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里、騰訊,到百勝、海底撈……都在看。
也 可 點 擊 文 章 底 部 閱 讀 原 文 進 行 訂 閱
第 1321 期
不知你注意到沒,去年以來,身邊出現了許多“酸菜魚”專營店。和傳統印象中的“大菜”不同,其中有不少是小份制、快餐化,讓人眼前一亮。
從一道再熟悉不過的“國民”菜,到雨后春筍般涌現的專營店,再到北上廣各種特色品牌,大有發展成一個火爆品類的趨勢。
這條魚的“上位”史,折射了品類細分化的哪些趨勢?還有多少“國民菜”的商機,從你眼前溜過?
”
■餐飲老板內參 虎萌發自北京
1
“國民菜”酸菜魚異軍突起
▼
《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的數據顯示,16個國內主要城市中,川菜館在12個城市出現了店鋪數量過剩。
可是,川菜中一道代表菜品——酸菜魚,卻自立門戶,異軍突起。不信?瞧瞧商場里有多少家以酸菜魚命名的餐廳就知道了。
早在一份2015年全國食客最愛吃的TOP10菜品調查中,酸菜魚就已名列前茅。如今,更是風頭大盛。《2017年輕食客餐飲潮流報告》數據顯示,在北上廣深和成都5個城市的菜品銷售中,酸菜魚和毛血旺銷量雙雙奪冠,成為最受歡迎的“國民菜”。
▲數據來源:美團點評研究院
在美團上輸入“酸菜魚”,可搜索到的數量顯示:上海1222家,北京506家,廣州1416家,深圳707家。
而內參君采訪發現,酸菜魚不是以一道菜,而是以一家店的形式集中出現在大眾視野,也就是這兩年的事情。
從上圖可以看出,2016年以來,酸菜魚品牌開店尤為密集,并且出現了小份制、快餐化的趨勢。
隨著國民口味的不斷選擇,以及餐飲業的全方位進化,通過重新定義與迭代的酸菜魚,開始越來越多地勝任一家餐廳甚至一個品牌的“當家花旦”,獨立成為一個品類。
2
開店者說:5大理由選擇酸菜魚
▼
酸菜魚還只是川菜中一道“硬菜”的2007年,有家酸菜魚創始人張小平跟朋友合伙開的川菜館,就把這道菜做成了招牌菜。2013年5月,正式開了第一家只賣一道菜的“有家酸菜魚”。
有家酸菜魚至今已有近50家直營店。從一道菜到成為一種單品爆款,張小平認為,任何一個品類都會有誕生、醞釀、爆發、沉淀的過程。他的目標就是:只做酸菜魚,十年開100家直營店,做那個“沉淀”下來的品牌。
選用小份快餐酸菜魚模式的“渝是乎”,是專注于川渝美食的北京渝都仁和餐飲有限公司旗下品牌。董事長王勇曾公開分析,招牌菜選擇酸菜小魚的幾大原因:
1、從市場接受度上:魚,大眾接受度高,且寓意吉祥;
2、從食材上:魚肉相比其他肉食,更符合健康趨勢,且沒有疫情危險,更安全;
3、從烹飪操作上:酸菜魚烹飪主要靠煮,健康同時容易實現標準化烹飪和管理。
4、從運營上:制作過程基本無油煙污染,選址靈活,小區、商務樓和商業綜合體都能開店。
深圳的姚姚愛魚創始人姚旻汐則更“專業”,她從大數據角度,分析了選擇做酸菜魚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5、數據顯示:在所有的食材里,魚、豬手、豆腐、蘿卜等的毛利都是相對較高的。
另一業內人士的說法也很有趣。他說,是酸菜近兩年的走紅帶動了酸菜魚的走紅。“魚+酸菜”的搭配鮮香而不膩,符合現在人既想健康又要“重口”的需求。
3
酸菜魚花樣“上位”史
▼
傳統的酸菜魚在消費者眼中,有等餐時間長、價格偏高、操作不透明、無互動等問題。從經營角度來看,也有操作太慢、保鮮成本高、點單量小、消費頻率低、翻臺率低等運營難題。
而近幾年,隨著傳統酸菜魚的更新迭代,各種問題被多角度拆解,成了適應全國各地開花的爆款單品。
1.口味翻新:酸菜+番茄,酸菜+菌菇,酸菜+金湯……
酸菜魚的口味雖然受主食材限制,但并不妨礙入局者們在產品上進行發揮。嚴廚酸菜魚,在酸菜的基礎上開發了七種口味——金湯、菌菇、番茄、麻辣、藤椒等,辣度、味型均不同。創辦于蘇州的“魚小漾”也有4種口味,其中健康番茄就是針對當地人喜好甜味特別研制的。
▲嚴廚酸菜魚
2.模式翻新:一人食“小份制”,快餐化
正餐做法的酸菜魚,現殺現做的時間限制和大分量造成的高人均消費,影響了消費頻次。于是,快餐化的小份酸菜魚品牌逐漸出現。
“椒顏酸菜小魚”就把酸菜魚做成小份賣,一斤魚可以做兩份半酸菜魚,人均只需要30元。提前做好魚的宰殺、切片,也大大提高了運營效率,2分半鐘就能上菜。
嚴廚老壇酸菜魚也孵化了一個小份酸菜魚品牌“酸小七”,嚴廚做大份正餐,酸小七主打小份,做快時尚餐飲。
3.場景翻新:從“慢”到“快”,從傳統到時尚
“等漁號”是井格旗下的酸菜魚品牌,從盛魚的鍋就能看出其火鍋基因。
▲等漁號酸菜魚
十三椒酸菜魚選用的器皿,款式雖簡單,卻有蒂芙尼藍的高顏值。
▲十三椒酸菜魚
“渝是乎”盛魚的大碗就簡單多了。
▲“渝是乎”酸菜小魚,主打一人食的小份
分量和包裝變化的背后,其實是消費場景不同。
使用大鍋、舒適用餐環境的等漁號、有家酸菜魚、嚴廚酸菜魚主攻正餐、聚會場景,使用簡潔餐具的渝是乎、葵中酸菜魚針對快餐場景,而注重顏值的十三椒酸菜魚、酸小七則屬于酸菜魚中的快時尚品牌。
▲十三椒酸菜魚店面
4.品牌塑造:無特色,不品牌
快餐模式的酸菜魚品牌,更重視主食的搭配,并且通過這種搭配來體現品牌特色。
魚你在一起的主食,選用優質的黑龍江五常大米和明檔蒸籠大饅頭。椒顏酸菜小魚則選用油條作為特色主食,一來油條是成品,省時高效率,二來油條蘸汁食用,既是特色,又增加了一個盈利點。
而廣州的太二酸菜魚則在經營方式上走起了“另類”路線,4人以上不接待,每天限量供應。限量、限位、限味的背后,打造了新創品牌差異化的價值點,展現了個性化品牌特性。
▲太二酸菜魚
4
還有多少“國民菜”待打撈?
▼
先來看一張圖:
上圖可以看出,近年風靡全國的單品爆款,在消費者認知、口味適應度、味覺記憶度、消費場景滿足等方面都表現突出。
內參君曾經說過,爆品的最高境界,是“用而不自知”(相關閱讀:喜茶、鮑師傅是成功爆品?老干媽、褚橙、蘋果都笑了……)。仔細看餐飲市場,雖然每隔兩年都會刮起一陣爆品流行風,但最終沉淀下來長盛不衰的,無不是能夠讓多數人長久消費的“親民”產品。所以榴蓮、牛油果網紅輪流做,但小龍蝦年年在。
從這個意義上,像酸菜魚這樣的“國民菜”里,也存在著大量細分品類化、品牌化的機會。內參CEO秦朝在他的個人專欄《秦朝餐見》中說,消費者往往只能記住第一名,而成為第一有兩個辦法:1.發現一個好品類;2.創造一個新品類。而“市場中有 心智中無”,是當前餐飲業最大的機會。(相關閱讀:《摔跤吧爸爸》告訴餐飲老板:想成功還是得做第一)
▲點擊上圖了解《秦朝餐見》
但對本身就有足夠市場認知度的酸菜魚這類“國民菜”來說,需要具備足夠大的差異化因素,才可能讓它從消費者固有認知中脫離出來,從同品類中脫穎而出。目前來看,雖然酸菜魚品牌大量出現,但并未形成有明顯競爭力、規模化的頭部品牌,大多還在進行區域化發展。而此時,也正是品牌建立競爭壁壘、打造勢能的關鍵時期。
產品線上,能否集中全力打造“爆款小業態”;標準化程度上,能否突破現有品牌在“活魚到魚片”的出品效率、標準化方面的瓶頸;品牌價值輸出上,能否搶先占領消費者心智,將是領跑市場、決勝品類的關鍵。
中國互聯網第一份
基于真實交易數據的行業報告
《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
訂閱方式
也可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訂閱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師麗丹視覺|尚冉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井格火鍋營銷|國民最愛小吃|西貝新戰略 奇葩龍蝦店名|餐飲軟件|餐飲店“掃地僧” 餐廳“走光”|領導力法則|桌椅擺放技巧 味蜀吾變臉|Slogan創意法|中國“味都” 鮑師傅背后|小一班學習報告|餐飲界“眾泰” 原餐飲首富|高顏值餐廳|海底撈新菜單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0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