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團發布《中國輕食外賣消費報告》,數據顯示,截至到2019年9月,美團外賣輕食商家數量同比增長58%,輕食訂單量同比增長98%。輕食消費,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新一線城市,其消費人群以年輕女性為主力,占比超過 70%。從產品看,雞肉、牛肉、水產類(魚肉、蝦肉等)產品最受歡迎。單看這些數據,輕食似乎成了餐企群雄逐鹿的下一個風口,但是,實際上的輕食餐企,面臨的狀態卻是這樣的:2015年, GREENY小綠格蕾沙拉停業;2017年初,“沙拉日記”宣布倒閉;今年3月,甜心搖滾沙拉官方媒體賬號已停更,全線業務停擺;4月,米有沙拉在上海的門店僅剩3家,官方賬號停止更新。并不是輕食一個品類出現這樣的局面,親子餐廳同樣如此。在兒童消費火熱的當下,親子餐廳卻降溫了。2018年年底開始,不斷有餐飲人折在親子餐廳這條路上;2019年上半年以來,不斷有親子餐廳因為生意不佳而倒閉,明星董璇甚至因為自己的親子餐廳生意慘淡,親自下場拉客。泡面食堂,可以稱為2018年最火的項目,門檻低,沒有任何廚藝要求,借勢小視頻平臺,一大波網紅店以超乎尋常的速度迅速開業。如泡面英雄,2700萬融資,開店50家;宜百味泡面食堂,一年開店超過500家。大火之后差評鋪天蓋地,三個月后,各地泡面食堂紛紛倒閉。有位銀行女職員辭職開泡面食堂,半年虧損20萬。輕食餐廳、親子餐廳、泡面食堂……為什么這些餐廳,大火之后都倒閉了?仔細分析其實不難發現,這些餐廳都有著共同的網紅屬性:餐廳裝修高大上、菜品顏值高、人均消費高、味道卻一般。最重要的一點是,開這些餐廳的餐飲人,以為自己慧眼如炬,抓住了市場缺口,發現了餐飲新大陸,沒想到自己看中的風口,卻是一個大坑。為什么說這些“新大陸”是大坑?歸根結底,都是餐飲偽需求惹的禍。“一年紅火兩年降,三年四年換行當。”本就描述了餐飲業的一個普遍規律,新店開業,大概率會火爆一段時間。一些店將開業期的火熱生意,利用營銷手段,尤其是覆蓋率頗廣的小視頻渠道,推廣開來,讓很多人以為這個品類火爆,市場上少見,紛紛跟風,加盟開店,結果就成了總部的“韭菜”。如輕食餐企。輕食確實是健身人群、減肥人群的心頭好,低脂、方便、高顏值、營養齊全的輕食一經推出,便迅速走紅。很多餐飲人抓住輕食這陣風,認為輕食就是蔬菜+低脂肉+沙拉醬,低門檻,高客單,紛紛跟風。但是,全國的健身人群有多少?吃輕食的人群又有多少,一旦供過于求,大家都會比較。而且,每家店的味道都差不多,哪家有優惠,就點哪家。客戶黏度低、需求頻次低,多店分流,導致輕食餐廳關了一家又一家。打卡網紅時尚餐廳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大家想要被認同、被夸耀、被稱贊的心理焦灼感。時尚餐廳在這種意義上被賦予了社交消費的定義,社交消費,回頭客極少,復購率低。社交消費中的佼佼者,無外乎親子餐廳了。親子餐廳的選擇權在父母手中,更多時候,親子餐廳是給父母提供了一個不用管孩子的社交場所。據中國兒童產業中心數據,80%的家庭中兒童消費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0~50%,家庭兒童消費平均為1.7萬~2.55 萬,兒童消費市場每年約為3.9萬億~5.9 萬億,市場空間潛力巨大。龐大的市場需求,誕生了大量的親子餐廳,但是缺乏市場基礎,客群單一,客單價高,消費頻次低,激烈的競爭讓很多親子餐廳熱熱鬧鬧開業,冷冷清清地關門。早餐外賣曾經風靡一時,但是,這個項目至今已經名存實亡。早餐是剛需,早餐外賣卻不是。一份早餐幾塊錢,線上一份早餐10塊到30塊不等,性價比低。雖然有很多寫字樓下面沒有早餐店,但是,這并非意味著這部分人群的早餐需求從線下轉到了線上。寫字樓下沒有早點,上班路上也是有的,而且,超市便利店也上線了早點系列,線下可以買早點的地方真的很多,沒必要點外賣。就算有點早餐外賣的,那也是零星幾單,訂單量少,不足以撐起這個品類。近年來,不少餐廳借著一種情懷開店,吸引有共同情懷的人來店消費。《深夜食堂》里一句“沒有在深夜里吃過泡面的人,不足以談人生”,導致一大批深夜食堂、泡面食堂餐企如雨后春筍。一包5.68元的泡面,在這些店里,一份賣16元,價格一下翻3倍。門檻低,高利潤,不需要廚藝要求,一下子就吸引了大批人跟風開店。正是因為門檻低,導致這些店產品品質差,對不起高定價,差評如潮:名不副實、極其難吃。一群零廚藝的人,你能指望他做得多好吃呢?價格高、味道差,所以,倒閉潮的到來也在意料之中。縱觀這些曇花一現的餐飲門店,他們都有著共同的特點:門檻低、定價高、味道差、客群單一、消費頻次低。那么,這么差的店,為什么會紅極一時?為什么有那么多人跳坑呢?這背后,是資本家在作祟。一直以來,餐飲行業都被認為是低門檻的行業。資本家利用大家的普遍認知,整合各媒體渠道,推出一個個低門檻、零廚藝、高收入、天天排隊的網紅餐廳。餐飲小白們看了紛紛加盟,資本家靠加盟費、供應鏈賺得盆滿缽滿,而小白們一邊守著冷淡的生意,一邊交著高昂的加盟費、材料費,只能慢慢被拖垮。小結:正常的餐飲必然是:日常、高頻、剛需。符合這些特點的餐飲才是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餐企,它不應該是倚靠情懷、噱頭、互聯網思維炒作出來的社交場所。餐飲本就是靠產品才能長遠的行業,餐飲人要對餐飲懷有敬畏之心,穩扎穩打,切不可走“捷徑”,妄圖一口吃成胖子。
●異地外賣代運營是個偽命題?這家店單日訂單量翻了22倍!●僅憑一道菜給餐廳帶來50%的營收!打造爆款菜品有哪些技巧?
●賺大了,雞企盈利上漲997%!虧慘了,餐企成本飛升攔不住!
●9死10傷!90%餐飲店都在使用的煤氣罐,為何成了奪命魔?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財富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3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