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785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 相由心生,你的“好與壞”會被人以“美與丑”來定義。 一個人,他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首飾,做什么樣的動作,都會體現出這個人的有內涵、個性及品味。 著裝打扮,是本性的體現,是真性情的直接流露,而一個品牌也是如此—— 一個好的品牌,那它的顏值注定不凡。
如果都看不到你,還談什么認可你!
如果你只會說
我有好的產品,
我有好的服務,
我有好的選址,
我有好的模式……
諸如此類的語言去轟炸消費者,只會造成消費者的視覺、聽覺疲勞。
一個產品會在消費者心理會創造兩種價值:
一個是欲望價值(品牌);
另外一個是使用價值(產品)。
而要讓消費者去看見你去認知你,那就是我們首先要做的。
——用視覺去創造欲望價值!
餐飲好顏值包含以下要素:
LOGO—標志
Logo是品牌的交通符號;是萬里航行的燈塔。
看到它就會喜歡它;想去了解它然后愛上它!
用圖形化的語言的去表現品牌的唯一性、相關性,增強視覺競爭力。
好的符號影響人的潛意識,好的餐飲LOGO具備鮮明性、相關性、人格化!
例如【好吃客】的logo
自貢好吃客是一家老牌餐飲企業,作為一家排隊排6年的跳水蛙,他們對辣味有自己獨道的理解和運用。
而logo里邊要體現出這一點,辣味究竟會帶給人什么?
刺激、激情、荷爾蒙加速分泌、減壓、敏感……
在這其中哪些主要哪些次要?
就是這些用戶體驗糾結在一起成為品牌的人格,logo就是將這種人格用圖形直觀傳達給顧客的信號。
除了品牌人格,logo還要傳達出品牌的基本信息。
看到辣椒,顧客就會明白好吃客的味型。
看到青蛙,顧客就會知道好吃客的王牌產品。
而看到整體設計風格就可以了解餐廳的風格:潮流的、歡樂的、適合年輕人的。
當logo傳達出這些訊息讓顧客明確感覺到,顧客自然就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做出選擇。
就比如今天我要和兄弟小聚,我當然會選擇一個logo充滿活力的店鋪,而非一個logo老氣橫秋四平八穩的店鋪。
logo就是店鋪的臉,而湊巧的是,如今就是一個看臉的年代!
例如【香焙可】的Logo
香焙可是家烘焙品牌,本身名字可以算拗口,就更需要從視覺上來進行轉化,Logo作為首當其沖的元素。
于是我們創造了一只小鳥站在面包上的形象。
小鳥給人帶來潛意識安全感和喜悅感;香焙可要表達的也是健康無添加,天然酵母發酵;安全的面包,可以信任的烘焙,讓人開心的甜食。
所以即使【香焙可】這個名字的識別度傳播力稍弱,logo符號可以代替名字彌補溝通。
品牌命名—名字
名字是什么?
名字是品牌最直接的代表。
它很大程度決定了品牌當下未來的發展方向,通俗點說也就是品牌的器量。
例如【鄉村基】
從最開始確定了親民路線,在字面上也就自然顯露出品牌氣質,就很難再發展鮑魚龍蝦這些高端分支,但在大眾快餐中卻更容易博得好感。
一個好名字如——【烤匠】
“烤”——品類,“匠”——氣,二者合一極具畫面感,形成“場”。
名字與定位合一,同時預留了足夠的發展空間。
這確保未來品牌的發展不會受到名字制約,具有較高的通識度。
其英文名“KAO MASTER”也具備足夠氣場和發聲傳播的好基因,如果叫“金牛烤魚”則達不到這個效果。
一個潮流時尚的江湖小龍蝦品牌——【大蝦請留步】
要是改成"二姐小龍蝦"也就變成街邊攤了。
就是這個道理。
名字作為一個品牌傳播最廣的代表符號,
本身就具備了一定通感的作用。
比如——【可口可樂】
你看到這個名字第一反應一定不是“會不會苦?”“會不會咸?”
而是“會不會真的很可口?”這是人類本能的“通感”。
每一個疑問其實就是潛意識的快速反應,決定就在剎那間,結果卻大相徑庭。
前者讓人覺得“可能不好喝那就不試了吧。”
后者給人感覺“可能好喝那就喝一口試試?”
很多人選擇同類品牌的時候只因為一個名字而已。
那么一個連鎖品牌旗下衍生出的子品牌又該如何取名呢?
其中之一可以借鑒——品牌與名字合一的勢能。
品牌就像人,有道是人多勢眾,那么怎樣體現出這種勢呢?
這就需要找共同點,最直接的就是統一著裝,就像每個國家的軍隊都有自己的軍裝。
若沒有共同著裝就是雜牌軍,無法統一出勢。若統一著裝,看著就有共同點那就很容易出勢。
最后思考一個問題問題,有些品牌總愛宣稱自己被人山寨了。其實山寨就是學習,國內手機也有山寨出知名品牌的!你要是害怕,就要創新!如何創新?內外兼修,顏值作為餐飲的“臉”,不得不修!
當你做到,自動就把門檻提高了,別人想仿門檻也高了。
品牌不是一天練成的,品牌的形象也不是一天煉成的。
來源:公號“制勝品牌小草哥”
作者:張小草
統籌:劉曉紅
編輯:閆太然
視覺:陳曉月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4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