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914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細節決定成敗。這不僅適用于企業管理,同樣適用于老板個人形象。(相關閱讀:一家餐企有沒有“錢途”,看看老板穿什么就知道?) 接過名片隨手丟,故意擺譜遲到,送客時不愿起身……你可知道,這些不經意的細節會給你和你的企業減多少分! 別說李嘉誠、馬云太遠,你和老江湖們的差距,首先就差在下面6個細節里。 以下案例來自中國企業家雜志執行總編、資深媒體人何伊凡過去十年中的親身體驗,均為真實。如有雷同,歡迎對號入座。
1
|名片|
當面扔、剔指甲……
▼
2006年在湖北參加鋼鐵行業的一個會,遇見了某鋼鐵公司的董事長。我一臉恭敬的過去換名片,他用兩根手指夾過來,都沒有掃一眼,順手放進褲兜。“我沒帶名片,回頭給你發個短信吧。”
好吧,人家畢竟把名片惠存了。萬一,萬一真想起來了呢?
過了一會他就起身離開了,當他走過垃圾桶的時候,順手拋出一張小紙片,還好他扔的不準,我撿起一看,上面印的果然是我的名字。
△
你扔掉的不是名片,是對人最起碼的尊重。
你覺得這是最不堪的一次?錯了。
我遇到過當著面把名片搓成一團的,還有,用名片去剔指甲縫里的泥…..我們用銅版覆啞膜的紙印名片原來是方便你用來剔指甲的?
這些手上的小動作,用最善意的理解都是下意識行為,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童年越沒有安全感的人,手上就總需要把玩東西。
2012年兩會上,遇到了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我遞上名片,老爺子順手放進褲兜。“我沒帶名片,回頭給你往名片的地址上寄一張吧。”
又是回頭…..
兩周后,我收到了一個快件,輕飄飄的,撕開一看,里面落下一張名片:宗慶后。
明白你和老江湖的差距了吧?名片不是普通的印刷品,它印著一個人的符號,也就是名字。你自己可以不用名片,可以在名片上不印任何聯系方式,但不要隨意踐踏別人的名字。至少不要當著面踐踏。
2
|時間|
故意擺譜遲到
▼
洪七公年輕時有一次因為貪吃,誤了一件大事,一發狠,一刀將指頭給砍了,從此成了九指神丐。砍手指只是瞬間的痛苦,哪有刷一輩子碗更痛?所以我現在和人約事情盡量提前半個小時到。
△
有些老板習慣于擺譜讓別人等,以體現自己的“身份”
2011年我去阿爾及利亞采訪,當地人的時間觀念特別無序,例如兩個人約好:咱們上午九點見哈,下午兩點前見面都不算遲到。
但偏偏有些國內企業家連亞非拉的哥們都不如。
2010年的一個夏天,我和一位同事去麗都飯店見一家影視公司的創始人,約好了下午2:00見,我們1:30就到了,1:45分他也到了,我剛在心里給他叫好,他說:你們到了哈,先等一會,我去開個小會。
于是一頭鉆進會議室,我們坐在前臺的沙發上喝茶。
茶不錯,喝到第十泡還有點味兒,已經五點多了,他從辦公室里出來,發現沙發上還有兩個活人。
“抱歉抱歉,我忘了還約了你們。”
第十一泡,真想把茶杯扣在他臉上。
這還不算最慘的。
去年元宵節,我的兩位同事去某創業明星公司采訪,約好了上午11:00,人沒到。等到11:30,人到了,要去清華做演講,她們跟著跑過去。下午兩點,又跟著跑回公司,其他客人來了,再等半個小時。3:00鐘,開會。4:00鐘,還不見人出來,問了一下才知道,剛剛趕飛機去機場了。
就算你的時間能影響GDP,別人的時間也不是馬桶里的水,一按就有。你約一個人來,不是為了羞辱他的。
在這一點上,一個出了名的榜樣是柳傳志先生,他從來不遲到。
不但不遲到,如果提前到的太早,他會在自己的車里多待一會兒,準時出現在現場,擔心早到了給主辦方造成接待上的麻煩。
明白你和老江湖的差距了吧?如果每個人都有一個靠譜指數,守時肯定是最重要的指標。
3
|見面與離開|
送客時連屁股都不想抬
▼
看一個人情商如何,可以觀察他和陌生人見面與離開的瞬間。
初次見面難免生疏與尷尬,但不能失了禮數;不管你多盼著客人離開,不要寫在臉上。
△
待人接物的細節暴露了老板的素養
2012年我去拜訪某互聯網公司大佬,我走進他辦公室時,秘書先敲了一下門,他頭抬了一下,對著沙發說:坐坐坐。
接下來的十五分鐘,他一直在打電話,處理郵件,間或批了兩個文件。
互聯網公司嘛,節奏快,咱能理解。
某次去拜訪一家鋼鐵公司的創始人,見面一握手,第一句話就是:咱們就開門見山吧,你們到底來干嘛?
到底來干嘛?電話里不是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么,這哪里是開門見山,分明是閉門見鬼,難道你以為是打著采訪名義來要錢的。
還有特別熱情的,好像夏天里的一把火。
進門就先拍你肩膀,列舉一堆你領導的名字,問候他們全家,無非在暗示,我與你老大很熟,咱們彼此之間的關系不對等。
離開時,就算不送客人到門口,總也要繞過桌子吧,不繞過辦公桌,總要離開椅子吧,但地心引力對每個人的屁股,還真不是一樣大。
馮侖常講起拜訪李嘉誠的經歷。
沒見面之前,大家心里都有個情景假定,當時他就想:見老大哥相當于見領導,可能第一見不到大哥先見到椅子、沙發;第二這么一位重量級的人來了,我們發名片人家不會發名片;第三人家跟你握手然后你站著聽講話,就像被接見,最后吃飯肯定有主桌,大哥在那坐一下,吃兩筷子說忙先走了。
結果這次見面完全顛覆了他的想法。
電梯剛一開,長江頂樓,70多歲的大哥站著跟他們握手,一見面大哥主動先發名片,而且發名片同時還遞過來一個盤子,盤子里有號,拿名片順便抓個號,這個號決定你吃飯的時候坐哪桌,避免到時候這些人為誰坐1號桌,誰坐2號桌心里有想法。后來才知道,照相也根據這個號,站哪就是哪。
結束之后他沒先走,逐一跟大家握手,在場的每個人都要握到,墻角站著一服務員,大哥專門跑到那和他握手。
明白你和老江湖的差距了吧?就是在行走坐臥之間,把自己和別人,擺在了什么位置。
4
|對待下屬|
當著外人破口大罵
▼
企業家總有下屬,一個人怎樣在陌生人面前對待自己的下屬,是自己人性的鏡子。
某次拜訪杭州一位企業家,我們在外面散步,一陣風吹來,我本來就是光頭,倒無所謂,但他頭發凌亂了,有那么一小縷,垂到了眼前。
就在這一刻,他的一位總監(注意,不是助理),搶步上前,從口袋里掏出了一把小梳子,小心翼翼地開始給他梳頭發。這位副總神態專注,像做一件精致的手藝活,他則受之若泰,看來雙方也是日常配合慣了。
我不禁想,是不是他的近萬名員工,每個人兜里都裝了一把梳子,若非如此,怎能頭型永遠不亂呢?
△
老板對待員工的態度,是企業的一面鏡子
還有一位互聯網界“老炮”,脾氣也像炮仗一樣,我們好好聊著天,他突然就罵起正旁聽的下屬來:**,你做的方案簡直像狗屎一樣,狗屎還有味道,你的方案連點臭味都沒有,還不趕緊拿來讓何老師指導一下。
在這盤狗屎端上來之前,我落荒而逃。
企業家關起門來管理有鐵腕,或者霸道強悍,倒不算缺點,只不過總在外人面前罵“內人”,總讓人覺得像更年期發作。
只有一個人,當著我與下屬發火,我反而覺得他很可愛。
2015年4月的一天,倒春寒,我與同事,和海底撈董事長張勇一起去參觀海底撈北京市大興物流中心,在門口,張勇看到兩名站崗的保安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向他敬禮。
他走進會議室第一件事,就是把主管叫過來質問:“這么冷的天,干嘛讓人家挨凍,敬這沒有意義的禮。讓他們進屋里去呆著,再裝兩個暖氣,花不了多少錢嘛。”
我們聽著他訓下屬,有點尷尬,但他可不是做戲,遇到類似問題,隨時都會發作。
明白你和老江湖的差距了吧?你把員工當人看,員工才會把用戶當朋友一樣來對待,你把員工不當人,員工就會把用戶當仇人來對待,情緒就是這樣傳導的。
5
|辦公室|
獨享電梯,坐特制“龍椅”……
▼
最能看一個人品性的封閉空間,是電梯與辦公室。
寧波某公司,擁有整棟樓,董事長辦公室在十二層,電梯從頂層十五樓下來,每當他下樓時,秘書就會把電梯里從十五層下來的人清空,讓他獨享一部電梯。從十二層到一層,一共也用不了60秒,但他不愿意與員工共處這一分鐘。
△
你是否也常常獨享一部電梯?
真正有實力的公司,董事長有專梯,去拜訪某家電公司時,看到即使其他電梯口門前排成長隊,董事長專梯前仍空空蕩蕩。
很多人在辦公室待得時間比在家還長,辦公室每一個細節,都會泄露自己的品位與習慣。
怎樣裝飾辦公室,是每個人的自由,就算把窗玻璃都用金箔包起來,養一泳池的風水魚,擺上十幾洞的室內高爾夫,掛滿了和各國政要的合影,雖然這些也都挺討厭,但和下面兩件事比起來,都不算什么,那就是椅子的高度和桌子的寬度。
去拜訪某制造業CEO,站著我們差不多高,坐下之后,立刻他顯得像姚明,我像霍比特人。仔細一看,他坐在大班高腳椅上,調的高度幾乎腳不沾地,而除了這把椅子,辦公室里所有其他椅子,都是固定高度,低了足足50公分。他不但能夠坐著就鳥瞰窗外北四環的車流,還能俯視房間里所有的人。
除非你不想坐在桌子后面和人談話,否則最好別用寬度超過1.5米的辦公桌,兩人之間隔著一個過寬實物,會讓客位一方覺得彼此距離有半個籃球場遠。
京東自從將總部由奧運村搬到亦莊之后,劉強東終于有了一個足夠寬敞的辦公室,他喜歡邊思考邊散步,辦公室小了他活動不開。目測他的新領地,總有一百二十平米以上,但置身其中,不會覺得尷尬。
他的辦公室空曠,沒有多余裝飾,只是在一角擺了個碩大茶海和一圈沙發,聊天的時候,他就自己動手給客人泡茶,有下屬陪同,他就連下屬的杯子也一起加滿,下屬如果要替他泡,他還不同意。
服務別人的過程,有時就是整理自己思路的過程。
明白你和老江湖的差距了吧?想在交流中創造更好的氣場,就別老想從形式上碾壓對方。
6
|聽與說|
打斷別人,自己一直巴拉巴拉
▼
學會聽與說,生活就晴朗了。
△
學會聽與說,生活就晴朗了
說與聽節奏混亂,恰恰是企業家最容易犯的錯誤,很簡單,他在自己的公司里說話占上風已經習慣了。
某地產公司創始人,大腦可以與谷歌AlphaGo相媲美,你說上半句,他就知道你下半句要說什么。
更要命的是,他會搶先你一步說出來。
“你不就是想問***嘛?我直接告訴你吧(巴拉巴拉)”。
“你要說的不就是這件事?(巴拉巴拉)”
下棋遇到這樣的對手,你就輸定了,談話遇到這樣的人,你就煩透了。
更煩的是,你想打斷他都很難,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邏輯里,滔滔不絕,離題萬里。
“*總,為什么你們剛發的年報出現了3.2億人民幣的虧損?是因為轉型遇到困難了么?”
“我們堅持產業報國的方向是不會變的,現在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不太好,民營企業沒有動力,會牽扯到多少納稅、就業問題呢?”…….
半個小時過去了。
“謝謝您,您說的特別好,其實我想問的是一個企業微觀運行問題,比如說去年的虧損。”
“提到虧損,其實可以說的蠻多。有的企業虧損了就要裁員,我們裁員了嘛?沒有,我們只是高管降薪了,我自己年薪只拿1塊錢,你們可以多寫寫這個…..”
半個小時又過去了,這輩子你都不會再想和這個人見面。
馬云和俞敏洪老師是企業家中表達天賦最強的,他們每個人演講四個小時都不會有任何磕絆,但是,面對面交流,他們都特別會控制說話的節奏,絕不會漫無邊際,聽對方說時很專注,一下能抓住關鍵,而且時刻觀察聽眾反應,不時會加一些互動的詞和動作:“你說呢?”“你說的很對”,諸如此類。
明白你和老江湖的差距了吧?交流是兩個人的事,只有浮躁的人才總怕自己說的不夠多。
以上六點,只說了一個問題:
創業維艱,企業家值得尊重,但不要在追逐目標的同時,忽略到人性中細節的小美好。因為很多人的大事,對你可能是小事,你的小細節,對很多人可能是大事。真正的好形象,就來自“在意別人的在意”。
—點擊下列關鍵詞,獲取更多內參干貨—
這個位置人氣最旺| 悲催王二小|饅頭逆襲
餐飲加盟黑幕|老顧客為什么不來了
“霸道總裁”竟是這樣的人| 老板穿什么有“錢途”|餐飲業“跑步圣經”
取消抹布|餐飲業暗潮|海底撈“狗血”員工
來源:今日排行榜|作者:何伊凡(中國企業家雜志執行總編)
統籌:張琳娟|編輯:王艷艷|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3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