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629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頭條
用“硝煙彌漫”四個字形容餐飲O2O市場的競爭已經不夠真實,“硝煙”們已經快飽和到沒有彌漫的空間。
即便如此,“老中青”各年齡、體量的餐飲企業,都還想往這里面扎:老牌餐企自己沒工夫做,就找尋第三方平臺投放產品;
“中年”餐廳,在三五年時間夯實品牌后,將建設外賣平臺作為品牌延伸,甚至重點; “青年”餐廳,則以初生牛犢的精神,上場即要從“O2O”領域切入,不O2O毋寧“搞”。
2014年10月,宅食送啟動中央廚房建設,2015年3月落成,4月20日兩家門店試營業,該品牌已在恒通商務園、望京SOHO小有名氣。
這個團隊到底有幾把刷子和理念就敢直接往這片紅海里跳?聽聽其創始人之一穆楊怎么說!
餐飲老板內參溫馨發于北京
“先重再輕”,垂直試驗自“園區O2O”始
一般走O2O路子的餐企,都愿意從“輕”模式切入,生怕模式過重影響團隊前進步伐,但宅食送卻偏向虎山行,生怕“輕”了無法控制產品品質和出品,一出手就是自建中央廚房、兩家店并進開業、推出線下堂食體驗店,這種扯著外賣旗號卻把模式做重的思路,不多見。
“我們團隊的目標非常聚焦,就是做垂直、重度垂直。但是,我們屬于把各環節都準備好,再往前推進的團隊,二話不說先把中央廚房自己建了,然后再去實行外賣和堂食服務,絕不把產品平臺搭在別人手里。這樣看著可能會有些笨笨的。”
“我們在恒通商務園和望京SOHO同時推出了兩家店,都是兼具外賣和堂食的功能。宅食送產品分為四大類,大師湯燉品、谷子沙拉、奶爸小吃、我做煮面條,外賣比堂食會少一個品類,就是‘我做煮面條’,因為面條外送會一定程度影響口感。”
“未來‘我做煮面條’,會成為需要用戶輕加工的半成品售賣,類似青年菜君。”
“恒通商務園店,中午一個小時的翻臺率可以穩定到4次,最高可以到6次,晚上也能有1-2次。園區內的生意已經相對扎實。”
“我們正在亦莊做一個產能中心,將其稱為宅食堂,用以未來支持南邊的各個外賣網點,并將宅食送旗下的數個線下品牌餐廳連通。”
“年內約有10家門店和2家產能中心運轉成熟,同時我們會進行內部剝離,線下餐廳事業部和主業務線上外賣產品各自專心發展,共同服務宅食送品牌,那時‘輕’就是水到渠成,也是宅食送的網絡遍布、競爭壁壘建立之時。”
我們不創造產品,只挑選合適的產品
穆楊說他們想打造的外賣平臺,要讓第三方產品順暢接入,不是專注于創造產品,而是挑選合適的產品提供給客戶,這樣能解決口味豐富性的問題。
宅食送的這個設想與內參君前幾日報道的黃太吉外賣航母戰略似乎有相似之處,宅食送作為后起之秀如何面臨或將與前輩黃太吉遭遇的局面?
“嚴格意義上講,我們想做的是‘通路’,和真正的第三方平臺不太一樣,我們允許任何小的個人或者小的創業團隊,尤其是做爆款單品的品牌進入宅食送體系。”
“我開放中央廚房,給你做產能,我開放售賣渠道,幫你銷售,且進出機制相對靈活。黃太吉可能更多會引進現有的餐飲成熟品牌,我們專注類似‘舌尖上中國’里的單品和小的爆款,可以是品牌,也可以是個人。比如最近考慮引進‘舌尖2’里的泉州蘿卜海鮮飯。”
“挖掘和孵化是我們的另一個目標,我給你資金、中央廚房等各方面支持,也不會占有你的品牌。合作不只是我今天需要上果盤,你來幫我做果盤。”
“我們不想去創造某個外賣產品,是從中國這么多飲食里挑出來適合用于外賣的,提供給用戶。”
“外賣美食化”,我們給自己打的標簽
內參君前幾天發了一篇文章《餐廳如何增強辨識度?圍繞客群給自己猛貼標簽!》,里面講到三種增強品牌特色的運營思路,穆楊說也要給宅食送貼標簽,“我們的標簽就是‘外賣美食化’”。
“我要跟普通外賣比品質、口味、安全性,你能想到的最好的外賣品牌是什么?我們基于線下品牌餐廳的品質和安全保證,再加上能在口味上強于他們,那就勝利了。”
“跟傳統餐廳品牌打我的便利化、快捷性,跟普通的外賣打我的品質、口味,跟爆款單品的品牌打我的豐富性。”
“如果現有人力做不到,我會引進外部的物和人,比如美食家的產品、米其林餐廳的廚師,只要戰略需要,我們都會用。”
編輯:內參小羊君
Jay 傑
上海健康簡餐
————————————————-
每天感謝一位讀者,內參君因您傲嬌!
加內參君本人微信 neicanjun
入全國餐友匯交流群;
回復 目錄 看往期精彩內參;
尋求 報道與合作 加內參小秘書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5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