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黃牛,不網紅。
自2016年杏花樓推出咸蛋黃肉松青團起,青團排隊業務便被正式納入黃牛的全年工作計劃,接頭暗號為:青團要伐?
據悉,去年頂級黃牛可靠此月入8千,而今年的青團大戰已經進入尾聲,戰況如何?我們一起來看。
餐飲老板內參 小鴨子/文
流心爆珠、小龍蝦、酸菜魚、雞絲培根、乳酸菌……這些奇葩口味青團,是今年青團大戰的新主角。
從傳統的豆沙、蓮蓉餡到現在,爆紅短短3年,青團就已演變出幾十種口味,甚至變身為黃團、粉團,可謂是社會主義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都能搬。
◎表格資料整理自網絡
根據淘寶統計的數據,今年的奇葩口味中,最受歡迎的是香辣小龍蝦青團,雞絲奶油、流沙爆珠、乳酸菌也擠入榜單,成為 top4的一員。
除上述的青團大戶外,肯德基、喜茶等也推出了青團產品蹭熱點。
肯德基青團售價28元/4個,咸蛋黃肉松口味,而喜茶同樣推出了咸蛋黃肉松口味——只不過是以冰淇淋的形式,撒上肉松,在全國范圍內限時銷售兩天(4.4~4.5),而一甜一咸兩種口味的青團包,則會在清明后,成為東南地區的常駐。
◎規格分2種, mini售價6塊
再看消費者這邊,上海人民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大排隊,而黃牛也迎來了工作量的飽和——據悉,杏花樓蛋黃肉松每盒售價仍保持50塊/盒不變,排隊高峰隊伍長度超過50米,10點半開始售賣,早上5、6點便有人去排隊,如果從黃牛手上購買,則需要為每一盒加價10~50塊不等。
◎杏花樓今年排隊盛況,圖自新華網
宏觀來看,參考百度指數,青團的熱度又一次超越去年,呈現上漲的趨勢,并已經在這兩天達到了今年的峰值。
◎圖自百度指數截圖
聲量有了,銷量如何?
雷聲很大,雨點怎么樣?
先看上海地區,清明這一周,杏花樓日均銷售的咸蛋黃肉松青團超過了1萬盒,新推出的雞絲培根每天也有5000盒。為了讓產品觸達更多消費者,杏花樓采取了限購措施,每種口味每人限購4盒。
另一家老字號王家沙的青團,從今年正月初五便上架了青團,每盒六個,價格在30~48元不等,清明附近這一周,每天可賣出18萬只。
在北京,青團也大受歡迎。
一口氣推出8個口味的盒馬鮮生,給出了這樣的數據:進入青團銷售季后,最高每天賣出一萬個,越接近清明節,銷量越高,甚至有一周出現了近五倍的增長。其中的爆品為流心爆珠,占到銷量的一半,于是線下店不得不進行限購:周末每人限買一盒。
◎流沙青團,傳播性極強
而主打北京傳統小吃的護國寺小吃店,也感受到了青團的火熱——起源店的王經理接受《北京晚報》采訪時透露,店里的青團當天烹制,當天銷售,每天的銷量近2000個,比去年同期差不多翻了一番。
盒馬工坊負責人張千接受浙江商網報道時則表示:“如今賣到西北、西南、兩廣等地,受歡迎程度遠超想象和預估,一天賣出三天的量,走出江浙滬包郵區后,青團相比去年同期銷售量翻番。”
目前,不只是餡心、原料跟不上,連“青團”最重要的原材料麥青汁,實際所需量也是供應量的5倍,“今年冬天會提前承包麥苗地,為來年的麥青汁提前做好儲備。”
根據淘寶發布的青團大數據,青團這種來自江浙一帶的節氣食物,已經走出包郵區,攻占了北、上、廣及以成都、武漢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下一步便是西向山海關,北向黑龍江——俄羅斯人吃青團,指日可待。
憑什么是青團?
青團到底是什么?籠統地說,只要是以艾草汁(也有地區用其它綠色菜)混合糯米做皮,里面包裹上餡料,都可以被認作是青團。
短短3年,青團從聲量、銷量都呈現出了指數增長,并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還將持續增長——為什么是它,這個小小的團子,到底憑什么?
1. 群眾基礎好
如果你仔細想想,便能明白青團在中國擁有多么龐大的群眾基礎。
艾草分布廣泛,除干旱與高寒地區外,你幾乎可以在全國各地找到它——由此,它也出現在全國人民的食譜中,只是名稱不同,結構與做法大同小異。
浙江的艾青果,奉化的米鴨蛋,湖州的清明果,四川的草粑粑 ,客家的艾米果,福建的秋菊果、包糍,湖南的篙菜粑粑,其實都可以被歸入大青團家族的范疇——也就是說,對于全國大部分地區的人而言,青團并不算是新東西,接受度極高。
◎蒿子粑粑|圖自豆果美食
2. 賞味期短
賞味期段,是青團一個很重要的特征。
用于做青團的艾草只在每年春季生長,清明節后不久便不能再食用,因而自帶了限量版基因,更方便的是,消費者因為習俗等文化原因,幾乎是天然就明白青團有時效性,從而自我植入了“錯過就要等明年了!立刻剁手!”的念頭。
我們常說品牌是什么,品牌其實是一種本能反射,比如想到海底撈,就想到服務好。從這個意義上說,青團可以說是一種天生自成品牌的食物。
◎ 艾草
3. 包容度高
再看青團本身,皮并沒有強烈的氣味或味道,吃起來僅有些淡淡的苦味,就如包子、餃子等食物一樣,包容度極高,為餡料的創新留足了空間,而新奇餡料的出現,則很容易引發話題度,點燃市場——其實青團的進京史,已經超過了6年,直到新口味的出現,才開始爆發。
“去年熱出的青團試賣過,發現北京人民對于新事物的接受度非常高,當時的腌篤鮮青團一下子就賣斷貨了”,盒馬工坊餐飲研發負責人黃海飛向《中國商報》介紹,“北方人并不是不能喜歡青團,他們只是需要更加‘新奇特’口感的美食。”
◎腌篤鮮青團,腌篤鮮原為上海傳統菜色
結語
目前看來,與其說青團是一場大戰,不如說它是一場狂歡:節日性非常顯著,市場處于高速增長期,大品牌并沒有交戰的意識,單看餐飲行業,更多的老板還是將它當做一種刺激消費者的手段。
在小紅書、抖音、微博等等平臺上,青團的話題度和討論量都極高,一個有趣的發現是,相對于青團本身,“青團吃甜還是吃咸”擁有更高的熱度——由此看來,在來年的青團狂歡中,如果你想借此來刺激消費者,那么最好讓他們吵起來。
◎圖自微博
·end· 統籌|段明珠 編輯|王梅梅 視覺|王梅梅
內參熱門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1點點不進則退|小龍坎造節|64家餐廳迎賓測評
呷哺2018財報|“黑店”不行了|如何做好熟客生意
年賺7000億超市|海底撈首份年報|最能搞事火鍋
商務合作:明明:18689669219(同微信) 宋宋:15801484702(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4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