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632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觀點
拋開目標談領導力是沒有意義的,一個有凝聚力、高大威武的領導者,卻不能帶領他的員工盈利,我們也不能稱其為合格的領導。
再者,假如一個具有領導力的人,我們嘗試給他換一個場景,就不一定可以發揮他的領導力了,比如一個500強的高管去領導一個公司的保安團隊,相信他的領導力也不能得以施展,因為面對的人不一樣了。
下面我逐一剖析關于領導力的誤區。
領導力是天生的,你認命嗎?
一個較突出的神話是:領導才能是個體固有的。人們認為總有一小部分人生來就是當領導的料,而絕大多數人生來就是跟隨的命。
研究證據表明遺傳學的確對領導力的形成有一些影響。研究認為領導能力中大約30%能夠用遺傳因素解釋,而其余70%左右是受環境影響的。
所以,有一些領導力特質是由基因決定的,而領導力是可以學到的。當我們決定是否去爭取擔任領導職務時,千萬不要變成自己基因的囚徒。
抓要點,勤養成,要的就是形式?
這個誤導,媒體難辭其咎。媒體按照他們自己的理解,尋找出并且強化了一整套領導者的共同特質。
他們認定的領導者包括理查德·布蘭森、巴拉克·奧巴馬以及已故的史蒂夫·喬布斯等人,他們認定的領導特質包括:魅力、熱情、 果斷、 勇氣等。研究證據又揭示了什么呢?許多特質看上去像是有規律地表現出領導人與普羅大眾的區別。
它們包括:野心勃勃、精力充沛、有領導欲、有自信心以及理解力強。總之,似乎這些特質相當有力地解釋了人們對領導的認知。
但是,你不應該過于信任這個信念:成功的領導人具有共同的特質。為什么?首先,特質并不能保證成功。特質不適用于所有情境,它們似乎只能在選擇性的情境中預測領導力。其次,這些證據對孰是原因孰是結果的解釋尚不明朗。
例如,是領導人本身自信?還是作為一個成功的領導人才建立了自信?最后,特質對歸納出領導的外在表現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但對實際區分領導是有效還是無效并無裨益。
我們不能說擁有野心和自信這些特質就能表明領導有效,只不過在別人看起來像是那樣。
MBA VS 實踐,你信哪個?
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很流行也很昂貴。單單是美國,每年產出的MBA就超過了155000人。同時,學費并不低,在美國一流大學讀一個MBA學位的花銷現在已經超過了10萬美元。
對許多追求上進的人來說,讀MBA學位意味著放棄兩年的全職工作,相當于放棄了不少于15萬美元的收入。鑒于以上事實,你可能會認為,應該有實質性的證據能證實,MBA課程可以成功地創造領導人,而研究結果并不是這樣的。
傳統的MBA課程完全不能幫助學員建立有效的領導技能。這些課程能夠很好地幫助你了解商業,卻不能培訓出領導人。雖然MBA課程大講特講領導的重要性,但是實際的領導力卻只能通過經歷和實踐得到。
也就是說,在領導這個領域,MBA課程沒有用武之地,正如一位著名的權威人士所抨擊的,“MBA用錯誤的方式去訓練一群錯誤的人”。
領導者管控一切?不合理也不科學
商學院、政界乃至輿論界,都給予了領導力高度關注。你可能會認為,如果一個群體、一個組織(或者一個國家)想取得成功,領導力總是必不可少的。
事實并非如此。大量研究數據一致證明:在許多情境中,無論領導者采取什么行動都是無關緊要的。為什么呢?一些人的、工作的以及組織的因素,限制了領導者對下屬發揮影響。
先看個人的因素,對于那些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受到過良好的培訓,同時又對組織獎勵不敏感的人來說,領導者的影響是相當有限的。例如,有經驗有技能,就不用領導提供支持,也無需領導闡明工作任務。
再看工作因素,一些工作本來就是確定的、清楚的,所謂例行公事,或者具有內在滿足感的工作,都無需正式領導者的親身關注。
最后看看組織因素,組織的目標清楚明白、有嚴格的規則和程序,團隊有凝聚力,完全能夠把正式領導者的角色化于無形。
作者:斯蒂芬 P.羅賓斯
譯文:慕云五 尚玉釩
編輯:內參小羊君
何振川
北京九鼎鮮餐飲有限公司
————————————————-
每天感謝一位讀者,內參君因您傲嬌!
加內參君本人微信 neicanjun
入全國餐友匯交流群;
回復 目錄 看往期精彩內參;
尋求 報道與合作 加內參小秘書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5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