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過雙11行業冠軍榜單,預測餐飲業未來10年的趨勢

    12號凌晨,京東和淘寶雙雙破1000億的圖片刷爆朋友圈。

    各種流弊的標題:

    “我國地大物博吧,貓狗大戰都過千億。”

    “新中國四大發明,排名第一是電商。”

    “史無前例的社會化大協同與全球商業未來。”

    顯示出電商購物早已成我們的生活方式,每年電商消費數據大幅增長取決于:

    三線以下城市,移動互聯網滲透率、居民購買力增長;

    企業供應鏈能力、物流產業配套能力;

    幾大電商平臺營銷能力協同共振的效應;

    作為顧客、消費者我們可以趁著雙11的全民狂歡,瘋狂剁手買買買,在享受100塊當200塊花的時候,順道幫助廠家去庫存,拉動全國消費指數,早日實現中國夢。

    作為經營者,我們要看到現象背后的本質。

    這是三張雙11當天,三大行業銷售排行榜。

    透過兩大電商平臺淘寶、京東單天雙雙破1500億,以及觀察雙11冠軍榜單,這些數據背后隱藏著什么樣的大趨勢。這些趨勢對于有野心的經營者意味著巨大的商機。

    奕宏作為餐飲產業的研究者,品類戰略的研究者,來談談我對未來餐飲業兩大趨勢的預判。

    外賣成為新賽道

    今天電商賽道成為主流購買渠道,預示著“外賣”五年內必將是萬億規模的新賽道;

    三年前,我就預判外賣之于餐飲,就像電商之于零售。越是因為我們傳統線下餐飲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低,所以餐飲在線化、零售化趨勢到來之際,就會有更大的爆發力量。

    資本的瘋狂押注美團外賣、餓了么、百度外賣平臺,補貼大戰加速消費者對外賣行為的強化;

    中國勞動力相對西方依然偏低,讓外賣成本不至于高到離譜;

    線下餐飲供給不均衡,商業地產價高、質低、難尋,線上品牌相對不受場地限制;

    消費者被電商培養起來的在線購物習慣,領先全球的移動支付便捷性。

    這幾重要素共振,外賣必將是趨勢,而不會是流行,上萬億的規模只是時間問題。

    前兩天一家頂尖投資機構合伙人來咨詢我對純外賣品牌的投資意見。我也在此分享給各位。

    1. 純粹的外賣品牌,大多在靠平臺紅利期,快速放加盟消耗平臺紅利。

    因為他們知道紅利期會非常短暫,絕不會像淘寶有5-10年的紅利期,原因很簡單,移動購物滲透率比pc互聯網時代滲透率更快,平臺教育成本更低和培育市場速度更快;鑒于紅利期極短,打價格戰的品牌沒有前途;打持久戰需要極強的品牌能力和供應鏈能力;

    2. 食品安全是懸在外賣品牌上的一把劍,平臺為了自己的安全,隨時會干掉那些不安全的品牌。這個從另一方面看到監管變得更加容易。提醒各位賣家,平臺早期粗放地容忍不安全品牌,不代表持續地容忍。想走得遠,一開始就要規范化;

    3. 傳統線下連鎖品牌在外賣上更具優勢,關鍵是他們要開始重視,不要單純把外賣作為一種補充,而是新物種、新品類、新生態。在這個領域里,誰先有品類品牌意識,誰懂得開創外賣新品類,誰將贏得未來。線下連鎖品牌,今天要學會的不僅僅是外賣技巧,而是要有打造獨立外賣品類品牌的前瞻性思維。

    品牌品類為王

    品類品牌為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強者恒強,品類戰略是企業競爭第一戰略。

    我們來看三個最具代表性的行業,手機、小家電、食品。

    ?手機?

    手機前七名完美詮釋了品類戰略的成功。

    第一名 蘋果 攜iphone8,iphonex新品上市,智能手機開創者,當之無愧的品類王者;

    第二名 小米 所謂的互聯網手機,本質是搶占了“性價比之王”這個品類特性,小米是完美對立蘋果開創的品類品牌;

    第三、第四 榮耀和華為 華為采用雙品牌戰略,搶占“科技領先”的心智,榮耀主打年輕市場,華為主打商務人士,成功穩居第三;

    第五、第六 vivo、oppo同樣是一個集團的雙品牌,搶占“拍照手機”心智,晉升前七;

    三星居然跌落出前七,除了前兩年的安全危機,恐怕跟找不到一個詞來定義三星有關。三星要小心,不要掉入諾基亞的陷阱。

    ?小家電?

    再看小家電行業。

    第一名 美的美的比較特殊,是一個全品類品牌,憑借強大的渠道優勢和供應鏈優勢、傳播優勢,獲得第一。

    第二名 飛利浦飛利浦在中國就是以小家電為核心,占據第二不出意外;

    第三名 科沃斯 排名第三的科沃斯,很多人在三年前根本不知道這個品牌,這是掃地機器人第一品類品牌,絕對的開創新品類的黑馬;

    第四名 戴森 無線吸塵器、無扇葉風扇、電吹風品類的開創者,每一個產品都比同類產品貴幾倍,但已成為中產家庭的標配,消費升級中新品類占據了極大優勢;

    第五名 九陽 豆漿機的代表,盡管今天也延伸到其他的小家電品類,但買豆漿機,首選九陽;

    第六名 蘇泊爾 電飯煲、電壓力鍋的國民第一品牌。

    第七名 小米 小米小家電進入第七,成績一般,但可以看出小米在復制“美的”全品類之路。小米的打法是圍繞人群做全生態,唯一失策的是一開始品牌矩陣沒想清楚,過早透支了小米的品牌。后來在新品類中啟用了新品牌,但是總體品牌矩陣還是混亂,不過因為同行競爭維度不如他,所以他構建的生態漸漸長成。(對于99.99%的創業者,小米生態鏈戰略不具備可復制性。)

    ?食品?

    最后看和我們餐飲最接近的食品行業。

    第一名,三只松鼠 互聯網堅果第一品類品牌;

    第二名,百草味 定位趣味零食探索者,得益于互聯網先發優勢;

    第三名,茅臺 白酒王者,醬香型老大。不過進食品前三出乎意料,中國真的全面進入中產時代;

    第四名,良品鋪子 線下零食渠道品牌,看來線上線下融合完成的很好;

    第六,五糧液又是白酒,濃香型老大,再次看到品類之王的威力;相比較,綿香柔和的洋河排名第九,洋河還要想辦法擴大綿香型白酒品類的份額。

    第十,大益茶 大益茶進了前十,大益是普洱茶品類的代表,也是茶葉里少有的有品類品牌意識的企業。

    在這幾個充分競爭的行業里,我們看到了品類品牌的優勢。

    盡管中國城市存在較大級別差,互聯網在各個領域滲透率不同,但是不同行業的獲勝者幾乎都是品類的開創者、或者是品類(產品)創新,或者是渠道創新,無一例外。

    那么我認為這個規律同樣發生在餐飲業,相信大家不會反對。因為盡管行業不同,但市場相同,我們同樣是面對今天的中國消費者,只是餐飲業的競爭還沒有真正進入到規模化、寡頭化、品牌化而已。

    我們今天依然會因為就近原則,隨便選一家餐館。就像我們十年二十年前,還會選擇一個地方家電品牌,或者依然會買一些個性化小店的服裝。而今天,伴隨著各個行業從分散到集中,我們80%以上的消費選擇都趨于各個龍頭品牌。

    全球趨勢如此,全行業趨勢如此。

    我不反對個性化,但是在商言商,那只會是個生意,絕不會是一個事業。

    發生在家電、食品、服裝等領域的品類品牌化、規模化、連鎖化趨勢,正在發生在餐飲業當中。

    再過10-20年,我們的收入只會越來越高,我們一定都會選擇更安全、更健康、更衛生、更具品牌優勢的品類品牌餐廳。這一點,大家不妨去美國、日本走走就可以看到。

    要么品牌化,規模化,要么個性化。中間地帶,沒有生存價值。

    對于當下的餐飲人來說,順應時代趨勢,開創并主導一個品類是最重要的戰略!

    四期爆滿,第五期<餐飲品類戰略導航班>開啟報名!

    導航班詳情請加微信:

    13121862750 / 13121862875

    或長按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

    點擊閱讀原文獲得更多信息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門頭戰略余奕宏,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6989.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1月13日 21:31
    下一篇 2017年11月13日 22: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