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帶火的火鍋”,端上桌直接開吃,100多平店面日翻臺最高13輪………
今天帶大家看一家特別的火鍋,以“牛肚和豆皮”為主打,獨創“骨湯+麻醬”鍋底,可以說非常個性了。
?
看起來挺小眾的,但該品牌已在全國開出近300家門店,持續紅了十幾年,至今還在不停擴張中。
?
它就是——楊翔豆皮涮牛肚。最近,餐見君和品牌創始人楊翔聊了聊,試圖揭秘品牌紅透十幾年的底牌。
?

2008年的火鍋界,熱鬧非凡,小肥羊上市,秦媽、小天鵝等重慶火鍋品牌加快連鎖布局,開啟全國擴張的步伐。而在陜西渭南,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店,低調開業。200多平的小店,裝修粗糙甚至被吐槽“大排檔”,但誰都沒想到,因全新的品類,差異化的定位,成就了以后十幾年的風光。現在,很多人提及“豆皮涮牛肚”,首先想到的就是“楊翔豆皮涮牛肚”。2008年,雖然伴隨著“中國火鍋第一股”的誕生,火鍋界熱鬧非凡。但那個時候,火鍋領域還沒有像今天這樣,普遍地聚焦單品爆品。楊翔有著二十多年中餐廚師經驗,產品研發早已自成章法。在創立楊翔豆皮涮牛肚之前,他用了7年時間,琢磨著如何才能跟別人不一樣,做到“出奇制勝”。“要找一個競爭對手沒有滿足的、市場消費者關注的需求點,然后形成差異化競爭。“楊翔認為,首先,把最具市場認知的食材,創新出新的形式,讓消費者更喜愛,就是成功。談話過程中,餐見君得知楊翔祖籍陜西,深受陜西口味影響,一開始便將火鍋與地方飲食文化做了結合。陜西人愛涮牛肚,就像成都人愛烤腦花,是根植在基因中的。
楊翔創業的靈感就來源于此,在他看來,牛肚的大眾認知度極高,而且可烤可涮,搭配性強。如果把它當做門店主打產品,是不需要教育市場的。關鍵是,如何把最普通的食材,做到與眾不同,才能吸引大眾的眼球。“既然牛肚是葷菜,那就選擇一個素菜組cp;既然這里的消費者喜歡牛肚蘸芝麻醬,那就在鍋底也加入芝麻醬;既然大家都在做麻辣火鍋,那我就做融合。”楊翔總結說,能讓消費者記住的,要么是第一,要么是唯一,自己要做就做唯一。比如鍋底講究融合,既有麻辣火鍋底料,又考慮當地人的飲食習慣,加入骨湯、芝麻醬、調味料等。比如獨創“開鍋撒料”。這個靈感來自于陜西的油潑面,在煮熟面條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潑上辣子。而楊翔就自己研發果仁碎,在上桌前撒上一層,端上桌現場攪拌均勻,就是一種具有記憶點的創新。比如主張做“不帶火的火鍋”,解決傳統火鍋店邊涮邊吃,就餐時間長的痛點。在店里,顧客拿到菜單點餐,菜品端上來就是熟的,可直接開吃。

整個產品模式打通,楊翔用了整整七年,甚至一度辭職在家專心做研發。第一家店開在了渭南市廣場南路,一個200多平的街邊店。用楊翔自己的話說,當時窮,沒錢搞裝修,就凡事親力親為。“楊翔豆皮涮牛肚”的品牌名是自己取的,因為廚師出身,在業界也算小有名氣,就用了自己的姓名,同時用品類名突出產品特色。“想站穩一個定位,沒有竅門,就是壓倒性投入,把焦點配置到所有的角落。”楊翔說。就像“重復的話說三遍”,定位在門店各個環節的體驗和植入,也要重復三次以上。>產品上,豆皮和牛肚位于菜單核心位置,標注“主推”等字樣;

“試營業階段,周邊的住戶都是懷著好奇心理來的,畢竟之前沒見過,就想瞧瞧怎么樣。”楊翔稱自己既要當店長,還要做廚師,也是忙得不可開交,好在大家對服務也沒太在意。當然,一個新品類的出現,肯定會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說“這不就是麻辣燙,簡直一鍋燉”、“開鍋撒料太影響美感”,也有人說“便宜實惠,產品好吃”。楊翔對此看得比較開,教育市場也需要一個過程,多聽聽也能改正不足之處。比如剛開始口味不穩定,食材克數沒標準等。他認為,任何產品有人喜歡肯定就有人不喜歡,關鍵是緊抓那部分“喜歡的客戶”,因為他們才是門店的準客群。“精準鎖客,利用這部分人的口碑把品牌傳播出去、品類打出去,自然也不擔心引流問題。”
要想讓市場接受一個新品類,首先得讓市場知道這個品類。就比如,人們說到吃涮牛肚和豆皮,首先想到的是楊翔涮鍋,認為和芝麻醬是絕配,這才是成功。而品牌打出去的最好方式,除了口碑傳播,就是曝光和規模碾壓。只有當品牌規模做起來以后,看到你的用戶越多,就會認為“你就是這樣”。“坪效高、翻臺快,瞄準年輕人,打品類認知”,基于這些需求,品牌80%的門店都開在了商超,占據流量高地。店也不大,一百多平,十幾張餐桌,從進店到離店,就餐之間控制在一小時之內。側重快時尚,滿足周邊上班族、逛街的人群需求。據門店統計,100多平的店面,節假日一天能翻13輪。
門店的火爆生意,也驗證了模式的可行性。在首店積累了一定的口碑后,就有人找上門求加盟。楊翔也決定順水推舟,迅速鋪開,大面積開店,滲透長江以北的區域。目前,品牌在全國已發展了近300家店,其中有100多家是加盟店。其實,這也并不是楊翔“拍腦袋”的決定,在其品牌的發展中,有一個關鍵支撐:建工廠,解決標準化難題。“品牌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快速開店的同時,保持產品品質的穩定。特別是核心產品豆皮、牛肚和鍋底。”楊翔說。從剛開始租賃廠房,到現在的規模化,如今,其已經擁有4000多平的中央廚房,十多畝的食材加工廠。食材的量化標準也更加完善。牛肚、豆皮等核心食材,都是在央廚鹵制后,穿好串,直接運送到門店,這樣前端的效率就更高。

“實惠、平價、新穎”是網友最多的評價。據大眾點評,門店的客單價在60元左右,特別是疫情后,因其高性價比,一度成為商場生意恢復較快的。但是,當品牌占據一定的市場規模,成為豆皮涮牛肚的品牌代表,積累了一批死忠粉后,問題也隨之出現。首先是加盟把控不嚴格,傷害了品牌。楊翔說,公司每天收到很多意向加盟的客戶請求,但如何多維度嚴格把控精準篩選出合格的加盟商,同時保持日常的督導巡店,這都是難點。再者,雖說標準化解決效率問題,但如今“鮮”成為各家都追求的競爭力,楊翔豆皮涮牛肚這種在后廚加工好直接端上桌的吃法,自然引起了一些顧客的不滿。

楊翔也在反思,無論自認為自家的食材有多好,可顧客卻看不到,看不到就會不認可。他計劃新開門店要打造明廚亮灶,讓消費者現場選,廚師現場加工,增強體驗感。最后,就是不夠聚焦。比如巴奴在品牌發展中,從剛開始的“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到后來只聚焦毛肚這一個爆品,制造強關聯,事實證明,效果就很好。
而楊翔豆皮涮牛肚在13年的發展中,始終強調自己的豆皮涮牛肚、強調好湯的重要性,強調西安的特色涮鍋,想突出的太多,力量就會太散。“品牌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應了不同的打法,但中心點最好只有一個,往一個方向發力,才能打透。”楊翔說,他也在不斷學習和改進中。

餐飲品牌的生命周期,已經從5年降到3年,為什么楊翔豆皮涮牛肚能從2008年,火到現在呢?
舊即守住核心競爭力。任何活得久的品牌都要有自己的核心基因。新即新的運營思路。即讓門店運營朝著更精細化的方向走,要與時俱進,走在餐飲前面,淘汰不好的東西,融入時尚的文化,讓老顧客有再來消費的理由,不斷迎合年輕人需求。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0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