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難了!武漢餐飲按下“重啟”鍵,但開店還不如“關店”


     

    《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餐謀長?導讀:全國連鎖的成都小吃連鎖品牌于3月份開業了70%的門店,經營了1個月時間,又關了40%。該品牌負責人告訴他,關店,只虧房租;開店,還虧人工,開店還不如關店。



    4月8日,時隔76天,武漢迎來“重啟”。城市解封了,武漢餐飲人卻叫苦不迭。


    第一道坎就是房租。


    “我們所有門店都收到了商場復工的通知,這就意味著要交房租了,但是我們根本沒有錢交。”詹姆仕芝士排骨武漢地區加盟商周政說。


    2-3月份,餐廳雖然無法營業,但大部分物業減免了租金,資金壓力不大,解封后的情況就不一樣了,餐企老板都收到了物業方今年第二個季度的催租函件。


    另一道坎來自收入端。從近幾日武漢餐飲業的恢復情況來看,短暫的報復性消費只存在于熱干面、小龍蝦等和“城市印記”相關的品類。



    從武漢解封幾天來的情況看,他們對市場的預期更加悲觀:開業等于虧損,復工會加速餐企的死亡。解封后,武漢餐飲人面臨著多重考驗。


    01

    堂食沒法開,餐飲還要熬


    盡管寒冬漫長,畢竟春天已到。其實在解封之前,武漢餐飲業已經燃起了“星星之火”。


    4月6日,武漢街頭開張的老字號熱干面店鋪,8點鐘就有人在門外排隊,店員們忙得熱火朝天。熱干面綿柔的芝麻香,又一次飄散在武漢的大街小巷。



    據武漢蔡林記熱干面吉慶街店店長周秋香介紹,從3月24日恢復營業起,接到的訂單一天比一天多,將近600斤面條,不到中午便可全部售罄。


    據央廣網3月31日報道,一周以來,武漢外賣訂單增幅超三倍。小龍蝦、熱干面、燒烤成為武漢人的最愛,其中小龍蝦品牌門店的外賣單量增幅單周更是激增高達11倍。


    盒馬數據顯示,3月底以來,武漢市場的螺螄、活魚、活蝦等活鮮銷售上漲,鮮活小龍蝦銷量相比上周漲幅達330%。因此,盒馬鮮生在疫情期間就新開了2家門店,最近這家店開業于4月6日,就是為了應對解封后的武漢市場的消費猛增。


    武漢一家擁有十幾家門店的餐飲老板熊飛介紹,雖然疫情期間損失慘重,但外賣在傳出武漢解封的那天賣出了60單,而同商場的另一家餐企做到了2萬元的銷售額。


    武漢某餐廳總經理萬紅介紹,他們為會員做的荷香粉蒸肉、手工肉圓,第一次就上線了30份,結果被秒搶,現在正在逐步增量。關鍵的是,他們的信心恢復了。


    在武漢有十家連鎖店的米國煲仔飯創始人李柏稼認為,壓垮一家企業的不是災難本身,而是人心。只要人心不渙散,就還可以把所有事情恢復起來。


    疫情期間,武漢大中小型餐飲企業都紛紛行動起來,為一線醫護人員和社區提供愛心菜。那時候,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救人”。如今武漢解封,他們需要做的是“救店”。



    3月18日,湖北省防控指揮部發布了《湖北省內企業復工復產通告》,湖北省內復工企業分四類,堂食類餐飲、酒吧、影劇院等人員聚集度高,場所相對封閉,容易造成聚集類感染的商家,屬于第四類企業,在疫情解除前不得復工復產。


    因此即使現在城市已經解封,武漢餐飲也可能要等到4月底才能開放堂食。而越是接近復工,武漢餐飲人越是緊張焦慮,因為復工之前,還有兩道大坎等著他們。一道是房屋租金能否減免,另一道是消費者對于堂食消費的信心度。很多熬不下去的餐飲店,只能面臨倒閉、關店的現狀。


    武漢本地的餐飲協會也在積極行動。3月26日,協會發布《創建無疫情餐飲企業規范》,為即將復工復產的餐飲企業提供防疫指南。


    此外,協會還將通過創建“無疫情”餐飲企業、評比“放心餐廳”、打造無接觸式“機器人餐廳”等多種方式,加快武漢餐飲業的復蘇。


    另一面,武漢餐飲人與房東、商場之間已經在報團取暖。終于等到正式解封的武漢人也在釋放消費“庫存”:過早熱潮已經來臨,夜宵也會火起來的。


    根據武漢交警的大數據統計,目前全市在途流量已恢復至正常狀態的1/3,武漢12處商圈也在有序恢復營業,武漢蔡甸區已下文有序開放餐飲堂食。


    02

    外賣首當其沖,但難自救


    事實上,從3月30日開始,武漢各大商圈和商業綜合體已陸續復工,在堂食嚴格管控的情況下,外賣成了行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餐企老板普遍反映,后疫情時代,“報復性點外賣”沒有出現,平臺傭金又恢復到原有水平,外賣界已經殺成了血海。


    4月9日,據美團外賣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中午12時,武漢已有近六成餐飲商家恢復外賣業務。



    伴隨武漢“解封”的,還有外賣平臺的傭金費率。趙卿的火鍋店此前5%-6%的利潤,也是基于外賣平臺二三月份在武漢地區的傭金減免政策,從4月6日開始,美團、餓了么兩大外賣平臺的提點恢復到原有水平。


    以趙卿的火鍋店為例,簽約美團獨家的傭金比例是18%,非獨家的比例是22%-26%。


    與此同時,非餐飲界選手也進場了。


    武漢快餐連鎖品牌米國煲仔飯創始人李柏稼介紹,部分KTV、足療的連鎖品牌,如純K、水之夢,在武漢地區也開始外賣盒飯了。這讓外賣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據趙卿回憶,和他在同一商場的快餐品牌為了加大單量,在外賣平臺上做起了“滿39減14”的優惠活動,再減去平臺20%左右的抽傭,幾乎無利可圖。



    同時,趙卿也在想辦法壓縮各項支出。他旗下有3個品牌,目前還剩10家門店(疫情期間關了3家)。所有門店均在外賣平臺上線,但線下只營業一家,所有門店的菜品由這一家制作。


    至于大餐飲,譚鴨血火鍋、原始部落餐廳、胖哥倆肉蟹煲、娘惹群廚等品牌,均表示“靠外賣無法自救”。


    其中,原始部落餐廳創始人邵建兵表示,復工期間,開業門店的外賣收入只恢復到了40%,目前處于虧損狀態,即將面臨關門的邊緣。


    03

    社區團購值得一試?


    社區團購,因為抽傭稍低,順理成章成為了餐飲人“外賣的替換方案”。


    多位餐飲老板表示,與外賣平臺的抽傭比例相比,社區團購團長的抽成更加劃算,一般在6%-10%,但試水后發現,這種看似足夠下沉的方式,并不適用于所有品類。


    周政是從4月6日開始做社區團購的,他找到兩個做團長的朋友,針對單點突破,不過效果有限。原因是他餐廳的詹姆仕芝士排骨單價高(兩個套餐價分別是159元、179元,現在的團購價是79元、89元),需求少,提成低,不是團長喜歡的品類,而一天20、40的單量只能算是個人團購。



    團長,類似于小區里的大V,這一職業受平臺雇傭,基于社區鄰里關系,負責在平臺上建群運營、推薦產品、銷售及分發貨品。


    在餐企都爭先“下單”的情況下,團長更有話語權,他們更愿意推薦需求量大的產品,比如米面糧油,熱干面、牛肉粉、餛飩等。“隨便一賣,抽成就能上千。”周政說。


    蔡漢文熱干面在武漢有三十余家門店,熱干面第四代傳人、蔡漢文餐飲總經理蔡大森表示,長時間的封鎖讓一部分習慣了在家吃早飯,也改變了消費習慣,蔡漢文熱干面也在積極適應,目前正在拓展社區團購渠道。


    “復工之后,堂食短時間內不會恢復,熱干面外賣和外帶的數量能否達到以往的光景也很難說。”蔡大森對行業持悲觀態度。


    武漢餐飲連鎖品牌易記酸辣粉,目前同樣主要依靠顧客自提和社區團購兩種方式,后者占比較高。創始人易文勝說,社區團購是由公司派車配送到社區,再由團長對接,品牌會給團長6%-10%的提成。


    從4月9日開始,周政開始接散單了,9日當天送了20多個小區,7個小時在武漢三鎮開車跑了200公里。周政開玩笑說自己,天天武漢一日游。


    周政單日里程數


    開始嘗試社區團購的還有一些大型餐飲企業的供應商。據周政介紹,8日的解封是指離漢通道打開,對外交通逐步恢復,而武漢市內繼續實行嚴格的封控措施。


    在這種情況下,居民很難外出消費大餐飲。“我們的客戶面臨的情況比2-3月份更難。”餐企原料供應商漢口北金稻禾食品老板張欣表示,疫情期間,一些客戶靠給醫院送餐維持生計。


    但到了3月份,公司業績幾乎是斷崖式下滑,降到了過去的10%,甚至5%。“行業里不成文的規定是,與大客戶合作是有賬期的,一般是30-45天。下游客戶如果死了,我們的資金就沒辦法回籠。”她說。


    據張欣介紹,已經有三個大型客戶通知他們要延遲2個月結算貨款了,某網紅奶茶品牌(武漢地區)就通知張欣,賬期從原來的2個月延長到至少4個月。



    04

    員工餐、新零售、直播帶貨


    張欣并不算是行業里的悲觀派,樂觀派的判斷是,“無法堂食”的情況可能要到7月份,悲觀者則認為將持續至今年年底。


    不過共識是,外賣、社區團購都救不了武漢餐飲人,而面對未知的困難時期,是及時關店止損,還是努力自救,讓所有人陷入兩難。


    “我所接觸的客戶,有1/5的人都在做社區團購和針對辦公人群的團餐。”張欣說。


    以張欣公司的社區團購業務為例,首先通過小程序推薦“每日一道菜”,小區居民想買的人參與接龍,第二天公司進行配送。這種方式同樣適用于企業團餐。


    考慮到復工企業有團餐的需求,餐飲人趙卿公司旗下的一個中餐品牌,專門新增了25元-40元之間三個不同價位的便當產品。最新消息是,已有兩家復工企業預訂了員工餐。


    在特殊時期,還出現了一種特殊的員工餐。據周政介紹,門店所在的商場有數百名員工,因為生意慘淡,商場的樓管讓每家餐飲商戶,每天在群里推出一道低折扣的員工餐菜品。“景象基本上是,今天你點我的,明天我點他的,商場里大多數商戶只能互相點員工餐。”他說。


    “這次疫情,唯一不受疫情影響的是物流和新零售。”趙卿公司決定向上游走半步,開啟新零售業務。


    他計劃把離社區較近的街邊門店,改造成一半餐飲堂食、一半餐飲超市,餐飲超市售賣與食材供應鏈廠家合作的半成品,再在店里開一個檔,通過線上直播教學,教顧客如何制作這些半成品。



    “現在所有餐飲都是兩難的境地,開業難,不開業也難,完全不開業也不行,即便企業能等,員工也不能等。但是不要一聲號令,把所有店都開了,那只能是自取滅亡。”


    李柏稼建議,尤其是連鎖品牌要逐步開店,比如第一步只開一家,這一家能活下來,再決定開第二家,在門店選擇上,街邊店的優勢大于商場店。


    據趙卿介紹,某全國連鎖的成都小吃連鎖品牌于3月份開業了70%的門店,經營了1個月時間,又關了40%。該品牌負責人告訴他,關店,只虧房租;開店,還虧人工,開店還不如關店。


    趙卿算了一筆賬,按照公司目前的收縮規模,如果業績能達到年前銷售額的70%,公司的現金流就能支撐到7月份,這個數字是基于可以恢復堂食,如果持續“不可堂食”,那業績只能恢復到20%-30%的水平。


    張欣說,這個艱難期將持續到10月份,而武漢整個餐飲行業都要面臨1-2年的恢復期,熬過的企業將會迎來一個蓬勃向上的新環境。


    誠然,對于武漢餐飲人來說,恢復元氣尚需時日。祝愿在各方的助力下,已經開始自救的餐飲老板們,能盡快度過這道難關。



    總結


    疫情期間其他城市餐飲企業留下的經驗,以下幾點建議,提供給武漢餐飲人作參考:


    1.打破常規,優化產品線。比如砍掉部分定價高的,多提供性價比菜品。先做外賣,再有序恢復堂食。服務標準要細化、數字化。


    2.關注各方政策及社會層面的幫扶措施,合理利用,逐漸恢復現金流。

    3.激活私域流量。利用微信群、小程序等加大私域流量的開發,用品質、服務和持續觸達用戶,積累忠實客群。


    4.關注社區居民和在已經上班的白領顧客群消費變化,及時調整菜單,白領顧客覆蓋率較高的地區可打造一人食高性價比套餐,瞄準需求,可依靠已上班的白領顧客群的消費,使很多餐飲門店恢復正常。


    5.做好食安防護措施,疫情后人們會更傾向于安全衛生、營養健康的食物。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ID: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本文來源:燃財經(ID:rancaijing)

    作者:佚名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Shane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

    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軍師,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30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17日 20:21
    下一篇 2020年4月17日 21:1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