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董克平看來,在中國,吃不僅有著“以食為天”的自然意義,也有著“以食為綱”的政治文化意義,同時,它更是中華禮儀的發軔之作。中國飲食正是通過它一日三餐的日常教化,把中國人形而下的物質生活和形而上的精神文化聚在了一處,也把中國人聚在了一起。 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中國人解決了溫飽問題,飲食文化也有了長足的發展,用短短四十年就走完了西方幾百年的路。這一時期與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同步的,中國餐飲業也取得了蓬勃發展。對這個進程,人們有著多種形式的描述與記錄。 《味道的傳承 影響中國菜的那些人》就是記錄當代中國餐飲的一次記錄。 “我們這次選取一些人和他們的代表菜,用圖書的形式回顧中國餐飲業的發展,找到中國味道發展的脈絡,以求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飲食的傳承留下一個記錄。”他說。 在這套書的第一季——《味道的傳承 影響中國菜的那些人》中,大董、屈浩、蘭明路、周曉燕等大師將會率先登場,而在未來,這套書的內容涵蓋將會更加宏達、廣泛,寫到的大師也會更多。 在8月8日的新書發布會上,董克平透露:“可能會寫到六七十,甚至八十位。”屆時,這套書將成為中國美食傳承與創新的一次全景式記錄。 (購書鏈接戳“閱讀原文”)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真真 18037518262(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