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二維碼了解詳情
1779期
餐廳連收菜都有數據了!智能化之路還能怎樣走?
◎餐飲老板內參 邵大碗
上周,又一家餐飲供應鏈企業——餐鏈獲得千萬級別的戰略投資,投資方為美味不用等。
餐鏈是一家餐飲供應鏈服務平臺,通過軟硬件結合,以“餐鏈app+智能電子秤”的形式,向餐飲商家提供智能化的食材下單、智能檢測、收貨、入庫、對賬等服務,實現財務、后廚無縫銜接。
對于融資后的資金用途,餐鏈創始人湯龍斌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硬件生產、產品研發、營銷推廣等。
1 80%“散慢亂”的交易 將成為餐飲致死首要因素
餐鏈的誕生源自一次無心插柳。
一次偶然,湯龍斌的朋友想開發一款餐飲SaaS軟件,便找到技術出身的湯龍斌計劃共同研發。但通過對市場的調查發現,當時市面上已知的餐飲SaaS軟件有3000多種。
競爭雖激烈,但也有明顯的同質化現象。經過半年多的不斷對比研究,湯龍斌另辟蹊徑,順著餐飲SaaS向上追溯,發現了更廣闊的餐飲供應鏈市場。他想以一種更精準可行的方式,幫助千千萬萬中小餐飲老板,完成其餐廳的智能化推進,并加深整個餐飲行業的智能化水平。
根據調查,湯龍斌發現在年收4萬億的餐飲市場中,市場采購的規模已達8千億元,但相比于餐飲的其他環節,食材采購仍處于相對落后狀態。
反觀餐飲供應鏈的市場現狀。目前,80%的中小型餐飲企業由80%的中小型供應商提供服務,這“80%的交易”擁有以下特點:
?從未被信息化; ?數量龐大且分散; ?標準化程度極低; ?在線交易難度大;
這4大特點指向同一問題:智能化管理缺失。
為此,湯龍斌設想,從80%中小餐飲企業的食材損耗問題入手,提供一整套智能化解決方案。讓小切口,撬動整個餐飲市場。
2 每家餐廳都面臨4大后廚痛點 它如何解決?
湯龍斌說,餐飲供應鏈市場中,不少同行都想效仿Sysco(世界供應鏈巨頭)“賣方邏輯”的運營模式,以上游供應鏈環節的成熟推動下游餐飲企業的成熟。
但實際上,中國供應鏈市場的情況與國外相反,處于“買方市場”階段,供應鏈由下游餐飲企業推動,被動成熟。
因此,餐鏈堅持“買方邏輯”,從需求入手。以餐廳收貨場景切入,依托智能電子秤,提高門店智能化水平。
簡單來說,餐鏈系統由“智能電子秤+餐鏈APP”組成,硬件部分的智能電子秤搭載了一個平板和一個攝像頭,集食材圖像智能識別、食材智能檢測、光感識別、人臉識別等功能于一體,現已發展到第三代。
餐飲企業想長遠發展,供應鏈是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而供應鏈的癥結在于后廚的標準化。“傳統的采購收貨費時費力,通過智能化儀器能實現無紙化交易,減少誤差,壓縮時間,并全程監控。”
湯龍斌希望,餐鏈能幫助餐飲企業從“傳統管理”向“智能精準化”邁進,這是餐鏈的核心優勢所在。
價值一
▼
10分鐘采買,運營效率大大提升
雖然國內也有一些食材采購的電商平臺,但也僅僅是把采購從打電話搬到了線上,對于餐飲供應鏈并沒有本質上的改變,也可以說雖然現在很多傳統行業都有了O2O平臺,但是依然沒有能夠打破壁壘,改變行業的現狀。 依托美味不用等,餐鏈整合了直銷與渠道資源,與多家供應商合作。 就像“淘寶·餐飲企業版”,餐廳可直接通過餐鏈app申購下單,供應商在手機上接單后進行配送。收貨時,智能電子秤上的攝像頭可以自動拍照,智能檢測不合格的商品,平板上會顯示原材料應收數量,并且,收完貨后數據自動上傳到后臺。 某使用餐鏈的企業采購表示,以前人員統計采購數據后還需要一個個通知供應商送貨,現在可以在手機上統一申購下單,也沒有微信通知環節,下單時間由一個小時縮短到了十分鐘。
價值二
▼
系統自動對賬,人工成本從3人縮至1人
過去,餐廳采購+驗貨+財務對賬,需要2-3人才能完成,誤差率比較高;而現在通過攝像頭識別和數據錄入,1個人就能從頭管到尾,并基本實現零誤差。
電子秤的攝像頭集成了食材圖像識別與理解技術,在收貨時能自動拍照,自動識別、分析食材品質,即使訂購人不在場,也能通過手機實時查看。這項專利技術使退貨率下降70%。
在杭州,一餐飲品牌有30多家門店,供應商多達上百家,人工對貨經常出現誤差。
自從引進餐鏈系統,自動甄別優質供應商,智能電子秤自動拍照記錄收貨情況后,對賬效率提升了4、5倍,僅一個月時間單店原料成本降低最少2%。
作為日常承接大型宴席的酒樓,深受龐雜數據所累。原來,集團財務人員光對賬就需要8-10天,現在有了餐鏈賬單盤點數據,一個上午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對賬。財務不重復性做賬,工作負擔大大減輕。
價值三
▼
采買環節全透明,杜絕“貓膩”
“食材浪費”是后廚成本第一大黑洞。店長們深有體會,經常廚師提了100斤的需求,最后收了120斤,剩下20斤的菜壞個七七八八,不能給客人上桌,這部分菜全部扔掉,一筆錢浪費了。 除了看得見的“浪費”,有時候還會有看不見的“貓膩”。 從報單、采買、收貨到對賬,中間環節多,經手人多,傳統采購流程中不知道有多少“盲點”,資金跑漏現象。 餐鏈將采購、驗貨、收貨各個環節全程數據化,隨時隨地可以追查到當事人。供應商的資質在后臺經過驗證,幫助餐飲老板甄選優質供應商。 餐鏈目前正在研發的電子入庫功能,未來將實現每筆出入賬的透明,相當于實時的ERP倉儲系統。管理者可以隨時查看原料的使用情況,一旦發現數量對不上,可以有效鎖定食材使用去向,以杜絕各種人為因素的損耗。
價值四
▼
門店數據可監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很多連鎖店面臨這樣的困境:門店數據龐雜混亂,詳細收支名目只有財務電腦上才能查看。這就給門店經營帶來很多不便。 而餐鏈可實現采購全程跟蹤,并且可以數據化考核供應商,與同行進行價格對比,經營者可在手機app上隨時了解門店收貨情況、采購是否合理,發現問題及時作出反應。 除此之外,餐鏈智能電子秤還與市面上其他優秀餐飲ERP軟件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提高了軟件開放性。 目前,餐鏈服務了2000余家餐飲企業,供應鏈月流水數億元,平臺供應商兩萬余家,每天上傳照片10萬張。 新白鹿、新發現、湯響、巡湘記、芙蓉樹下等新銳餐飲品牌都是餐鏈的客戶,而海底撈旗下的蜀海等供應鏈平臺也都是餐鏈的合作方。 了解“餐鏈”更多詳細信息,歡迎點擊文本下方“閱讀原文”。
·end·
輪值主編|王艷艷
編輯|于聰聰 視覺|劉晶晶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第五大國民小吃|香菜價格暴漲|海底撈上市
大數據真相|營銷互撩|清理“僵尸產品”
喜茶&迪士尼|串串倒閉潮|榨菜啟示錄
首席勾搭官1:13811864253(同微信)
首席勾搭官2:13693220621(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01146112(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7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