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刻訂閱
1748 期
前幾天,“食神”蔡瀾跑到中原鄭州,只為尋一只鹵鵝。它,有機會在鵝肉品類賽道領跑嗎?
◎ 餐飲老板內參 孟蝶
1
鹵鵝,是業界譽為“食神”的美食家蔡瀾家鄉潮汕的美食,近兩年雖呈爆發之勢,但大多門店仍在南方區域。而如今,蔡瀾卻跑到中原腹地鄭州來尋這個美味,它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
7月25日上午,鄭州大衛城10樓的“三千功金獎獅頭鵝”店內,潮汕三年生老鵝,鵝肝、鵝掌、鵝腸、鵝翅等鹵鵝八大件細細拼盤,香味四溢。走近聞到味道,蔡瀾就說,“這個鹵水,我很熟悉。”
嗅到熟悉的老味道,蔡瀾像是回到小時候。“吃禽類,得用手拿。”
蔡瀾拿了一塊鵝翅,送入口中,一口氣吃三塊,吮了吮手指上殘留的鹵水后,才抬起頭來,連說了三個“好吃”。
蔡瀾曾多次在自己的書中和公開場合盛贊鵝肉——中國南方常吃鵝,做法主要有兩種,一種燒、一種鹵。
香港更多是吃燒鵝。在重陽和中秋這兩個時節前后,還沒有生蛋的“處女鵝”,肉質軟熟。這樣的整只鵝拿去烤,烤完以后斬開來吃。“廣東、香港吃燒鵝主要是吃烤出的皮,但我有些內地的朋友在香港吃不慣燒鵝,覺得皮和肉太硬”。
鵝肉做成鹵鵝“是很聰明的”。蔡瀾說,“潮州人比較聰明,把鵝拿去鹵,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把鵝煮到軟熟,更入口。而且除了重陽中秋以外的時間,什么季節都能做。”
創始人郭亮向蔡瀾介紹,店里大師傅是做了十幾年鹵鵝的潮汕老師傅,為保證正宗,店內的鮮鵝、秘方、配料,全部是從潮汕直運過來。如此這般,才做出軟熟入味的鹵鵝,蔡瀾感嘆:“這就對了,難怪,難怪。”
2
在三千功門店用餐時,餐飲老板內參創始人、首席戰略官譚野跟蔡瀾聊起了鵝品類的發展。
譚野提出,目前市場上雞、鴨的品牌有很多,也誕生了強品牌、大品牌,但鵝品類的品牌很少,更缺少強大的品牌。如今消費升級的環境下,消費者對更好的食材有了更多需求,在鵝品類新生品牌的推動下,是否給鵝品類的發展提供了更好、更大的發展空間?
同為禽類,鵝品類的發展遠無法與雞鴨相提并論。從價格、消費習慣、市場品牌等各方面來看,鵝品類都是相對“小眾”的。“潮州賣鹵鵝,一只鵝頭帶著長長的鵝頸,要賣到1000塊以上。”蔡瀾說。
但如今,大家愿意為更好、更健康的食物出更多錢。這或許給價格較高的鵝肉品類,帶來了發展機遇和空間。
現在, 鵝肉品牌已經出現幾個廣受關注的品牌:王品旗下品牌“鵝夫人”連續兩年獲得米其林一星;陳鵬鵬鵝肉飯店,在深圳開出多家門店,生意火爆;獅頭牌鹵味研究所、物只鹵鵝等鹵鵝新品牌陸續涌現,拿到了投資。
此外,全國各地的大小餐飲品牌都看到了鵝肉品類的巨大市場,紛紛躍躍欲試、計劃推出鵝肉品類的新品牌或增加鵝肉產品。
蔡瀾認為,從做法上,鹵味更容易做標準化,鹵水口味做好、選好獅頭鵝,把控好口感和質量,就能實現標準化、規模化;從經營角度來說,軟熟的鹵鵝適合更多地區的口味,也更有做品牌、做連鎖的空間。
“鹵鵝可以熱、飯可以熱、湯可以熱”,蔡瀾認為這些條件讓鹵鵝很有“快餐屬性”,可以拿出來做“單品店”。“鵝的各種內臟能拿來做菜,一只獅頭鵝,就能做出很多菜、很多種變化。”
蔡瀾說,鹵鵝的肉、掌、翅等就是幾道菜,而且鵝腸、鵝肝已經是很多人都喜歡的美食。
3
鵝肉品類的爆發似乎已箭在弦上,此時入局不算早不算晚,但腳步如果不夠快可能就跟不上了。于是,三千功創始人郭亮,采取了“高開高走”的打法。
從鹵鵝發源地澄海尋找“口味”,與澄海當地有名的“松輝號”合作,進行改良、標準化制作后形成三千功的獨特鹵水口味;供應鏈與廣東“鵝王”吳炳雄合作,保證高質量、充足的獅頭鵝供應;連鹵水里使用的調味配料,都從潮汕千里迢迢運來。
正是這份用心打動了蔡瀾,也打動了松輝號的老板、打動了吳炳雄。郭亮說,他做餐飲十多年,創辦過兩個利潤、口碑都不錯的品牌,“但都不算成功,對品類、對市場產生影響的品牌才算成功。”
餐飲高速發展的現在,每一兩年就會出現一個火爆品類。“鵝肉會是下一個火爆品類還是下下個?我說不了,但是我最看好這個品類。”
“吃得好一點、付得多一點。”蔡瀾說,現在大家愿意為更好的食物多付一些錢,這也是鹵鵝發展的一個機遇。消費的人多了、市場就慢慢大了,就會有更多的人養鵝、做鵝。
“吃鹵鵝的人越來越多,也會倒回來再影響養鵝和鵝的價格。”鵝肉品類的熱度持續上升,吸引了餐飲老板們的關注,也正在影響供應鏈。鹵鵝只用獅頭鵝,原本主要養殖白鵝、黑鬃鵝的養殖商戶,開始增加獅頭鵝的養殖和技術。
4
南方口味在中原是否吃得開?蔡瀾的疑問,也是眾多鵝肉品牌和無數觀望者的共同疑問。
直至如今,鵝肉品類是否會爆發,仍存在爭議。
內參君與十幾位正在做鵝肉、想做鵝肉的餐飲老板們聊天了解到——看好的一方認為,鵝肉其實在中國各地區都有飲食習慣的基礎,只是因為價高而缺少大眾消費基礎,因此大有空間。
不看好的一方則顧忌,鵝肉在南方的消費基礎較好,但品牌要全國發展,需要消費基礎、市場教育,還需要鵝肉的供應鏈進一步改善。
消費習慣、供應鏈,是橫在鵝肉品類面前的兩道難題,或許這也是大多數鵝肉品牌不敢輕易嘗試走出南方市場的原因。
而郭亮把三千功金獎獅頭鵝的創始地放在中原腹地鄭州,也是出于這兩個難題的考慮。
“我們今年會在鄭州開3家店,一是測試口味和市場接受度,中原人喜歡的口味基本上在周邊5省都能接受。二是測試供應鏈,現在我們每批鵝要提前下單,從揭陽發貨。”如果能找到更好的供應方式,以鄭州為中心保證全國供貨,供應鏈成本也能降低。
三千功自7月13日試運營以來,鄭州消費者的反饋超乎郭亮的預期:周一到周四,每天能賣20多只鵝,周五到周日每天能賣30多只,“原本以為每天能賣七八只就不錯了,沒想到中原口味的鄭州市場,對南方鹵鵝能有這樣的歡迎度。”
目前,三千功已在醞釀全國發展,郭亮希望繼續“走高”—在全國范圍內尋找有實力、有資源的合作伙伴,“高起點”地共同做大鹵鵝市場。
潮汕牛肉火鍋,是上一個出自潮汕的火爆品類,一夜之間開遍全國。“現在牛肉火鍋沒有之前那么火爆,但退下來以后生意照樣好,可以維持,只是沒有以前那么暴利”。
原本鹵鵝在潮州、南方很吃香,現在在全國很多地方都開了鹵鵝店。蔡瀾認為,任何一個品類市場要成熟,都會有爆發、沉淀的過程,才會進入平穩。
鵝肉品類,是否到了爆發的臨界點?還差什么東風?你有什么觀點,歡迎在留言區發言討論。
·end·
輪值主編|孟北 視覺|陳曉月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快餐變慢開始現炒|王品祭出大殺器
老鄉雞收購|林依輪跨界|炒飯年收400萬
最強內容營銷|海底撈燒烤|“百貨女王”厲玲
首席勾搭官1:13811864253(同微信)
首席勾搭官2:18510797162(同微信)
轉載原創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7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