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奕宏說到可口可樂的社交敗局,那么它后來在老金手上是如何起死回生的呢?
今天奕宏來分享可樂這個百年品牌如何在社交網絡上找到目標人群做溝通。可樂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雖然他每年數億的廣告費,但是他的品牌訴求其實很模糊,更重要的是一個飲料,有什么可說的,誰又愿意跟一個飲料整天互動。
那么我們看看這些圖片,作為國內最優秀的社交網絡團隊又是如何做的呢
第一,可口可樂把自己昵稱為小可,這是拉近與粉絲距離的第一步;并且用各種有趣的小游戲、小調查來與粉絲互動;
第二,用圖片來溝通是可樂的必殺技,并在圖片中植入可口可樂產品形象,這樣當粉絲轉發這類圖片時,就在幫可樂做免費的品牌傳播;
第三,最粉絲,每周選取一名互動好友作為最粉絲,給予獎勵;獎品是其次的,最關鍵是把粉絲的頭像做在一個國際品牌的官方微博里,這個細節大大滴增加了粉絲的榮譽感和對品牌的好感度。
第四,借助賽事節點,熱門話題,植入品牌形象,引起粉絲關注與共鳴。下面的兩張圖片,都嵌有可樂瓶的曲線,你能一眼看出來嗎?
可口可樂的社交最大特點就是以圖片為主,而對于劃屏時代而言,人們在社交網絡上,無論微博、微信、QQ空間、人人,都是快速劃過,一張有趣味的攝影,有創意的圖片勝過千言萬語。
當然,我們不奢求每一個品牌都能做到,畢竟這是國際品牌邀請的一流團隊去運作的。奕宏拆解這個案例,也是給到大家一個思路。品牌在社交媒體上要變得有趣、有料,絕不僅僅是做抽獎轉發那么簡單的活。沒有這些日常的創意溝通、社交互動建立的可口可樂粉絲社群,就沒有去年夏天的昵稱瓶戰役的成功!
有空的時候,去可口可樂的官方微博,你會發現生活原來挺有趣ing!
點擊左上角“行者奕宏”關注、訂閱
點擊右上角圖標分享到朋友圈或微博
原創文章,作者:門頭戰略余奕宏,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