設計者就說:傳單最忌諱的就是試圖在一個步驟里告訴用戶多件事情,這會讓用戶不知道究竟該干什么。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思路只是“讓客戶用較少的成本可以有一種新鮮有趣的體驗”,你會怎么去設計傳單?
(文中部分案例來自銷售與市場)
·END·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燕子 視覺|尚冉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2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