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秘“一桌席”:一頓只做一桌飯,讓人追了20年 | 匠心派一百

    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755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大隱隱于市”,說的是高人的逼格。

    “酒香不怕巷子深”,也多是高手才有的任性。

    私房菜圈兒就有這么一家館子,講究的是“菜有菜味兒,人有人味兒”,沒有菜譜,老板親自下廚,一頓只做一桌菜,數易其址,不事宣傳,有點和慣見的市場手法絕緣,但靠著熟客的口碑,讓人追著吃了20多年。

    很少有人能把家常菜做成盛宴。

    然而他卻可以。

    幽靜的院落,繞過滿園桂花香,進了古樸的大門,便是卞兒哥的“一桌席”。

    這是鄭州一家極著名的私房菜。有客人跟著他吃了20多年,生意好的時候,他每天推掉的,都有十幾桌。

    那天的晚餐,是最普通的食材:豆芽、芋頭、帶魚、秋葵等,然而桌上的人都不自覺吃了個肚兒圓——這里邊大多數還是餐飲老板,平日里都是吃多了美味的主兒,一般菜入不了他們的眼,然而他們說,在這里,“吃得根本停不下來。”

    “豆芽是豆芽味兒,肉是肉味兒。”

    “每道菜都有陽光的味道。”

    是的,陽光的味道。

    比如綿軟的芋頭,佐以清涼的桂花,桂花就是院子里生的,掐下來,還帶著股水靈勁兒。

    芋頭桂花

    還有清炒紅薯葉子,也是地里新鮮掐下的,配上油鹽,口齒清香。

    卞兒哥要的就是這樣的感覺。他的菜品不添加任何額外的調料,力求保持菜的新鮮原香。選最合適的食材,用最合適的烹飪技法,保留著這份原汁原味,讓人嘗上一口,便會想起家鄉六月麥子成熟的清香,想起小時候玩瘋了時,聽到媽媽呼喚回家,端起碗來呼呼嚕嚕的味道。

    也許正因為如此,才讓那么多人趨之若鶩。在這個異鄉城市打拼,吃慣了被調料浸淫得失了原色的大魚大肉,誰不想吃上一口爽脆的涼拌白菜心,清新的綠豆芽?

    涼拌白菜心

    仿佛這樣的食物一進腸胃,帶來的溫和踏實,便是對自己最熨帖的撫慰。

    他姓卞,餐飲圈兒的朋友們稱之為“卞兒哥”。

    接受采訪的時候,他提了個要求:大名和菜館的地址就不要提了。

    如果說廚師是一個江湖,那么除了講究技法的名門正派,還有眾多“無招勝有招”的世外高人。就像《笑傲江湖》里,五岳劍派爭破了腦袋,然而世間劍法的絕頂高手,卻是無門無派的獨孤求敗。

    只露出背影的“卞兒哥”

    在餐飲的江湖里,市場與食客的認可才是真的認可,不理會你是什么派系什么師承。 

    卞兒哥便是這樣,走了條與眾不同的路子。

    生于1971年的他,敦實,愛笑,進入餐飲圈是1990年,開了家“陶然居”賣川菜。菜式簡單,就是家常的魚香肉絲、麻婆豆腐、水煮肉片之類。

    與眾不同的是,為了保證原汁原味,花椒、辣椒、臘肉等食材都來自四川。在物流不發達的上世紀90年代初,都是師傅回老家捎帶,或者托朋友用麻袋捆好了帶到鄭州,調料用的就是油、鹽、糖、醋等非常傳統的東西,沒有雞精味精等。

    這種難得的“本真”,讓生意非常好,在人均工資不過五六十元的90年代,一個月能掙兩萬元。

    后來,卞兒哥接觸到了粵菜。粵菜的清淡、講究食材新鮮、注重煲湯等烹飪傳統,讓他對烹飪有了重新的認識。

    燒黃魚

    2004年,他在人民路開了家私房小館子,開始了自己親自下廚的生涯。因為沒有名字,沒有菜單,每頓飯只做一桌菜,坊間人稱“一桌席”。

    開始一桌席500元起價,后來生意太好,食客主動要求加價減少競爭。一路下來,一桌席從500元到1000元再到1500元,已經被市場抬至今天的4000元一桌。

    一桌席曾經三次搬家,從人民路到東里路,再到現在的聯盟新城,跟著他吃飯的客人也跟著搬了三回。

    眼看客人盈門,然而卞兒哥依舊堅持“一桌席”。有人曾提議他開分店,或者多開幾桌,他一概拒絕,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多了我怕做不好。”

    每天早上,卞兒哥就起大早,趕到緯四路農貿市場買菜。這幾乎是鄭州檢驗最嚴格的市場,食材雖貴卻新鮮。他必定要親自挑選,要最合適的時令蔬菜,如今深秋,最好的是紅薯、山藥、芋頭、蘿卜等,蘿卜要霜打過之后的才最好吃。

    朋友從內蒙帶來的手把羊肉,僅用清水、少許調料燉以蘿卜而成

    雖然是普通食材,但他選的料都極講究,做漢中盆菜,一頭豬只能出兩份盆菜,因為他只用豬頸月牙骨下面兩寸左右,那個部位的肉肥瘦分明、肉質口感最好。這樣的肉,先炒后蒸,足足要用4個多小時的時間。

    十幾年來,他做盆菜就要這一個部位,有一年快過春節,他想多做幾份盆菜送給交好的朋友,為他切肉的老板娘都快哭了——大過年的忙得不行,還得給他剔出來豬頸肉,手都累得要抽筋了啊。

    漢中盆菜

    這樣的菜端上桌來,上面是一層肉,下面是一層豆腐,接下來是一層干豆角,最下面的是一層土豆。肥瘦相間的大肉片,入口即化。裹上下午他親手烙的小薄餅,那就是我們小時候過年吃過的肉,香得讓人腦洞大開,幸福感爆棚。

    在他的廚房,一直吊著一鍋雞湯,差不多熬五六個小時,用來調味,在他看來,“唱戲的腔,做菜的湯”,吊湯是必須的。

    所有的菜都是他親自下手,只有一個徒弟做幫手。肉類要現殺,涼菜都是自己鹵。胡辣湯必須是牛骨熬出來的。

    在卞兒哥看來,一個廚師,必須真正尊重食材,必須對這個菜品有本質的了解。比如做粉蒸肉,很多飯店都放很多肉,吃起來太膩,事實上這道菜本來屬于街頭小吃,很便宜,通常是有肉味,但真沒多少肉,所以肉和糯米粉的搭配就必須得當,才能做出這道菜的原汁原味。

    他覺得,這世上為人處事的道理是相通的。做菜和做人一樣。他尊重食材,賜予它們最本真的模樣。他也尊重自己的心,通過健身、藏茶、外出尋找美食帶給自己最大的自由和快樂。每天忙完一桌菜后,卞兒哥總會邀幾位好友打幾局羽毛球,品品新收的好茶。

    在他看來,這世上總還有許多事,是比拼命掙錢要有趣得多。

    好食記近期文章一覽

    老字號|道口燒雞義興張,一鍋老湯三百年

    失傳菜|麻腐:人當能大能小,菜當能主能輔

    匠心好食|因為你曾出現,其他烤串都成將就

    土產搜鮮|我有一杯酒,可以慰風塵

    專欄|熬湯記

    老字號|世界面目前非,而你還在這里

    失傳菜|一個“逗比”與一條名魚

    老字號|一灶柴火,四代傳承,吾等品味在沙家

    老字號|發哥、星爺,下了片場,來這里吃云吞面

    老字號|一道美人肝,引誘“小汪”夜半連開兩道老城門

    作者:焦素芳

    來源:微信公眾號“好食記”

    統籌:劉曉紅

    編輯:閆太然

    視覺:陳曉月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4450.html

    (0)
    上一篇 2015年11月17日
    下一篇 2015年11月17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