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粉節”為什么能爆發出15億的勢能?

    轉自互聯網(抱歉找不到原文出處了)

    前幾天母后指名要個紅米NOTE,我找小米的朋友要F碼,聊起4月8日米粉節,他問我覺得米粉節當天能出多少銷售額,我按去年雙11當天小米的銷售額DOUBLE了一下,覺得能到10億就頂天了。他說他估算估計得過13億,光為米粉節一天備貨的手機就過百萬臺了,配件也肯定有億元級別得量。我說很難,京東去年618當天銷售額也就這數吧,天貓雙11整個手機類目銷售數量也沒到百萬臺。

    于是我們倆打了個小賭,我要賭贏了回頭他個人再送我一部紅米NOTE高配版給父皇用,他要賭贏了我請他敞開吃一頓雕爺的薛蟠烤串。打賭的結果居然是我馬失前蹄,欠了丫一頓薛蟠烤串。不過130萬臺手機15億這個數字確實出乎我意料,因為畢竟單品牌少SKU再大力度的促銷,也無法與618和雙11這種平臺型大促的多品牌多SKU的動員力和社會關注度相提并論。而小米作為少SKU的單品牌為主,一場大促能賣到這個數字,只能說其品牌的關注度積累和銷售勢能爆發力強悍到可怕。

    雖然輸了某賤人一頓薛蟠烤串,但母后拿到紅米NOTE的心花怒放,這個其實很觸動我,這幾個月我送了好幾部紅米給人,這個產品我越琢磨越有意思,甚至認為紅米是小米發展歷程的豹變也不會過,小米手機陣列+紅米手機陣列在1999-699元區段的每一個價格節點上都有了有力布局。去年雙11前后寫過兩篇閑扯小米(分別在此、在此。),今天就再來一篇補齊米三篇吧,寫寫去年底直到米粉節我對小米最感興趣的幾個話題點。

    首先說說紅米系列,先說我個人對國內消費市場大盤的一個判斷:未來幾年,具身份屬性的流通品都會呈現M型結構。以手機為例,諸如蘋果三星這樣4000元以上的高端品牌和產品還是會保持增長,而其它安卓廠商的旗艦機價格將下探到2000元以下(這個價位是小米旗艦機錨定的),更便宜的千元機將會大行其道,2000-4000元價格段的中端市場則會崩塌。

    而從產業技術發展曲線上,安卓現在的問題是性能有過剩趨勢,平心而論對于包括我在內的很大部分普通用戶來說,放在靜態的時間來看MTK 8核的性能已經基本夠用了。多年以來各大廠商炫肌肉式硬件升級就如同軍備競賽一樣越來越失效,單純的硬件參數亦將越來越不能打動大眾市場用戶,而且IT產品進化成消費電子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去IT化和廉價化(當廉價化到一定程度后再往下打價格戰的效果會越來越衰退)的過程。

    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打動對硬件本身沒有特別多追求的大(小)眾(白)用戶必須依靠可感知的產品性價比整體體驗:硬件能做的事+軟件交互的使用友好度+品牌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是行業媒體/KOL和線下分銷/運營商渠道,而是社會媒體關注度和用戶之間的螞蟻雄兵式口碑傳播力)。誰能在千元機市場提供最佳的可感知產品性價比整體體驗,誰就有機會獲取增量市場和存量市場的勝利果實:增量市場即大量還在使用塞班和功能機的中老年人和三四五六級城鎮消費者;存量市場即幾千萬臺山寨機/準山寨機的存量轉移。至少現在看來,憑借獨特的軟件交互體驗和品牌用戶特征,紅米是最有機會引領第二波智能機換機狂潮的。

    其次說說MIUI系統。

    有很多人聊天時都問過我,怎么通過復制米式營銷來復制小米模式,我的回答是:這個問題本末倒置,好產品自己會說話,營銷只是放大器。營銷=有邏輯成體系的方法論+對產品的理解和詮釋+針對目標受眾心理和行為學的靈活創意點+不走樣不變形的執行。一個產品的成功,30%取決于定位,50%取決與產品,20%取決于營銷。所以,在產品實現度不夠高的時候,暫且忘掉營銷吧。

    說回來手機產品,價格錨點被市場或所有廠商一起定死了,可騰挪空間相當有限;硬件是標準化的東西,且高度受制于價格,工藝和優化也屬于常量,大幅的領先也不太可能;那么這里面的唯一的體驗變量就是系統軟件,而搭載MIUI的紅米為用戶提供了超過其它品牌同價位同配置產品的使用體驗,MIUI正是紅米最大的性價比溢價。MIUI是我選擇小米手機的第一要素,小米的用戶都知道MIUI好用,就算不選擇小米的人對MIUI也都基本是認可的。我自己在使用MIUI的過程中邊體驗邊總結,站在純用戶的角度給它的評價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我把系統ROM分成四個維度:好看;好用;易用;適用。拿好看來說,MIUI在個體的視覺較高水準和整體風格的統一一致性掌握的很好,圖形圖像的細節表現恰到好處,界面交互的友好度到位,動態效果的互動切換自然舒服;從好用的標準,其功能和內容既豐富又實用,且不繁雜混亂無畫蛇添足。

    舉個例子,小米的云服務是可以備份WIFI的,換機或重置系統后之前登錄過的多個WIFI和密碼會自動連接無需再次選擇和輸入;從易用的角度,對安卓的深度定制簡化了安卓的層級,通過把邏輯可視化實現了安卓的“傻瓜化”,讓“DON’T MAKE ME THINK”的小白用戶感到無比貼心和人性化;最后是適用,包羅萬象最大程度的滿足了不同的人之間不同的個人喜好和需求。我個人使用MIUI最常用的三個功能分別是短信置頂,定時短信和開關欄一鍵截屏,而我一位也使用MIUI的朋友最常用的三個功能則是應用加鎖,遠程管理和快速呼出手電筒。我們倆的使用場景截然不同,他使用手機辦公所以有些應用需要加鎖,有些文件需要從手機FTP上傳到電腦,而快速呼出手電筒則是因為他下班晚,出門的時候外面沒燈漆黑一片,所以他需要快速呼出手電筒來鎖門照亮。而我的習慣是重要的聯系人短信置頂便于第一時間查找信息,有時夜里寫好短信怕打擾對方設置早上定時發出,不時截郵件和微信的圖發給需要知道的相關人等。

    每個人身處自己的場景環境,不光不了解別人的場景環境和其場景環境下需求,甚至連自己潛在的需求都無法總結描述具體提出來(包括很多產品經理們自己都會這兩個盲區),而MIUI通過眾智迭代的方式幫用戶想到并滿足了這些潛在需求,還通過大量的實用功能疊加組合,滿足了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成功的產品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不光會傾聽用戶的聲音更會探尋用戶發不出的聲音,用可感知的形式解決了那些之前用戶無法言喻的痛點,潤物細無聲。

    最后說說用戶認知。先暫且想起被我們暫且忘了的營銷。營銷和品牌的區別是什么?簡單的說:通過廣告和公關獲取的初次用戶是營銷帶來的,通過口碑傳播獲取的初次用戶和重復購買的二次用戶是品牌帶來的(對于口碑新客和復購老客,營銷也有部分隱性作用)。因為我自己是小米的忠實用戶,所以在微博上有時提起小米,經常會有認識不認識的小米用戶來評論下,內容基本可以分為三種:自己覺得MIUI好用離不開了;給家里人買的都是小米;想買小米的新產品沒有買到問我有沒有F碼(昨天還有好幾個個粉絲說要給家人買紅米NOTE米粉節沒搶到,其中有個是給80歲的外公買,請小米的朋友看到給我個F碼我好給他)。

    網上的米粉給我最大的感受:比較溫和理性,并不迷信小米品牌而是真心喜愛產品,亦不主動攻擊其它品牌。而生活中我認識的小米用戶,大多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不張揚,沒那么多“非此即彼”的觀點和態度,不搞機,用個手機只是想簡單輕松省事省心。網絡上給他們打上“小白”或“屌絲”的標簽(其實也有部分已經脫離了身份炫耀物而單純追求產品好用的“愛好者”和“精英”用戶用小米)。在以往傳統的營銷中,除了沒有身份標簽的標準快消日用品外,沒有商家傾聽他們的聲音,沒有商家重視他們的需求,沒有商家給予他們尊重,只是把定義好的“高大上”或“性價比”產品簡單粗暴的塞給他們,甚至到現在絕大部分商家還是一樣在認知上忽視他們。可實際上正是這個既龐大又沉默的小白/屌絲群體,才是整個社會的運轉和流通的支撐主力,他們背負著各種生活壓力,卻沒有像那些中二癥們一樣激烈的牢騷抱怨,坦然平和的面對生活。小米其實服務的正是這樣的用戶,尊重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被重視和關懷,給予他們簡單的快樂,市場自然回報給小米奇跡式的成功。而在那些不喜歡小米的人眼里,小白/屌絲都是被小米饑渴營銷忽悠的腦殘粉,其實是這些人自己想復雜了,不能理解那些簡單的快樂的需求。我認為,任何品牌和品牌的擁護者,都有熱愛并捍衛自己品牌的權利,亦有不喜歡其它品牌的權利,但絕對沒有鄙視其它品牌用戶的權利。奕宏點評:這段文字絕對是對中國目前草根市場和普通消費者最精準的內心洞察,得屌絲得天下,大家喊的震天響,理解的有幾人?

    講明白上面三點,基本就能理解為什么米粉節能爆發出如此的勢能。作為依托互聯網進行迭代開發;用戶溝通和線上銷售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小米有很強的獨特先進,這是產品基礎、品牌勢能和用戶經營三位一體的結果。另外在技術層面,小米應對“波峰銷售”的電商前端流量支撐能力和后端訂單處理能力,快速物流能力(日出倉量和順豐/如風達的高度配合及個性化服務)甚至客服體系的承接應答響應等保障也至關重要,都很強大,這里就不贅述了。

    前陣不少知名手機廠商在平面設計和文案策劃上山寨小米,各種“美好體”無論從創意策劃還是設計都看得慘不忍睹。好歹也都是本土一二線品牌,這么做不損害積累多年的品牌么?米粉節當天,更有小米學徒順路搭車同期搞大促,連微博促銷文案都照抄小米,雖然促銷效果必然亦有斬獲,但為何不能形成與自己用戶溝通的語言和方式,創立屬于自己品牌和用戶的狂歡日呢?就像618永遠屬于京東,雙11永遠屬于天貓,雖然大把同行順路搭車,但畢竟不是主角,當天最風光的那個永遠不是自己。現在的本土手機界很有意思,既像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又像中東戰爭,小米就是活脫脫的張無忌和以色列,其它本土廠商則是六大門派和阿拉伯國家,如果沒搞明白對方的核心競爭力,只能打一次輸一次。(突然很有米兔無忌左手旗艦倚天劍,右手紅米屠龍刀的畫面感)奕宏點評: 最恨這幫SB,沒頭腦只會抄襲,還做市場營銷。這都屬于沒有職業道德的,拉出去直接槍斃,你們同意不?

    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我說:品牌與零售的市場差別是什么?零售的市場在競爭對手的碗里,品牌的市場在目標用戶的心里。

    微博:@行者奕宏微信:xingzheyihong公眾號:行者奕宏粉絲經濟群: 346093496

    首創《8小時打通粉絲經濟》訓練營,首期已經開營。更多了解可加入粉絲經濟群。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門頭戰略余奕宏,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7296.html

    (0)
    上一篇 2014年4月17日 03:31
    下一篇 2014年4月17日 13:3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