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易主、抵押、股權轉讓,粗放式管理下,導致企業十六年來“顆粒無收”;
10月18日,北京三中院發布一則價值30萬元的懸賞公告,公告稱:任何公民能提供夏建統準確行蹤并由本院成功拘留的,獎勵人民幣30萬元!提供本院尚未掌握的夏建統財產線索的,獎勵執行到位金額的10%!隨著夏建統被“老賴”事件浮出水面,因其在職期間,無為之治而面臨重組或破產的“蓮花味精”,令人咂舌。曾經的“世界第一”,歷經粗放管理、資本運作、盲目擴張等一系列無序操作,目前已是“面目全非”。
當年的蓮花味精有多火?行政單位的人削尖了腦袋往里鉆,正在課堂讀書的娃兒被父母“拖”到寫有谷氨酸鈉(味精的化學名稱)工廠學計算。1983年,河南省項城市-周口味精廠,迎來廠長李懷清。那是一個年產400噸的小企業。作為一個共產黨員、黨把他從黃泛區邊緣的一個農村娃培養成大學生,為發展經濟而拼搏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李懷清和職工一起訂了一個企業發展的“三最”計劃:在全國同行業范圍內生產規模最大、產品質量最好、經濟效益最高。在他的領導下,味精廠不僅受到國家政策支持更抓住改革開放的紅利。1983年到1997年的15年間,蓮花味精年產量由400噸上升至12萬噸,增長近300倍;產值也由945萬元增至22.3億元,為創辦之初的236倍;單廠味精產量居世界第一,國內市場占有率達43.4%。原料低,售價高,品質好,是市場上對蓮花味精得以快速發展的概括。據當時的報道稱,1983年大米原料的市場采購價為440元/噸,按4.5噸大米出一噸味精計算,其成本不到2000元,而當時一噸味精可賣到2萬元,近10倍的毛利無疑令蓮花味精“很賺錢”。借力于高速的發展進程,即使是隱居一隅,也難掩光環,蓮花味精一度成為“河南工業四大名片之一”。在項城人眼里,每月蓮花味精廠發工資時,是城區服裝、餐飲、娛樂等行業的商戶們最高興的時候。能在蓮花味精工作標志著階級的跨越,當地人都以此為傲。
兩年一個周期,一年盈利一年虧損,A股保殼的老把戲,蓮花終現原形。
1998年,河南蓮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掛牌上市,迎來發展的“第二春”。招股書顯示,彼時蓮花味精盈利水平呈增長趨勢,利潤總額年增加水平達到千萬級別。
好景不長,2001年頹勢開始顯現,蓮花味精增發新股,預測當年實現凈利潤2.58億,實際只有1.45億,只完成了56%。到了2003年,上市5年的蓮花味精開始虧損,從此之后,蓮花味精的主營業務利潤幾乎年年虧損。有趣的是從2010年開始,蓮花味精凈利潤變化曲線呈現出規律性的波動——相鄰兩年,必有一年在虧損,另一年在盈利;更規律的是,盈利一般都在兩三千萬元之間,而虧損則動輒三五億元。(根據A股退市規則,連續三年虧損的企業要被退市)翻閱年報可以發現,在蓮花味精扭虧的年份,大額的政府補助和債務重組利得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以2014年為例,當期凈利潤為2386.95萬元,而背后的政府補助高達1.66億元、債務重組利得又有4750.74萬元,當年還有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3512.26萬元。憑借政府“救濟”,資產處置以及賬務處理,蓮花味精在A股殘喘了十年之久。
味精學名谷氨酸鈉,屬于基礎調味料,算是化工原料的提取物。上游對原料的依賴性比較大,但由于玉米的價格波動較大,原材料緊缺,當時的蓮花為生產味精不僅收購本地的玉米,還遠赴東北等地區采購,導致當地的價格走高,同時拉高企業自身的生產成本。為降低生產成本,蓮花耗費七億人民幣改造生產線,原材料也由玉米更換為小麥。大批量的投入和生產,問題也慢慢凸顯。味精生產屬于高能耗,高污染產業,是食品工業中廢水的排放大戶,也是中國發酵行業的最大污染源。2003年原國家環保總局環境監察辦暗訪發現偷排污水,蓮花味精被罰1200多萬元。蓮花味精不僅是在主營業務上“大躍進”,從項城的東南到西北,還建立礦泉水廠、方便面廠、面粉廠、氨基酸廠……不夸張地講,大半個項城幾乎都是蓮花味精的產業鏈。而李懷清用人卻是一言堂,只要他相中的,給組織部門一打招呼,就上崗了。管理方式粗放,也為跑冒滴漏以及欠賬打開了方便之門。2004年清查蓮花味精時的調查人員發現,蓮花“跑冒滴漏”現象嚴重。項城一些人私拉亂接,或者通過各種關系,無償使用蓮花的水、電、氣,每年新增成本3000萬左右,外接水、電、氣的單位和個人高達2300多個。緊接著,蓮花味精被曝出大股東侵占上市公司資產高達9.49億元人民幣,李懷清引咎離任,蓮花味精開始了易主、頹勢不可逆的流放歷程。
被譽為“哈佛史上最年輕設計師”的夏建統,帶著他引以為傲的資本入場。
2014年10月,通過與天安科技、顥曦投資簽署股權轉讓協議與一致行動人協議,浙江睿康投資有限公司取得蓮花味11.9%的股份,超過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公司成為新控股股東。被譽為“資本玩家”的睿康系掌舵人夏建統也因此受到資本市場關注。2015年,易主后的蓮花味精確定了綜合智慧農業和大健康領域的轉型戰略規劃,并計劃定增24.91億元用于生物和發酵高科技園區技改項目、年產30萬噸植物營養和土壤修復產品工程、第四代調味品和高端健康食品工程、O2O線上線下銷售體系和移動健康服務終端系統、償還借款等。
2016年,確定戰略方向的蓮花味精正式更名為蓮花健康,進入戰略實施期,并相繼成立物流、貿易、智慧肥業等子公司。但一系列操作下來,“賠了夫人又折兵”。2017年,夏建統將其持有的蓮花健康股份幾乎全部質押給了國厚資產,獲得2.5億借款,繼續用于業務“救急”。
但,頹勢似乎已不可逆轉。根據2018年年報,蓮花健康總資產17億,總負債22億,資不抵債。到2018年7月26日,夏建統辭去了董事長職位。無力償還的夏建統,所持有股份的資產被國厚資產申請凍結,也因如此,出現文章開頭的懸賞令一幕。蓮花健康也因到期無法償還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被國厚資產申請重整。2019年10月16日,周口中院受理,裁定重整生效。
整理完一代味精大王的興衰史,有味君腦海里涌現這樣一段經典唱詞:
參考資料:
藍鯨財經:《從天之驕子到被懸賞30萬,哈佛博士也玩不贏資本的游戲》
投資家:《味精大王:曾銷售亞洲第一,今負債率123.18%,1元甩賣子公司》
格隆匯:《大敗局!實控人被懸賞30萬!醬油漲飛了,為什么味精垮了呢》
關于有味財經
基本內容:聚焦以提升餐飲門店效率為核心的供應鏈信息、知識、服務
服務對象:餐飲從業者、餐飲服務商、行業研究者
文章原則:
1、深度:深耕小切口,洞悉小體系
2、廣度:跨學科研究,拓認知寬度
3、顆粒度:注重實效,提供解決方案
原創文章,作者:有味財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