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里、騰訊,到百勝、海底撈……都在看。
也 可 點 擊 文 章 底 部 閱 讀 原 文 進 行 訂 閱
第 1316 期
把一袋面粉從80元賣出8000元,把一碗面從3塊賣到8塊的啟發:
1.變“價格競爭”為“價值競爭”;
2.創新不是“做更好”,而是“做不同”;
3.別總盯著同行,去征服消費者吧。
”
■李三年
1
變“價格競爭”為“價值競爭”
▼
你知道嗎?快消巨頭統一,50年前其實是一家賣面粉的企業。如果一直賣一款面粉、或者賣一瓶飲料,其實是很難成就一個食品帝國的。
怎么辦?統一有一個很明確的方向:提高產品價值,變價格競爭為價值競爭。
據原統一企業素食群兼糧食群群總經理謝志鵬介紹?
這也是統一企業創始50年來所走過的產品導向上的轉型升級之路。
我們發現,在過去的50年,統一以面粉為起點,逐步進行多維度的市場擴張,先后做了面粉、油脂、方便面、飲料、牛奶、烘焙等十多個行業的產品,有常溫、有低溫、也有冷凍。
同時,統一還在做一個垂直的整合,對其產銷力量進行集中和聚焦。在臺灣,約5000家7-11的便利店是統一在做,大家喜歡的星巴克也是統一在做。
值得一提的是,在臺灣,有一個非常出名的網絡書店叫《博客來》,《博客來》最主要的交易方式就是到7-11統一超市取貨付現。
發展商超,使產銷一體,用一個非常強大的渠道引爆業績。這是一個有特色的發展模式。
2
創新不是“做更好”,而是“做不同”
▼
2016年,國內的方便面和飲料市場都有一定的下跌,為什么?很多人認為,是因為經濟下行,是因為同質化,是因為價格競爭。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的理由。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真正的原因是,企業在產品開發的時候,并沒有去觸動消費者的需求。這些產品并不是消費者需要的健康、新鮮、有話題性、好吃又好玩的產品。因此,在消費倒逼的市場重分配中,當然就被迫降溫了。
2016年,統一方便面逆勢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貢獻最大的是旗下高端品牌 “湯達人”。為什么?它抓住了中國社會消費升級的大趨勢,符合現代年輕人的代餐需求,更因為它做到了“不同”。
湯達人定位中高端,一包要賣7.5元以上,在市場一眾以3元左右低端產品為主的格局中,形成了明顯的差異化。
同時,它有一個獨特的賣點:當所有方便面的調味包都是粉包時,它選擇了湯包。用大骨、蔬菜、水果熬,泡出來的湯不是醬油色是乳白色,跟拉面館吃的湯頭一樣。這也是滿足消費者健康性、便捷性需求的一大賣點。
當然,企業要通過“做不同”進行轉型升級,需要研發創新層面的支撐。
3 別總盯著同行,去“打敗”消費者 ▼ 一切的轉型和升級,都是圍繞市場需求發生的,滿足需求,或者引導需求。那么,市場需求由誰來決定?當然是消費者。 這個問題看起來非常明確。但事實上,很多企業卻不能真正認識到這一點,他們習慣從競爭對手身上去找突破口,這是一個很常見但又非常低級的錯誤。 企業要轉型、要升級,首先必須明白一點:我們的競爭對手不是同行,而是消費者。所以,別總盯著同行,去“打敗”消費者吧。 怎么理解這句話?如果看到的只是同行,那結果就是同質化,就是山寨,就是價格競爭。市場競爭不是零和博弈,更不是同質化產品的價格競爭。以消費者為中心轉型升級,從價格競爭到價值競爭的轉型,才是企業制勝的根本。 其實,在整個食品市場,消費趨勢一直在改變。 從六七十年代的“吃得飽”,慢慢變成“吃得好”; 后來,消費者要求“吃得健康”; 現在,很多人又要求“吃得天然”、“吃得有文化”。 這幾個消費需求的改變,才是企業轉型升級的最基礎也最重要的參考。 最后,回到餐飲業,用內參CEO秦朝在《秦朝餐見》中的幾句話做為結尾: 消費升級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品牌化消費,也就是消費者會首選有品牌形象、品牌感覺、品牌口碑、品牌個性的商品和商家進行消費。反之,將很難獲客。 大量偏老化、低段位、同質化的餐飲業態會繼續被淘汰,這種痛苦還將持續至少兩三年。 來源:食經濟(ID:shijj21)
中國互聯網第一份
基于真實交易數據的行業報告
《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
訂閱方式
也可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訂閱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王艷艷 視覺|陳曉月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奇葩龍蝦店名|餐飲軟件|餐飲店“掃地僧” 餐廳“走光”|領導力法則|桌椅擺放技巧 味蜀吾變臉|Slogan創意法|中國“味都” 鮑師傅背后|小一班學習報告|餐飲界“眾泰” 原餐飲首富|高顏值餐廳|海底撈新菜單 上市餐企|特勞特定位法則|餐飲跨界玩法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0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