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雞在走上餐桌前,都經歷了什么

    一只雞走在大眾餐桌前都經歷了哪些部分呢,小編從父母代種雞場、商品代養雞場、屠宰場、菜場一一跟大家介紹整個過程哈。(沒養雞的朋友可以用鴨替代~~

    第一站

    父母代種雞場

    現代化養殖的一大特點就是高度分工,人們專門設立種雞場,飼養用于繁殖生產的種雞,以確保生出的小雞品種穩定。
    雞的生命始于一顆受精的雞蛋,把它們孵出來的并不是雞媽媽,而是孵蛋箱——恒溫37℃,每天兩次自動翻轉蛋的角度,模擬雞媽媽拿爪子扒拉窩里的蛋。在這樣的環境里經過21天的孵化,長得越來越大的小雞再也受不了蛋殼的束縛,就會自己啄殼而出。

    母雞雖然沒有親自將小雞孵出,卻同樣給了它們滿滿的呵護。所有的母雞在產蛋前都接受了全面的疫苗免疫,它們將疫苗產生的對各種疾病的抗體,通過雞蛋傳遞給小雞(母源抗體),保護弱小的孩子免受疾病侵襲。
    母源抗體只能維持一周左右,小雞必須盡快建立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所以種雞場也會在小雞出生1天內就對它們疫苗免疫,再裝箱發往養雞場。

    第二站

    商品代養雞場

    小雞們將在養雞場度過大部分的雞生,根據雞的品種不同,時間從幾十天到上百天不等,但可以將其分為兩個階段,育雛期和育肥期。
    育雛期的目標是確保小雞們能適應養雞場的新環境,學會自己采食和飲水,為以后茁壯成長做好準備。
    與許多初生小動物一樣,小雞的體溫控制中樞發育不完全,無法在外界環境發生冷熱變化的時候維持恒定體溫,所以飼養小雞的雞舍會將溫度調控在35℃左右,隨著小雞逐漸長大,再慢慢調降環境溫度到20℃左右。
    接下來小雞就要學會自己吃飼料了,在缺乏母雞教導的情況下,需要飼養員扮演雞媽媽的角色,將小雞抓到飼料槽或飲水槽旁教導(強迫)它們吃喝,很快一群小雞就能互相模仿著學會采食和飲水了。

    育雛期的小雞要學會自己采食和喝水

    雞的夜視能力并不好,和人類一樣遵循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時間表。為了讓小雞盡快長大,飼養員還會調長光照時間,以此來延長小雞的采食時間。
    小雞們順利度過育雛期,就進入了育肥期。顧名思義,接下來是肉雞長肉的最關鍵時刻。此時飼養員們每天都會密切關注小雞的攝食量和生長情況,如果發現哪些雞總是搶不到飼料,長得比較小,甚至會把它們抓出來單獨開小灶吃飯。長肉這件事,一只雞都不能落下。
    除此之外,雞舍的光照強度也要比育雛時期弱,強光會讓雞變得神經緊張、焦躁不安。人太閑了想搞事,雞太閑了就想打架,雞群里打群架輕則影響體重增加,重則互相打傷打死,都會造成養殖損失。

    養雞場的番外篇——小雞如何防病

    小雞的成長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很多細菌和病毒都在一邊虎視眈眈。
    一旦雞群患病,無論是采用藥物治療,還是直接將患病雞淘汰,都會不可避免地造成經濟損失。對于養雞場來說,如何做好預防,減少雞群患病尤為重要。
    首先,在引進小雞時會采用“全進全出”的策略,也就是全部賣出一批雞,并完全清潔好籠舍后,才會再引進新的小雞。確保不同來源、不同免疫狀況的雞不會混養,降低疾病互相傳播的幾率。飼養的過程中,小雞們必須經過全方位的疫苗免疫保護,幾乎每隔5~10天就要進行一次針對不同疾病的疫苗免疫。
    另外,環境、飲水、飼料和飼養人員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清潔和消毒。大型養雞場多數選擇建在偏遠鄉村,只在運送飼料和雞只的時候才與外界往來,最大限度減少外來疾病的入侵。

    養雞場的番外篇——養雞會喂藥嗎,安全嗎?

    小雞的成長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很多細菌和病毒都在一邊虎視眈眈。

    在飼料中添加一定劑量的藥物類添加劑也是養殖產業促進動物生長、預防疾病的方法之一。
    早在1946年,美國學者穆爾((Moore))首次發表研究結果,在飼料中添加鏈霉素能明顯提高肉雞的日增重,類似的結果后來也在養豬行業被發現。1950年,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批準在飼料中使用抗生素。接下來的幾十年時間里,有60多種抗生素先后用于養殖產業。
    無論是疾病用藥還是飼料添加劑用藥,《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都有明確規定每一種藥物的“休藥期”,也就是說動物在上市前的一定時間內,是禁止使用藥物的,這段時間足以讓動物將大部分藥物排出體外,并且動物源食品在上市時,也需要經過藥物殘留的抽查檢驗。如果我們從正規渠道(超市、農貿市場和生鮮電商等)購買動物源食品,并不需要擔心藥物殘留問題。
    當我們以“同一個健康” ((ONE HEALTH) )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就會發現動物使用的抗生素以藥物原型或代謝產物的形式排出體外,最終會進入土壤和水源環境。整個環境中抗生素不斷積累,會促使環境微生物朝著耐受抗生素的方向演化,各種“超級細菌”將源源不斷地出現。為了保護整個生態環境,養殖產業近幾年一直致力于減少抗生素的使用,轉而通過加強疫苗免疫和改善養殖環境的方式來預防疾病。

    第三站

    屠宰場

    小雞們在養雞場經過幾十、上百天的生長,達到合格的體重,終于可以出欄了!
    肉雞短短的一生都在吃吃吃,臨死前卻要餓它一餓。一般在屠宰前8~12小時會停飼,畢竟這時候吃下去的飼料對長肉沒什么貢獻,只是徒增胃腸內容物罷了。

    雞:是誰不讓我吃飯?

    小雞們來到屠宰場后,屠宰場獸醫必須先核驗《動物產地檢疫合格證》,并對送宰雞只的外觀和精神狀態進行檢查,查驗合格的動物才可以進入后續的屠宰程序。屠宰場的工作人員更是有嚴格的著裝要求,必須穿著專門的工作服和靴子,佩戴好手套、口罩和帽子,進入屠宰空間前還要進行全身除塵和消毒。
    隨后,所有雞都被一一掛到傳送裝置上,以流水線作業的形式進行電擊暈、宰殺、放血、脫毛、切雞爪、掏內臟、分割等流程。當每一批次的每一只雞體型都大致相同時,按照雞的體型定制的機器就能精準地完成這一系列操作。
    屠宰的過程中,獸醫要繼續檢查雞的皮膚和肌肉是否有淤血,內臟是否有病變等,確保病雞不會流入市場。屠宰后的雞要經過程序性的冷卻過程,低溫能抑制肉制品上附著細菌的繁殖速度,保障肉的衛生安全,但降溫太快會讓肌纖維快速收縮,影響肉的品質。當雞肉在60分鐘內逐漸降溫到4℃后,還可以依據冷凍或冰鮮銷售的需求,選擇繼續降溫到-20℃,或者直接進行包裝與分銷。

    第四站

    從菜市場到餐桌

    近年來,我國對活禽交易的管控越來越嚴格,很多地方都在逐步取消活禽交易市場。活禽市場的雞很有可能來自小養雞場或后院家養雞,較差的飼養管理讓這些雞更容易患病,在缺乏足夠監管時濫用藥物的情況也會更嚴重。活禽攜帶的疾病也很容易傳染給人,過去發生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案例,很多也都與活禽市場交易相關。

    對于消費者來說,直接購買已經屠宰、分割好的整雞或生鮮雞肉無疑是更加安全和方便的選擇。以前家里燉雞,父母總會把雞腿和雞翅留給孩子。現代化養雞產業依靠集中屠宰、分割銷售的模式,讓我們可以愛吃雞腿買雞腿,愛吃雞翅買雞翅,今天燉湯用整雞,明天也可以啃雞胸。
    隨著食品工業的不斷升級,人們也有了更多雞肉深加工產品的選擇。例如調味預制的半成品雞米花、烤雞排、雞肉串等,買回家隨手炸兩下或烤個幾分鐘即可,讓人們在疲累工作之后,不需花費太多力氣就能享用美食。
    至此,肉雞就走完了它們的一生,當中每一個小小的努力,都是為了讓我們在餐桌上享用的更健康更美味。
    來源:果殼網、國際畜牧網整理

    更多精彩:

    全國首個“盒馬市”落戶淄博

    央視專訪|正大集團中國區CEO楊小平:正大集團始終看好中國的經濟發展

    日本的食材B2B巨頭伊藤忠和ACCESS帶給我們的啟示

    美女專家訪問完美國Sysco后的一些思考

    觀察|美菜做錯了什么

    淺談新冠肺炎對餐飲供應鏈的影響

    未來十年國內水產品市場趨勢如何?

    1億歐元!聯合利華中國最大筆食品投資落戶太倉

    中國第一家專注于餐飲供應鏈的自媒體

    筆者擁有十余年豐富的大宗農產品期現貨研究、餐飲食材采購和冷鏈物流等食品供應鏈的實踐經驗,是英國皇家采購和供應學會(CIPS)五級認證會員,餐飲供應鏈變革的長期觀察者,多篇文章發表于今日頭條、億歐網、餐飲老板內參、掌柜攻略、《冷凍雜志》和《中國食品報》,曾直播講授供應鏈公開課《餐飲的采購和供應管理》

    曾為以下品牌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正大食品、鳳祥食品、辛普勞、安德魯、易果生鮮、寧夏悅豐、北京宴、香港馬會、田老師紅燒肉、美團快驢、優配良品、Pizza Express、華萊士、臺滋味、瑪格利塔比薩、日昌、云海肴、楊記興臭鱖魚、蜀海、四季明湖、明湖小樓、半天妖烤魚、董小姐愛地鍋、望京小腰、焦耳外賣等,致力于幫助食品和餐飲企業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請加微信18610542110 探討餐飲和食品供應鏈。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一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209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10日 10:51
    下一篇 2020年9月10日 13:4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