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荼啡茶的小九九:中式茶飲能否走出星巴克陰影?

    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669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頭條

    “茶”雖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飲品市場的競爭中長期被更具大眾氣質的咖啡“壓制”,這種尷尬的局面,讓很多愛茶的國人懊惱不解。

    一些茶飲經營者曾經懷揣情懷試圖改變這樣的局面,但鮮有成功破局者,茶文化大國何時能產生類星巴克的連鎖茶飲品牌?

    在新概念茶飲行業專注奮斗了三年的新式茶飲店“荼啡茶”,或許可以作為觀察這個行業的一個樣例。

    餐飲老板內參張藝婷發于北京

    產品靠自己研發,環境設計向咖啡館偷師

    2012年,新概念茶館“荼啡茶”在鄭州開了第一家店,之后三年,它在鄭州做到了10家店的規模。

    2015年7月19日,“荼啡茶”從鄭州“移民”北京,其欲以時尚的咖啡館外觀,人均25-30元的客單價,110-130平米的實體面積,以及純茶飲為主的產品線,重新定義人們心中的“茶館”形象。

    “茶館”難與咖啡館抗衡是因品類限制?“荼啡茶”創始人鄭會軒表示:“茶的品類不是影響行業發展的根本問題,需要改頭換面的是經營方式。”他們正從四個方面進行經營模式的探索。

    1)研發“過渡”茶飲,培養年輕消費者

    荼啡茶產品分傳統飲品和過渡飲品。其過渡飲品如紅茶卡布,選用咖啡杯盛裝,在傳統茶汁的基礎上加入奶泡,表面配以拉花制作,主動幫助年輕消費者習慣茶的口味。

    2)提高產品技術門檻,降低可復制性

    荼啡茶與高校、研究所合作研發茶飲品。其利用專門定制的設備萃取茶葉精華,形成奶茶口感的茶飲。單就紅茶卡布而言,共投入30萬費用研發近2個月,目前銷售量占營業額的20%。

    3)不用茶藝師,鼓勵DIY

    傳統茶飲通常由茶藝師沖泡,過程沉靜緩慢,荼啡茶省略靠茶藝師沖泡的環節,引導消費者用專屬茶具自己沖泡,從中享受動手的樂趣,更好地控制整體節奏。

    4)告別“老氣橫秋”氛圍,向現代咖啡館靠攏

    荼啡茶的店內裝修更像是一間咖啡館,透著時尚和快節奏的氣息。

    它的細節設計照顧客人的辦公、社交需求,在融入燈籠等傳統元素突出中國茶特色同時,店內還配有電腦電源插口,以及供多人圍坐的長條桌和具有私密性的卡座。

    為茶飲貼上“快消品”標簽,增強茶文化輻射力

    荼啡茶“做”第一家店用了兩年時間,主要的心思都花在了沉淀核心技術產品上,目前其鄭州店月營業額基本穩定在15-20萬之間。

    荼啡茶未來計劃將實體店作為線下布點的體驗店,同時發展茶飲外賣業務,既能增加體驗感,又能擴大售賣空間。最重要的是,其想通過增設體驗渠道,引導人們形成喝茶習慣,培育出新時期的茶飲愛好者。

    “醉翁之意不在酒”,荼啡茶最終瞄準的是茶葉零售電商平臺,意圖把茶葉打造成嚴格意義上的快消品。

    荼啡茶和其他咖啡類品牌相比,人均價格低8-10元左右,通過降低單次消費價格和設定相對咖啡而言較低的單價,以求實現茶葉產品消費的“大眾化”,使其具備快消品的基本屬性。

    此外,荼啡茶講求茶杯、茶禮的創意設計。鄭會軒表示,將帶領簽約設計師前往日本學習借鑒,開發出適合自己店里的專屬產品。

    六個舊有“姿勢”不重塑,茶飲業只會原地踏步

    茶館與咖啡館通常被認為一個代表“傳統”一個寓意“現代”,要想打破這種刻板的二元認知,茶館勢必要改變舊有姿態,重新梳理在飲品市場的定位,而哪些又是其行業發展需要突破的瓶頸呢?

    1)“奢侈”路線固化“小眾”印象

    提到傳統茶館,大眾的第一印象就是有意蘊但價格不菲,不是普通人的消費去處。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傳統茶館確實也把目標鎖定在“有錢”、“有身份”的群體。

    2)產品無創新、無創意

    受限于傳統茶飲品種,多數茶館并不講求創新,甚至很多茶館以“棋牌”為賣點吸引消費者,本末倒置,茶只是娛樂的附屬品。

    3)“慢活”特點導致“流行力”差

    傳統茶館的一切對于年輕人而言,實在是“太慢了”。他們有好奇心,但沒有耐心,讓他們開啟“養老模式”只能是緣木求魚,傳統意義的茶館文化很難在年輕人中流行。

    4)“老氣”感強時尚感弱,抓不住年輕客群

    多數茶館的空間過于隱蔽、沉悶,咖啡館更符合人們對快節奏、時尚化的需求。荼啡茶創始人鄭會軒認為,傳統茶館要轉型,就要能滿足年輕人休閑社交的需求,并向年輕人提供適合他們需求的茶產品。

    5)文化浮躁導致只重“茶表”不具“茶里”

    如今的茶文化似乎也受社會浮躁風氣影響開始流于表面,更多地追求外在的形式,僅靠泡茶的儀式、音樂的搭配、隱蔽的屏風等展現茶文化,沒能挖掘出深層次的文化意蘊。

    6)“茶人”們現代化、專業化管理能力不足

    茶館難成“氣候”的原因很多:“懂茶之人不懂商”,未曾將茶館作為“企業”去管理;產品缺少標準化工藝和流程;現有茶館資金存量與流量很難支撐擴張發展;經營特色不足,定位不準確等等。

    缺乏現代化、專業化管理能力的茶館受到市場空間的擠壓似乎“很正常”。

    編輯:內參小羊君

    福利:

    截止8月31日,每天內參頭條評論獲點贊最多者,內參贈送新書《餐飲O2O你也學得會》一本回復“預售”或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新書大綱)。

    往期精彩內容

    Wonderful review

    回復“秦朝說”查看秦朝所有稿件;

    回復“稿爆了”查看內參五萬閱讀量級名企實事觀點;

    回復“來一評”查看內參對行業分析評論文章;

    回復“營銷”查看企業一切趣味有效營銷案例;

    回復“策略”查看內參歸納優秀企業發展策略。

    馬偉

    食·木坊

    ————————————————-

    每天感謝一位讀者,內參君因您傲嬌!

    回復 目錄 看往期精彩內參;

    入全國餐友匯交流群;

    尋求 報道與合作 加內參小秘書微信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5147.html

    (0)
    上一篇 2015年8月22日 21:09
    下一篇 2015年8月23日 12:1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