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讀政治時考試多到想吐,大多都忘了,不過,有道題目一直記得很清晰。
題目中,魯迅先生說了一句話。魯迅先生說:“有一回拿破侖過阿爾卑斯山,說‘我比阿爾卑斯山還要高。’這何等英偉,然而不要忘記他后面跟著許多兵。”
眾所周知,我們木屋人有個夢想”百城千店,有我一份”。不過, 偉大的事不是單個人就能做到的,“百城千店”的實現要靠所有木屋人的努力。在木屋,每人都添了一份力,每人也都有自己的故事。
在木屋,門店的伙伴們偏向年輕化,但也有一些較年長的“歐巴”、“靚媽”。接下來,大家坐好小板凳,準備好瓜子、功夫茶,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吧。
木屋的青春靚媽
木屋靚媽?很多人腦門打個問號。是閑來沒事就秀一段舞的廣場大媽?NO!是不聞窗外事,一心研究養生湯的全職太太?NO!木屋靚媽們上班時激情滿滿如少女,下了班會逛街,還能相夫教子。盧阿姨就是其中的木屋靚媽們普通的一員。
盧阿姨是北京分公司朝陽路店的一位全職伙伴。說起來,盧阿姨進入木屋也是一種緣分。
老周問盧阿姨當初怎么選擇木屋,阿姨說:“我是第一次出來打工,朋友介紹說木屋工資高、待遇好,我就來了。”一眨眼,盧阿姨已在木屋度過了一年多。
第 二 幕
C位就是可愛的盧阿姨
呂店長回憶說,盧阿姨剛來時很害羞,有點拘謹。那現在呢?“很好!”過了會,她又補充道,“真的很好”。
原來,盧阿姨剛來時很多東西都不會,加上年紀偏大,學東西比較慢。不過,盧阿姨的潛能爆發起來,自己都怕。公司經常要在線上考理論,39分鐘,足足100道題,對手機答題不熟悉的盧阿姨經常超時。于是,她只要一有時間就答題,天天考,終于考過了。理論關過了,盧阿姨實操也不落下。剛開始,盧阿姨負責洗碗、保證衛生間整潔。之后,洗碗之余,她學會了傳菜,過年期間,她甚至每天傳500-600多單,這效率連一般小伙伴都汗顏。盧阿姨的改變大大激勵了店里伙伴們,阿姨都能做到,自己不應該做得更好嗎?
店里伙伴說:“盧阿姨很能吃苦,店里的事從來不說不字。”有幾次,由于突發原因,店里需要人頂崗。當時盧阿姨剛上完晚班,聽到店長說店里需要人上早班,盧阿姨只說了句:“你看著辦吧,你讓我上早班就上早班,上晚班就上晚班,都行。”這讓管理組很是感動。
俗話說,年紀大,機器壞。做餐飲本來就累,阿姨頂崗不累、不苦嗎?尤其過年期間,店里人手少,阿姨工作量更大。“很累,有時也苦。”盧阿姨說,“不過,累但賺錢多。人多時,我覺得大家氣氛很好;人少時,我做多些,累但能賺得多些。”
第 四 幕
青春的感覺
被問到對現在的工作有什么看法,盧阿姨想了會,說了兩個字:很好。這口吻怎么似曾相識吶,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店。盧阿姨透露說,伙伴們對她很好,有時覺得累,但也是很開心的。她平時還會和店里的小女孩一起逛街,一起玩,這感覺像極了青春啊。
去年她被評為優秀員工,當時正值換季,管理組特意送了雙棉鞋,這份細心讓她暖心了200多個日夜。
對于以后,盧阿姨表示做好現在的工作最重要,然后賺多點錢,娶兒媳婦。誰能有這樣一個媽,不天天曬朋友圈都對不起自己。
木屋的魅力歐巴
木屋歐巴們也是不容忽視的存在。在木屋,既有小伙伴的青春洋溢,也有“歐巴們”的成熟穩重。
楊朝暉是深圳分公司大潤發店的“歐巴”,來木屋一年多了。當時,為了更好的照顧小孩,他和妻子商議白天他做奶爸,晚上妻子當良母。于是,他想找一份夜班的工作。
“夜班的工作很多啊,就算是餐飲行業,麥當勞、肯德基等都招夜班的,最后為什么選擇了木屋?”聽到這問題,輝哥回憶了下,說:“進木屋之前,其實我對木屋也不太了解。我之前創過業,開過餐飲店,現在還是想做這行。聽說木屋有合伙人制嘛,我覺得應該是個機會,就應聘了。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要養家活口嘛。”
第 二 幕
輝哥和小公主
理想像美圖,現實則是素顏。雖說輝哥做過餐飲,但沒接觸過燒烤行業,很多技能都不了解,30多歲的輝哥成了木屋小白。他需要拜20出頭的小伙伴為師,從頭開始學習,熬夜和搞清潔也成了家常便飯,由于種種原因,有時他還被顧客罵。
工作壓力大,家庭也有煩惱。我們木屋門店經常有培訓和考核,有幾次,輝哥因為參加培訓沒來得及去幼兒園接小孩,直到老師打電話過來催幾次,開完會才去接。妻子知道他把孩子晾在學校,“收拾”了他幾回。
男人不易做,輝哥扛住了壓力,更激情投入工作。“有時覺得挺累的,但很多時候也開心。”輝哥說起在木屋的經歷,很多時刻讓他感動。剛來時,他負責水吧。有次,他開了水走開忘了,弄得水吧一片狼藉。輝哥以為肯定被罵,結果管理組的寬容和體諒觸動了他的心。
還有一次,有個顧客喝醉了,有道菜上了,顧客硬是說沒上。輝哥上前解釋,顧客不分青紅皂白就用力捉住他的手,然后發脾氣。這時,店里的伙伴沒袖手旁觀,都上來勸阻和解釋,最后事情順利解決。經歷了這件事,輝哥的心也真正融入了大潤發店,融入了木屋。
第 四 幕
顏值一直在線的輝哥
如今,輝哥是大潤發店代理組長,樓面已經通崗,后廚也過了一些技能,即將考燒烤助理,他的能力得到了伙伴們一致的認可。“在木屋一年多,我有種感覺,木屋應該是我最后一份工作了。”輝哥表示,在木屋,他找到了歸屬感,他會一直跟隨木屋發展。當然,做好現在才是最重要的。
不得不說,盧阿姨、輝哥等“老伙伴”很值得門店的“小伙伴”學習。論條件,小伙伴學習快,身體好,還有顏值優勢。但有些小伙伴總覺得平時工作太累,每天機械地做著重復的工作,找不到激情。
照片來自網絡(侵刪)
激情從哪里來?是取決于你做什么工作嗎?未必,更重要的是你為何做這工作!每天擠地鐵上班,老周每次看到地鐵安檢員的工作狀態都有點意外。深圳地鐵經常爆滿,他們工作重復和繁瑣,但似乎看不到不耐煩。相反,在一些人流少的車站,安檢員經常打哈欠,覺得工作無聊。
還有,試問你見過街道環衛工人一邊打哈欠一邊掃地嗎?!他們不累嗎?他們覺得做的事情有意義罷了。就像盧阿姨、輝哥他們一樣,他們不僅僅是在燒烤、斟茶遞水,他們也在讓自己、讓家人活得更好。他們覺得累,但很開心,很有激情。你每天站在烤爐邊,烤的僅僅是羊肉串嗎?no,no,no,你還一直在烤出你的美好人生。
其實,在木屋,每個門店都有像盧阿姨、輝哥這樣年紀稍大的伙伴。他們平凡也不平凡,各有各的故事,一直兢兢業業,為門店貢獻一份力,也為所有木屋人的“百城千店”夢想添磚加瓦。
木屋有酒,你們有故事嗎?
完結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1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