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導讀:如果沒有克拉克的出現,今天的麥當勞,可能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或許,它早已消失在上個世紀。
和大部分餐飲品牌不同,麥當勞是由迪克和莫里斯兄弟倆創立,但推動其成為世界最大的快餐帝國的,是一個叫做雷·克拉克的領導天才,也就是現在公認的“麥當勞之父”。
當年,麥當勞差點成了餐飲界的一個過客
麥當勞是由迪克和莫里斯兄弟創立。
1937年,兄弟倆就開起免下車餐館,后來又建立起了快餐店的雛形。
在20世紀50年代,餐館年收入達到35萬美元,利潤回報高達10萬美元。他們的漢堡包店成為全美國最賺錢的餐館之一。
這促使兩人萌生出“特許經營餐館”的新理念,他們花費數年,才找到50個買家,最終真正開業的只有10家。
他們的第一家特許加盟店店主,想把自己的餐廳也叫做麥當勞,兄弟倆的反應居然是:“有這個必要嗎?麥當勞毫無名氣啊。”兩兄弟懂得如何經營單店,但他們有限的領導力和視野限制了他們去成就更大的事業。
雷·克拉克則不同,他發現了麥當勞的驚人潛力,奮力爭取買下特許加盟店的經營權。
之后,他快速組建團隊,建立組織,想要把麥當勞打造成全國性的連鎖餐館。在1955年到1959年期間,克拉克已經成功開設了100家餐館。又過了四年,全美已經出現了500家麥當勞。
1961年之后,克拉克從迪克和莫里斯那里買下他們的所有權,最終把麥當勞發展成為遍布全球的大型企業。
領導力決定辦事效率,辦事效率決定企業影響力
看,同樣一個麥當勞,由不同的人執掌,差別就這么大。這個事情可以被形象地概括為“蓋子法則”。
蓋子法則:鍋里的水總漫不過蓋子,領導力就像一個蓋子,它決定了一個人的辦事效率。一個人的領導力越低,限制其發揮的蓋子所處的位置也就越低;相反,一個人的領導力越高,蓋子所處的位置也就越高。
可以用一幅圖來說明。
在這種條件下,想要提高辦事效率,有兩個方向可以選擇,要么把自己的成功程度修煉到10級,要么努力提升自己的領導能力。但回報遞減法則告訴我們:要完成最后兩個級別的跨越,你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換句話,為了提升這20%的辦事效力,你可真得拼了命才行。
不過,如果你維持自己的成功程度不變,努力提升自己的領導能力到7,結果就會像下圖一樣有很大改進:
很明顯,提高了領導能力后,你基本上不需要在成功程度上有明顯的躍進,辦事效率就比之前有了600%的提升,領導力的乘數效應可見一斑。
那些出色的領導者,都具備什么超能力?
衡量領導力的真正尺度只能是影響力,不可能是其他的任何因素。有些人之所以會成為成功的領導者,有以下因素發揮了重要作用:
1、性格——他們是誰
真正的領導力往往源于一個人的內在。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往往會讓人們能夠真切感受到他性格中深層次的東西。
2、關系——他們認識誰
要想成為一個領導者,就必須得有人追隨你才行,這往往需要你去發展一些人際關系。只要能夠認識恰當的人,并適時與他們建立起足夠全面的人際關系,你就能夠成為組織里真正的領導者。
3、知識——他們知道什么
信息對于領導者來說至關重要。你需要掌握事實,了解動態變化的因素和把握好采取行動的時機,同時還要對未來的發展有遠見卓識。
4、直覺——他們感受到了什么
領導者不僅要掌握把控數據的能力,還要具備應對眾多無形因素的能力。領導者會試圖去識別和影響一些無形的因素,比如精力、士氣、時機以及動力。
5、經驗——他們去過哪里
你在過去面臨過的挑戰越大,目前的追隨者愿意給你機會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6、過去的成就——他們做過什么
對于追隨者來說,沒有什么比良好的過往成績更有說服力。你取得的每一次成功都會讓你的追隨者們更加相信你的領導能力,并因此更愿意聽從你的指揮。
7、能力——他們能做什么
對于追隨者們來說,領導者的能力就是他們的底線。他們想要知道你能否帶領團隊走向成功。人們愿意聽你指揮,承認你是他們的領導者,最根本的原因就在這里。
有一個關于領導力的諺語:“那些自以為是的領導,但卻沒有追隨著的人,只不過是在說大話罷了。”
當今企業的競爭,拼到最后,都是組織力,而組織力的核心,是領導力。不妨按照本文提到的7個因素進行自我檢視,或許你在企業中的地位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微信號: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長按二維碼,可訂閱《餐飲視界》
-搜羅世界上最具創意的餐飲-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我們不能保證每天堅持原創文章,因為一個團隊的知識和力量是有限的,無法滿足全國餐飲人的品牌在成長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所以精心優選了全國優秀的營銷觀點及方法,希望這些是有價值的,能幫到大家,也期望我們能成為伙伴。
《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本文來源: 水木潤澤
編輯:Kimberley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