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值34億!中國第一“菇爺”長成記



    “一家做蘑菇的,竟也上市了,市值34億元!供應鏈里的小巨頭可真多!”

    讓人艷羨的這家公司叫雪榕生物,2018年營收18億元,凈利潤1個多億,今年上半年,盈利1.13億元—1.2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2.31%—291.17%,已經和去年一整年賺得相當。

    究竟雪榕是如何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越滾越大,成為第一“菇爺”的?
    雪榕創始人楊勇萍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人物檔案】

    楊勇萍,福州人,跟朋友湊了20萬起步創業,第一個吃到“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螃蟹。
    24年里,楊勇萍2次患上焦慮癥。曾經冒著巨大的風險,賺著微薄的利潤;也曾因判斷失誤,公司差點倒閉;還有過在飛機上因情緒失控,大喊大叫,被人當做神經病的時刻……
    但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楊勇萍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所有的艱難一步一步都邁了過去。最終跑贏了99%的對手,成為行業第一。
    骨子里的那種堅韌,就像家鄉的榕樹,無論多么貧瘠的土地,都能扎牢根基,破土而出、獨木成林、傲首云天。
    “一成不變的悼詞刺激了我”
    —— ——

    我是福州人,父母都是普通職工,靠微薄的工資,艱難地供我上大學。
    我學的港口水工建筑,畢業后,被分配到了福建省交通廳航道處。
    我就在交通廳從科員干起,每天面對單調、枯燥的工作。科員干5年當上副科長,再干5年當上科長,再幾年當上副處長……總覺得這是一種一眼就能望到頭的人生。
    有的時候,我還有一些兼職的機會。因為我學港口水工建筑,當時恰好有一個碼頭工程設計的項目,我就找了交通規劃設計院幾位退休設計師,用業余時間做完,賺到4萬元,我跟大家1人分了1萬元。
    1991年的時候,普通工人平均工資一個月不到300塊,1萬塊已經是很大一筆錢了。再加上交通廳的待遇還不錯,日子也就這樣一天天過下去。
    后來,發生了一件事,對我觸動特別大。
    單位里有一位同事去世了,要寫悼念詞,我們就把之前另一個人的悼詞拿出來,內容一模一樣,就把名字和時間改了改。
    我忍受不了這樣一成不變的日子了,仿佛看到了自己30年后的樣子。1992年,正值鄧小平南巡,下海經商的浪潮奔涌,我按捺不住了,也想去試試。

    賺著賣白菜的錢,冒著做毒品的風險
    —— ——
    1992年到1995年,我先跟著鮮菇出口商打工。
    直到1995年,我決定自己創業,做鮮菇、芋頭等農產品出口貿易。5個人湊了20萬,給公司起名“高隆豐”,這可以算是雪榕公司的起源。為了方便跑業務,我們買了一輛摩托車, 一下子花掉了7萬。
    小生意一度經營得還不錯,在福州生活也很是安逸。這樣過了一年,也就是1996年,我決定離開福州,去中國當時出口貿易的橋頭堡——上海闖一闖。
    一開始是向日本、東南亞出口鮮菇,后來開始組織上海周邊的蔬菜等農產品出口。到了1999年,業務量越來越大,我們就琢磨著,開始在東北、福建、云南等地布局“候鳥式”的蔬菜種植基地
    2000年,上海高榕食品有限公司農安加工中心
    有了基地那幾年,業務發展更快,嘗到了不少甜頭。2001年,每周可以對日本發貨二三百個集裝柜,一年做到了3000萬美元的出口量,成為了全國老大。
    那時候,出口禽肉的老大叫“雞頭”,出口魚類的叫“魚頭”,別人開始管我叫“菜頭”。
    然而,在最順利的時候,中日農產品貿易戰爆發了。
    日本為了保護本國農業,加大了中國對日出口蔬菜、禽肉、水產品等的檢測。
    雪榕在長春有一個專供日本的蔬菜基地。有一次,一批蔬菜準備出口,結果初檢的時候,日本人通知說,懷疑有農藥殘留,無法驗收,需要復檢。
    幾千萬的貨值,可能要全軍覆滅。
    那個時候,公司真的是命懸一線。如果檢測不通過,我們就真的完蛋了!整個公司也會因此垮掉。
    我一晚上沒睡,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機場,從上海飛往長春。飛機剛剛落地,就接到日本方面的通知,復檢通過了。
    掛掉電話,我百感交集,眼淚瞬間就出來了,既是激動,也想宣泄,就在飛機上大喊大叫…正在下飛機的人回頭望著我,就像看著一個神經病。
    中日農產品貿易戰的那段時間,我患上了焦慮癥。醫生給我開了一年的藥,我才逐漸緩了過來。
    這件事給我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這活真的不能干了。
    出口蔬菜就像被別人把刀架在脖子上,本來就是賺點辛苦錢,這簡直是賺著賣白菜的錢,冒著“販毒品”的風險。

    從“菜頭”到“菇爺”:2個億的業務,我不要了!
    —— ——

    2004年,我自我斗爭了很久。
    蔬菜出口是必須要舍掉的,但我內心對農業有感情。思來想去,我最開始就是賣菇的,那就自己再干這個行業。
    當時,上海等地有一些臺灣人開的菇廠,但生產模式比較落后。我不想走這個老路,要干就得領先,于是決定引進更先進的日韓金針菇工廠化種植模式。
    這個決定后來被證明是正確的,臺企逐步退出市場,雪榕因為產品質量好,從5噸、10噸,到20噸,產量開始供不應求。

    用工業化的模式進行生產
    為保證“新鮮”,更貼近市場,我們就去長春、都江堰等地建廠,從上海再往外走,邁出了全國布局的第一步,但外地建廠無疑增加了一些管理難度。
    2007年的時候,我做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
    當時,公司有3塊工業用地,400畝左右,從開發至今,已經賺了2個多億,是雪榕甜頭最大、利潤最多的業務。
    我說要舍掉地產,集中所有資源和精力去做菌菇。公司所有的人都不同意,有的高管甚至拍桌子,和我起了爭執。但我知道,產業的風口轉瞬即逝。這樣一個安全、生態的農鮮食材,將來一定是消費升級的方向,前景無限。既然看準了,就要心無旁騖、全力一搏。
    于是,我們把地產、物流、蔬菜出口等,該賣的都賣了、能轉的都轉了。公司步入了高速增長的通道,每年增長200%、300%,兩三倍的翻番。這時候,別人開始叫我“菇爺”。
    順風順水的過程又持續了4、5年時間,直到2011年……

    借給公司2個億,第2次患焦慮癥
    —— ——

    這一年,整個行業已經是百花齊放、百企爭跑,十分熱鬧,很多資本快速涌入。
    我意識到,未來會有一場短兵相接的遭遇戰,拼的是規模、是成本。要保持龍頭老大的地位,就必須比旁人跑得更快。于是,雪榕開始謀求上市。
    2012年遞交了材料,正好趕上國家收緊審批的政策,證監會那幾年走馬換帥,中間經歷了2次IPO暫停。直到2016年,才開始發審。發審會現場就像考場一樣,有7個委員現場提問,要想過會,至少要有5票通過。很多老板在這個過程中崩潰了。
    在我們前面發審的,有一位六七十歲的老爺子,他出來的時候,依然緊張得不得了,現場沒憋住,尿褲子了。
    等我們進去的時候,董秘的手不停地抖,我重重地拍了拍他,告訴他別抖。大家玩命干了這么多年,機會就在這一刻,真的有點像高考。
    最后,我們的發審通過了。雪榕成功上市,4年長跑結束。但是,如果人生可以重來,知道上市前后這么艱苦,可能就不會再搞IPO上市了。但當時沒辦法,不進則退,況且也沒有退路,骨子里也不想后退。

    上市長跑4年,我沒有退路,骨子里也不想退
    因為上市晚了,到2017年的時候,雪榕又遭遇了一次去杠桿。國家收縮了信貸,雪榕的5個新工廠項目,都已經建了半拉子,資金跟不上了。
    又是一番艱難的自我抉擇。最終我把自己的股票抵押出去,私人貸款2億元,借給公司,讓項目進行下去。利息,我也自己承擔了。
    度過資金艱難期,新工廠陸續投產。雪榕現在,每天鮮菇產量1000多噸,去年銷售額近20億。99%的模仿者,都沒有超越我們。但我每天還是感覺如履薄冰,擔心有一天,會有更大的資本將我們打敗。
    而去年,又趕上了股市動蕩。擔心破產,擔心滑鐵盧,內外交困,我又一次患上了焦慮癥。
    從那之后,我更懂得了利益分享,開始推行合伙人機制。財散人聚,學會激發更多人的力量,才能讓公司更有動力

    栽過最大的一次跟頭
    —— ——

    創業24年,我走過很多彎路,吃過很多虧,最大的一次,公司差點死掉。
    2014年時候,我想著企業辦到一定份上了,應該為社會做點事情,也同時擴大生產規模。于是,參與了貴州畢節的扶貧,投入2個香菇項目,希望為當地解決一些就業和脫貧問題。
    我們一下子就投入了2個多億,結果,跟頭摔大了。
    香菇種植需要通風的環境,而畢節大方縣是在山窩里面,那里“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整日下雨,通風又很差。連正常種香菇都很難,更別說建工廠,搞規模化。
    折騰了2年后,實在沒辦法,就把種植香菇改為了海鮮菇,但也還是不行,就又虧損了2年。整整4年,雪榕遭遇了發展史上最大的挫敗。
    直到今天,才慢慢掌握了一些核心技術,逐步走出泥潭,給3000人帶來了穩定的就業。
    但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我從這件事中,學到了重要的一課:真正有價值的扶貧,是要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滿腔熱血的背后,要有冷靜的頭腦和思考,這樣才能讓更多人受惠、受益。

    “那一天我坐頭等艙,任正非坐經濟艙”
    —— ——

    這幾年來,為了全國的業務,我也經常出差。
    有一次從深圳回上海,我竟跟任正非先生同一個航班。我坐頭等艙,他坐經濟艙。落地之后,70歲(左右)的任正非,也沒有隨行人員,自己一個人去排隊坐出租車。
    當時我就覺得特別慚愧,按年齡算,任正非是我的父輩。他那么成功的人,卻是如此低調謙虛。
    做企業24年,我見過了各種各樣的人:一些人有了錢就對人頤指氣使,有了錢就不知深淺……我有一段時間,也陷入了無所不能的錯覺。
    后來我研讀《易經》,64卦里面,“謙卦”是最上上卦。這就是古人的智慧,“滿招損,謙受益”、“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任正非先生又很有危機意識,懂得未雨綢繆,他在華為的鼎盛時期寫《華為的冬天》,遠遠超脫出一般企業家的境界。
    我佩服他,有太多需要向他學習的地方。
    我是福州人,福州最出名的就是榕樹。榕樹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多么貧瘠的土地,乃至亂石破崖,它都能破土而出,盤根錯節,傲首云天。
    我給雪榕定下的核心價值觀是:“中正立,萬變通”。創業永遠都在路上,內心就是要有榕樹這樣不服輸,敢于傲首云天的骨氣。但為人處世要時刻保持謙虛、低調的心態,在不斷地變化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做人、做企業都是一樣,要像高大的榕樹那樣,堅毅挺拔,溫潤謙和,方能為人避風擋雨。

    口 述:楊勇萍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end·

    統籌丨劉曉紅主編丨李珊視覺丨張帥

    關于有味財經

    基本內容:聚焦以提升餐飲門店效率為核心的供應鏈信息、知識、服務

    服務對象:餐飲從業者、餐飲服務商、行業研究者

    文章原則:

    1、深度:深耕小切口,洞悉小體系

    2、廣度:跨學科研究,拓認知寬度

    3、顆粒度:注重實效,提供解決方案

    轉載聯系:17516466881 有味小秘書(微信同號)
    聯系我們:17752509517 有味編輯部(微信同號)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有味財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2043.html

    (0)
    上一篇 2019年9月5日 12:41
    下一篇 2019年9月5日 13: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