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業25年“百貨女王”揭秘:購物中心選餐飲的6大心機

    掃描二維碼,即刻訂閱

    1686 期

    當“新零售”熱潮席卷到餐飲行業時,餐飲老板有必要回過頭來,從整個零售行業的角度,來看看餐飲本身。


    內參君

    從帶領杭州大廈購物中心打開“中高檔”消費市場,到定位浙江銀泰百貨“年輕化”,再到執掌深圳華潤萬象城,從業25年以來,厲玲見證了購物中心與餐飲“相愛相殺”的全程。

    △ 圖為杭州大廈購物中心

    “原來我們希望購物中心里餐飲店的比例不要超過25%,可是現在,餐飲在購物中心的比例超40%、50%,甚至更高的都有!”厲玲如何看待餐飲與零售?關于進購物中心,她想對餐飲老板說些什么呢?

    選購物中心:
    不是所有的人流都是你的目標顧客

    選址,對任何餐企來說都是首要考慮因素之一。好的地段往往意味著充足的人流量,有了人流,你的產品才有賣出去的可能。

    然而,不是所有的人流都可以成為你的顧客。

    比如很多新興的購物中心喜歡在大門前建造大型廣場。其實大廣場的功能性并不高,甚至有“刻意與消費者保持距離”的嫌疑——更何況現在大多數廣場都被廣場舞所占據,雖然看上去人流很多,但那些忙于跳舞的大媽大爺們真的是你所需要的目標顧客嗎?

    餐飲企業選購物中心,單從交通這一維度來說,一家商場私家車停放、出租車停靠、公交車站距離、甚至是地鐵站規劃如何,反而更有意義。

    比如被業內稱為“最會賺錢百貨店”的南京德基廣場,位于“亞洲第一大地鐵”上方,享有了由交通樞紐帶來的巨大人流量,這成為它能在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且競爭對手云集的南京新街口商圈,殺出重圍的重要原因。

    △圖為南京德基廣場

    跨界考察:
    星巴克為什么常對著江南布衣開?

    由于招商競爭激烈,有些購物中心會給餐飲商家提供看起來極為優越的條件,比如免租金和給好位置等等,這時老板需要格外注意。

    因為招商能力不夠的購物中心,沒有人流,反而會使餐飲企業活得更艱難。

    餐飲老板入駐前都會考慮一個問題:哪些餐飲品牌已經入駐了?

    其實品牌考量可以不局限于餐飲,其他的零售品牌同樣可以判斷購物中心的招商實力、定位,以及是否可以幫你引流目標顧客。比如:在一些商場里,星巴克就喜歡開在江南布衣的對面。

    購物中心選餐飲套路:
    “定海神針”

    “按照我以往的工作經歷,購物中心選餐飲時,首先要確定幾大‘定海神針’,比如星巴克、肯德基、西貝等全國知名品牌;接下來再選幾個地方性的知名品牌;最后,把租金調高,留給其他的新品牌。”

    “整個餐飲比例中,我要保證70%~80%是有影響力的老品牌,以確保人流。其余的20%~30%會留給新的品牌。購物中心培養一個新品牌太難了,但又不能沒有。新品牌主打差異化,我會慢慢培養它。”

    “而對于網紅品牌,肯定是在20%里的。我還要看看它做了幾年,超過3年我才會有興趣。”

    “欺客”心機:
    “當你活得很好時,我要給你找一個對手”

    “店大欺客,客大欺店”是自古就有的商業生存法則。但這句話,用在餐飲和購物中心的較量中也頗具意義。

    購物中心一開始常處于弱勢地位,所以會放低姿態,降低條件積極地引入大牌。但是當好不容易引入一個需要“供著”的大牌后,緊接著就會去尋找另一個和它體量相當的品牌,讓它們形成競爭關系,相互制衡。

    “我做商場會讓品牌活得很好,但當你活得很好時我要馬上找一個對手品牌和你一起做,鞭策你,讓你也不要太驕傲,不然你會欺負我。”厲玲說。

    同質化的標準:
    一層一家咖啡館,這算不算?

    “一棟寫字樓,不同的樓層都有星巴克,你說這是不是一種同質化?另外,兩棟距離很近的寫字樓,每棟樓都有一家星巴克,這又算不算同質化?”

    厲玲認為,餐飲本來就存在著就近原則。二層的白領上班期間想去星巴克談點事情,那么直接在這一層就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這就凸顯出了便利性的重要。

    比如一個購物中心有5層樓,想要開5個咖啡廳,那我會每層都放一個。這就是購物中心為什么要讓餐飲進來,一方面是要餐飲帶客人,另一方面是要餐飲留客人。

    留下“財流”:
    “買一送一”比打5折,更有利于“帶貨”

    吸引“人流”,帶走“物流”,留下“財流”,是每一家包括餐飲在內的零售企業的經營脈絡。

    在吸引了足夠的“人流”后,你就要考慮如何將其轉換成相應的“物流”(這里指“商品流動”)。

    這里有時就可以用一些小策略,比如在做推廣時:單純打5折,消費者帶走的商品很可能只有這一件,但如果是“買一送一”,消費者雖然只花了原本買一件商品的錢,卻能帶走兩件商品。

    兩種促銷手段所獲的營業額是一樣的,但“買一送一”卻更能帶動你產品的流通。

    △星巴克曾推出“滿三送一”的活動也是為了帶走物流

    零售、餐飲本質相同:
    更多選擇、更低價格、更好服務

    最近一年,關于“新零售”的爭論有很多。在餐飲界也掀起了一陣“新零售”之風。

    然而厲玲認為,餐飲和零售原本就是一家,只是為了不斷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人們才突然發現餐飲和零售越來越分不開了。

    比如以前,我們會認為只有被烹飪好的食品才叫餐飲。可是現在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單人用餐場景的出現,超市、便利店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半成品。消費者買回家稍微加熱、拌一拌就可以吃了,所以大家開始發現,餐飲、零售越來越難區分了。

    但不管餐飲還是零售,它不變的本質都是:消費者始終希望在購物過程中有更多的選擇、更低的價格、更好的服務。至于一家店里是否無人值守,商品是人工送達還是無人機配送等,都是附加在本質以外的東西。

    2017年10月,在吳曉波頻道舉辦的“新零售”千人大會上,厲玲提出:零售就是零售,并沒有新零售還是舊零售之分。

    △圖為杭州“百貨女王”厲玲

    對此,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說:作為中國零售業元老級人物,從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進入零售業,厲玲對”消費者“的理解令我印象尤為深刻。

    本文所有內容整理自《永遠的零售》以及對作者厲玲的專訪。在這本書中,厲玲將自己25年的零售從業經驗高度提煉為關于零售本質的規律和方法。

    她認為,零售是一個古老的行業,在誕生至今的數千年漫長歷史中,零售的業態雖不斷根據市場做出變化,而就其本質——“把商品賣給消費者”來說,則從未改變。

    零售本身沒有定式,而零售創新更沒有極限,擁抱新技術,面對新市場,迎接新對手,創造新業績,永遠應該是零售商的目標。

    △圖為厲玲著作《永遠的零售》

    《中國餐飲報告2018》主報告+城市報告

    給你最新洞察與經營指南

    即日起到5月30日預售

    馬上訂閱↓↓↓

    識別二維碼,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end·

    輪值主編|王艷艷 視覺|劉晶晶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餐飲大坑|“鮑師傅排隊”真相|提高翻臺率

    九大行業趨勢|三四線掘金|試營業怎么試

    請不起的服務員|日料陣亡|“做雞的”賺瘋了

    首席勾搭官1:18842356756(同微信)

    首席勾搭官2:17600280777(同微信)

    轉載原創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8235.html

    (0)
    上一篇 2018年5月30日 07:12
    下一篇 2018年5月30日 07:4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