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宣:2018年餐飲十件大事

    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訂閱

    1900期

    福克納說:“過去永遠也不會死去,過去甚至都不會過去。”

    餐飲業是個連續性極強的行業,昨天的故事孕育了今天的現實,今天的現實藏著未來的樣子。

    在中國餐飲創新大會(2018冬季峰會)上,我們發布了由餐友們參與評選的“2018年中國餐飲十件大事”。

    其中,有些變化還在視野之外,也有些變量正在變得流行;有的效應可能會在幾年后才能顯現,有的將直接影響你的2019年。


    ◎ 餐飲老板內參 內參君

    2018年中國餐飲十件大事 ??

    1

    海底撈上市

    中國餐飲市場一直是水大魚多,但大魚少。

    海底撈正在朝著打破這一局面的方向前進:9月末,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是香港近10年來最大的餐飲IPO。

    經營24年,海底撈擁有400多家門店,并在去年破百億營收,IPO后市值一度破千億。靜態市盈率高達69倍,是股王騰訊市盈率(35.4倍)的近2倍。

    海底撈的上市,讓長期籠罩在資本陰霾下的餐飲業再現曙光。

    這至少代表了中國本土餐飲企業對多種經營模式,對海陸空多兵種、多線程作戰的可能性探索,代表規模化欠缺的中國餐飲市場開始進入正規化、集團化發展的階段。

    2

    美團上市

    用戶3.1億,營收三年漲7倍美團點評,在海底撈之前6天,敲響了港交所的銅鑼。

    從千團大戰打出的美團,從滿足人們日常“吃”的需求,擴展至多種生活服務,是近十年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平臺公司。

    短短八年,美團成長為一個估值數百億美元的互聯網巨頭,證明餐飲這個古老的行業,依然是現代商業社會增長動力的源泉。

    品質化、精細化、多樣化,這是美團在改善用戶體驗方面的努力方向。

    與此呼應,更注重品牌化、更加追求市場細分的企業可以更好發展;而對數量龐大的其他企業來說,不得不面對的考驗是盈利能力。

    3

    阿里全資收購餓了么

    有人說,懶人改變世界。這可能不盡然,但懶人改變外賣市場,是不爭的事實。

    2013,國內整個外賣市場的規模為34.3 億元,2017年已超過3000億元——連續四年增速在 100% 以上。

    數量龐大的“懶”人,撐起了巨大的新興市場,也給平臺公司的孕育、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4月2日,餓了么沒能逃脫站隊BAT的命運,被阿里巴巴全資收購。2008年創立的這個外賣平臺,用十年的時間,成長為了一個價值95億美元龐然大物。

    這是阿里在本地服務方面,布下對抗美團的一步大棋,之后組建的新口碑則是這步棋的正式落子。

    中國最有錢的互聯網公司,都花了大力氣在餐飲領域,奠定了餐飲外賣市場雙寡頭的格局。同時,為餐飲市場的數據化、在線化做好了基建準備。

    4

    抖音營銷席卷餐飲業

    就如同2009年的微博,2013年的微信公眾號一樣,2018年,抖音火爆全國,并成為一部分餐飲人的營銷利器。

    一則“抖音吃法”挑戰,吸引3.6萬用戶參與,讓海底撈的面筋球銷量增加了17%;一條COCO奶茶網紅套餐的視頻,讓線下店的網紅套餐連日早早售罄;

    特別是海底撈“抖音吃法”走紅,引爆了整個行業的抖音風潮,一大批餐飲企業組建了“雙微一抖”營銷團隊。

    據公開數據顯示,抖音的月活用戶為5億,其中85%為90后,這與餐飲人的消費主力人群吻合。所以,不難理解,為什么抖音可以與餐飲業無縫對接。

    流量聚點在變,營銷方式在變,不變的是年輕人在哪里,營銷觸角就應該伸向哪里。

    5

    餐廳集體愛上飲品

    餐飲業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是餐強飲弱。2017年,局面悄悄改變:美團點評收錄的全國飲品店44萬家,一度超越了火鍋店鋪數。

    2018年,飲品市場繼續沸騰,喜茶、奈雪、鹿角巷等,都加快了跑馬圈地的步伐。

    與此同時,傳統的餐廳也做起了飲品生意:肯德基新開精品咖啡品牌COFFii&JOY,德克士一口氣推出6款檸檬飲,呷哺呷哺推出了新品牌茶米茶,小龍坎推出龍小茶,最聚焦的巴奴也悄然推出了多款鮮榨果汁……

    飲品三千,誰都想取一瓢喝。狂熱的追捧背后,一方面是基于消費習慣改變的洞察,另一方面是高利潤率的誘惑。

    從饑餓時代到饜足時代,“飲”的崛起成為必然,早做就是先機。

    6

    瑞幸攪動咖啡市場

    2018年,是咖啡市場的高光時刻。其中,互聯網咖啡的概念氣勢洶洶,它們與星巴克走了一條不同的路線,從“人找咖啡”變為“咖啡找人”

    先是連咖啡拿到了1.58億元融資,繼而“小藍杯”瑞幸咖啡高調入場:不到一年時間,瑞幸在北京、上海、廣州、青島等城市布下了2000家門店。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外品牌進入大陸市場,與瑞幸、連咖啡們對星巴克形成了圍剿之勢。

    國內的咖啡市場,從未有哪一年如此熱鬧。步步緊逼的對手,讓星巴克在8月牽手阿里,進軍外賣。

    但瑞幸“高成本擴張”的模式讓行業爭論不休,也不斷有“瑞幸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論調出現。小藍杯能否成為下一個星巴克,還有待時間檢驗。

    7

    大牌瞄準社區店

    購物中心里做餐飲,錢多還是坑多?這是個問題。

    毫無疑問,很多品牌都是購物中心的受益者,但現在來看,越來越多購物中心趨于飽和,它還是個賺錢的好地方嗎?這需要打個問號。

    所以,社區店成為競爭新高地。西貝、呷哺呷哺、麥當勞等多家頭部餐飲企業已瞄準社區,并已展開對“最后100米”的搶灘行動。

    全國服務于社區的餐飲小店,包括門店、網點、流動攤位、大小檔口,總數不會低于1000萬。如此廣闊的市場,搭配尚不高昂的租金,存在著大量品牌化經營的機會。

    硬幣的另一面,是夫妻小店面臨的競爭。粗放打法的他們,要么升級,要么被淘汰。

    8

    智慧餐廳再次襲來

    智慧餐廳,在餐飲業曾經幾乎是炒作的代名詞,每年總有幾次曇花一現。但在2018年,借助新技術,智慧餐廳終于有了生命力。

    1月,五芳齋聯手口碑,在杭州打造了旗下首家“無人智慧餐廳”;5月,周黑鴨和微信打造的“智慧門店”投入深圳市場;同月,阿里口碑和味多美打造的“無人智慧面包店”在北京亮相;10月,京東旗下首家“未來餐廳”營業……

    最引人注目的,是海底撈于10月28日推出的首家智慧餐廳,優質服務保留的同時,新技術的加入保證了高效和產品的多樣性。

    業內對智慧餐廳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就像蒸汽機也曾引起人們的懷疑一樣,它短期內可能不是主流,放在幾十年來看,這會是一種前進的方向。

    9

    大店模式回歸

    小而美風,大約是從2013年刮起,伴隨著購物中心的崛起,5年內吹過了很多城市。

    輕服務,輕消費,高性價比,成就了很多品牌的快速發展,也成為一些傳統品牌轉型的重要方向。

    大店必須縮小?在2018年,否定的答案越來越明顯,呷哺呷哺、星巴克等行業大佬都開起了超千平米的大店。

    強勢崛起的茶飲品牌,從檔口一路擴張到幾百平米的店面。7月,奈雪的茶在上海雙店齊開,其中甚至包括一間獨棟、兩層小樓的門店。

    大店潮到來,也預示著,餐飲業正在從服務主義,向體驗主義升級。

    10

    社保入稅新政讓行業壓力倍增

    開店就賺錢的時代早已遠去,餐飲業的“三高一低”愈發明顯,社保入稅為其中的“低”增加了重量。

    原定2019年1月1日起,餐飲企業員工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將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

    最直接的影響,是一些企業的成本會有所增加,尤其是尚未完全合規的企業。

    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將更加艱難,兼并重組也將頻繁發生。通過整合做大來提高競爭力、降低人工成本會是另一個方向的選擇。

    而另一個層面來說,餐飲業也正在進入好人做事業的時代,合法合規的餐飲人,迎來了更公平的競爭。

    ·end·

    統籌|段明珠

    編輯|王梅梅 視覺|劉凱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2019餐飲業預判|小馬宋獲客秘笈|社保成本節省一半

    飲品趨勢|二維火全員降薪|2018餐飲關鍵詞

    烤魚年銷1000萬條|海底撈打架|瘋狂的串串

    首席勾搭官1:18842356756(同微信)

    首席勾搭官2:13811864253(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6527.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2月30日 07:23
    下一篇 2018年12月30日 07:4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