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用《桃花扇》中的這一句戲文,來形容當下大火的網紅經濟實在是再合適不過。 如今似乎所有一炮走紅的網紅餐廳,都逃不過“短命”的魔咒。前有“黃太吉”、“徹思叔叔”、后有泡面小食堂、答案奶茶等等。 這不,前兩天,又一個網紅餐廳涼了~ 這家網紅店叫“柒本味”,是開在南京的一家日料店。日料店老板最近請某視頻大號做營銷,據說花了一百多萬,結果最后卻把自己給營銷死了! 從爆紅到關店,連1天都沒用到!堪稱“自殺式營銷”的典范。 事件回顧: 5月2日晚8時,有900萬粉絲的二更視頻在微博上,發了一則視頻,視頻的主角就是這家南京日料店“柒本味”。 1、點擊量迅速破百萬,視頻走紅 視頻的名字叫《一家有規矩的店》。老板段磊說,自己從事餐飲行業有22年了,最早他是做點心的,后來又做了西點,最近幾年,開了這家叫柒本味的店。 開始,老板先是行云流水露了一手,捏好飯團,現切三文魚上淋上滿滿一層蛋黃醬,噴槍一烤,倒上醬油。 在日系風格的“光環”下,深夜食堂風撲面而來,再加上“匠人”、“情懷”的標簽,深深吸引了很多網友。 “不接生客、每餐只接待10人,壽司要在一分鐘內吃掉,不許打包!”如此多規矩,讓很多人以為是米其林餐廳,此后點擊量迅速破百萬。 2、風向突變,被質疑操作手法不專業 視頻紅是紅了,但是結局卻和預想的不太一樣。爆紅之后并沒有迎來餐廳大排長隊。反而是質疑和吐槽聲一片。 懂行的網友發現,這家走高端路線的餐廳做日料的手法并不專業,壽司上澆美乃滋、生魚片墊黃瓜、芥末不用現磨而用芥末膏。 還有有網友稱,這家日料店,人均500-600元,卻用人均幾十元的回轉壽司的做法——往壽司上擠蛋黃醬。 3、“帶‘瘡’操作,戴手表”,讓輿論炸鍋 之后還有網友扒出了老板之前的微博,發現其在處理食材方面,有著諸多弊病。 比如戴著手表處理壽司,有對料理了解一二的人說,手工操作的料理,本身對衛生要求就比較嚴格。像手表這種容易藏污納垢的配飾,專業的師傅是不會佩戴的。 其次,有人則發現了去年10月一整月,老板的手上,都有個疑似感染的傷口。作為一個徒手做菜的料理,這樣一雙手,并不能讓食客放心。 因此,在凌晨12點半左右,“憤怒”的網友們,在大眾點評上找到這家店,一條一星差評,兩條一星差評……越來越多的差評攻占了南京這家日料店。 3日早上,這家日料店的星級已從此前的4-5星,變成了2星,而此前它在附近日韓料理人氣榜中排名前列。 4、開業7年,卻被曝無證經營 之后因涉嫌違規操作,柒本味被當地市場監管部門開了罰單。市場監管局也介入責令停止經營,結果這時候卻發現:這家經營了這么多年的店,居然連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都沒有。 雖然柒本味對媒體解釋道,與隔壁某酒店共用同一證照,但這一說法被該酒店否認了。 其實很多人都在疑惑,既然這么差,是怎么做了這么多年,忽悠了這么多人的? 因為起初他們并沒有這么差。 未經過包裝前,柒本味只是一家人均81塊錢的創意飯團店,裝修也很簡單。看外賣餐單就知道了,六片三文魚才19,圖的就是個實惠,對口味沒有那樣的挑剔和講究。 只要食材還算新鮮,味道能過得去,就是家性價比很不錯的飯館。 但是慢慢的,經營者的思路就跑偏了。鋪天蓋地開始在當地的媒體上打廣告,搖身一變就成了做高端料理的網紅店,人均消費也從幾十元漲到398元/人、498元/人、698元/人。坐擁流量和流水雙豐收。 而屢次漲價還能存活,憑借的就是其高超的營銷手段。 1.給消費者立“奇葩規矩” 不可單點,沒有菜單,預訂制,每餐只接待 10 人,所有人到場才能開餐,不接生客,做好的壽司要求一分鐘內吃掉,不許打包。 這樣的“規矩”是不是有點不按套路出牌?但是正是憑借這樣的饑餓營銷、和“高冷”的氣質,反倒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 2、鋪天蓋地的媒體廣告 當然讓他成為“網紅”的更主要原因,還是其鋪天蓋地的營銷陣仗。 2012年,微博正當紅。,“柒本味創意飯團”這樣的弄堂美食瞄準了微博上的潛在客戶群。 “跟到三葉草吃遍南京”、“悅生活-南京站”等本地美食博主為柒本味打出了一波廣告。贏得了不少忠實粉絲。 2015年,柒本味又借助各個紙媒報道火了一番,老板被媒體寫成為“壽司之神”。把段磊描述成是一個關心顧客的好老板。 之后柒本味還被電視媒體報道,比如在南京零距離的一檔“美食零距離”欄目探店視頻中,食客極力推薦柒本味店內招牌炙烤鵝肝,并評價稱,“食材新鮮,口感很好”,引得很多顧客去探店。 后來還被江蘇公共新聞頻道報道,該店又被定位成《“高冷”老板的創意飯團店》。 營銷的效果不錯,眼看店面不斷做大,柒本味原本想再借短視頻的東風,再上一個臺階。熟不知,這次未能如它所愿。 從做紙質廣告,到在電視媒體做廣告,再到在自媒體上做廣告,柒本味一定是很熟悉餐飲店的品牌包裝之道的,從商業運作的角度來說,柒本味的營銷確實有一套自己的打法。 倘若這次的宣傳視頻里,沒有那些“劣跡斑斑”的硬傷,恐怕柒本味也不會栽跟頭! “規矩”很大,噱頭很足,賺足了眼球。但是連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都沒得到保障、甚至 連營業執照都沒有,還打著“匠心”的幌子招搖過市,最后只能自掘墳墓、自嘗惡果! 小結: 品牌宣傳本是一件好事,但就像超級英雄一樣,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否則,名聲越來越大,任何“劣跡”都會被用放大鏡放大,對普通餐飲店來說,是一個小問題,對這種聲名在外的品牌來說,可能就是致命一擊。 ·end· 編輯 |小餐 統籌 |呂健 本文轉自職業餐飲網,略有改動 ●你們要的外賣滿減設計技巧全都在這里! ●餐廳做到這6點,年輕顧客說:我愿意再當500次回頭客! ●餐廳明檔設計全攻略,人氣旺的餐廳都這么做 ●餐飲大牌都下沉三四線城市,“縣城”這座金礦該怎么挖? 【商務合作/內容轉載】 電話/微信:17738144207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財富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4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