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查甜甜
來源丨新餐飲洞察(ID:xincanyindc)
—
核 心 看 點
1. 小吊梨湯如何做到日翻臺5.1次?
2. 老品牌靠什么吸引年輕人?
3. 小吊梨湯菜品更新迭代的動力是什么?
京派胡同菜“小吊梨湯”在全國有35家直營店,無論午市、晚市餐餐都爆滿,平均日翻臺5.1次。招牌梨湯單店月銷量超過15000壺。
一吊梨湯火了十二年,這家京菜品牌究竟有怎樣的經營“秘籍”?
深挖北京地道胡同文化
營造城市的味覺記憶
1 裝修不拘泥北京“符號”,細節里透著老北京味兒
許多京味餐廳,為了突出北京特色,把京劇臉譜、胡同牌等直接裝修到餐廳里,但小吊梨湯不直接采用這些符號化的裝飾,而是把京味文化內化到餐廳細節上。
精致大氣的匾額、板凳扶手的雕花、正紅色銅錢狀的頂燈;墻面中填入麥穗、收集各種各樣的老北京門墩、繼承古建筑的木制榫卯結構……都是小吊梨湯含蓄表達京韻的方式。
談到裝修的比重,小吊梨湯市場總監劉正用“厚重”這個詞形容。通常在拿下一個新店之后,門店都是拆了重建,工程裝修一般花費200萬以上,工期至少四個月。
2 巧用民間戲曲元素,營造京味格調
在店內的紅磚墻上,通常會擺放一些傳統樂器,比如兩把琵琶懸掛兩側,不禁想起那一首”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詩行。
店里也常會播放琴書小調,北京琴書源于京南的一種叫“犁鏵調”的小調,由單琴大鼓發展而來,用揚琴和四胡伴奏,在小吊梨湯的京味環境中,自有一番別樣風情。
3 用老北京銅壺盛梨湯,重現老城記憶
小吊梨湯是老北京一道秋冬季的熱飲,舊時的北京城盛行這種飲品,當時的大街小巷,飯館酒肆,都有它的身影。
用于裝梨湯的容器是傳統的老北京銅壺,稱之為“吊”。當時無論坐商還是走商均以銅制提吊作為稱量梨湯的器物,一吊為一壺,半吊為半壺。老北京銅壺便是梨湯最好的搭檔,小吊梨湯對于北京人來說是記憶,更是一種悠遠的情懷。
小吊梨湯里的每一吊梨湯,都會搭配透明的小玻璃茶盞。“之所以選用這種透明的小玻璃茶盞,是希望客人在品嘗梨湯的時候像喝功夫茶杯一樣,慢慢品嘗,滿嘴梨香,憶人,憶物。”
4 京腔京調的服務員,把顧客帶入老北京鄰里家常
在招聘服務員時,小吊梨湯會有意培訓他們說京腔京調,以及老北京的話術俚語,以融合整個氛圍文化。
談到服務秘訣,劉正說,“顧客來到小吊梨湯,要讓他們像作客一樣不拘束客套,從進門到落座是滿滿的親切舒坦。所以會將北京胡同文化的鄰里之情融入到餐廳的服務中,把客人定位為遠親近鄰,熱情而不失禮節。”
老北京品牌如何吸引年輕人?
1 招牌梨湯12年不漲價,性價比高
找到自己要服務的對象,是餐館經營必須要過的一關。
小新了解到,前來小吊梨湯消費的食客多以90、00后為主,年輕人占比達到60%。
年輕人群工作壓力大,上班途中花費時間長,缺少在家做飯的空間和精力。在外就餐成為日常消費行為,但是個人收入基本恒定,單位消費額度必定有所控制。高性價比自然成了年輕人的選項之一。
在打造高性價比上,作為招牌主打的梨湯,12年來保持不變,價格一直保持在28元一大吊,8元一小吊。招牌菜品,梨球果仁蝦也一直維持在38元。
每桌必點的招牌菜價格低到讓人印象深刻,給顧客一種來這里吃飯超值的感覺。
3 發揮菜品功能性,養生健康成新時尚
這一代的年輕人,是“蹦迪帶護膝,啤酒泡枸杞”的一代。即使躁動、大吃大喝,也一定不忘帶上養生。
而梨湯,滋肺清火,護膚美顏,是最好的養生品。小吊梨湯家在梨湯中加入枇杷、梨、銀耳、蜂蜜、枸杞,小火熬制六小時以上,除了年輕人喜歡的甜蜜口感,光是配料,就足以征服朋克養生年輕人的心。
1 大量新菜研發儲備,創始人堅持每天試菜
菜品隨時更新迭代,給顧客營造新鮮感,是餐廳長久經營、保持活力的根本。這就要求餐廳有大量的新菜儲備。
“目前新菜儲備量,開七八家不同餐廳不成問題,新菜儲備約有200道。”劉正說。
各餐廳大廚研制出新菜,創始人會每天親自試菜。“老板對菜品的要求達到苛刻的地步,十分‘毒舌’,試菜時間基本是廚師的噩夢。菜品通過率非常低,20道新菜大約能有一道菜有幸通過,然后再經過反復調試八九次,制作成標準流程,各餐廳統一培訓后,新菜品才會最終出現在菜單上。”
2 注重出餐速度,在研發源頭就控制
菜品研制過程中追求最佳出餐效率。“一般涼菜5至8分鐘,熱菜15至25分鐘上齊。”
出餐速度是新菜品研制的考慮因素之一。菜品研發過程中便從選材、烹制方式等方面優先篩選出出餐速度快的菜品。“所選擇菜品需要易存儲、易加工。通過標準化的流程和工藝,保證顧客吃到的菜品味道相同。”
小吊梨湯每家門店會根據每日菜品銷量的大數據,估算出各種菜品每日銷售的數量,由中央廚房統一采購、配送凈菜和醬汁,保證品質穩定性的同時提高出餐速度。
3 每半年淘汰20%菜品,給顧客新鮮感
目前小吊梨湯的菜單上約有80道菜,每半年會推出新菜單,上新率20%,用菜品的更新迭代,保證新鮮感。
那如何設置淘汰機制?一是根據每種菜品的門店銷售數據,實行末位淘汰,二是詢問顧客就餐后的現場用餐評價,三是搜集第三方平臺大眾點評的菜品評價,四是設置神秘顧客每月定期到店監督菜品質量。
談及小吊梨湯的未來發展,劉正說,“以前考慮到品牌成熟度不夠,南方人對于菜品的精致性要求更高,不敢去南方開店。經過了多年積累,小吊梨湯對產品做了改良和調整,已經做好了南下準備。”
劉正透露,“布局南方市場依舊會延續小吊梨湯的整體形象和產品線,但在門店視覺上會更年輕化一些,產品也更為豐富。”
小吊梨湯通過特色胡同文化,從細節入手,抓住顧客的味蕾,成為北京菜的一張名片。那么它南下的路是否也會一路順暢,落地生花呢?
更多專業知識內容
掃描下方二維碼
▼▼▼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軍師,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