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于公眾號《調料家》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調味品行業受到較大影響。現階段,全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國內復工復產達產進度逐日加快,經濟社會秩序正在有序恢復。疫情對調味品行業的短期影響正在消失,但對整個經營渠道的長期影響會逐步體現。
同時,結合今年一季度各家調味品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報分析,《調料家》總結了后疫情時代調味品行業呈現出的幾大趨勢:調味品行業與餐飲業息息相關。近年來,隨著餐飲業發展,不少調味品公司中來自餐飲端的收入已占到50%以上。今年受疫情影響,餐飲企業紛紛閉店,現金流吃緊,已成普遍現象。包括餐飲巨頭如海底撈也同樣遭遇銷售明顯下滑。據統計,2020年全國第一季度的餐飲業收入為6026.3億元,與去年2019年同期的10644.1億元相比下跌了44.3%,將近一半的銷售額呈現斷崖式的下跌,是傳統行業中損失最嚴重的行業之一。7月6日晚,港股上市公司海底撈發布了上半年的業績預告,稱該期間收入相較于2019年同期下降約20%,且由盈轉虧,主要是受疫情影響。但東邊不亮西邊亮,一直以來為海底撈持續供應火鍋底料等產品的頤海國際近日表現卻頗為亮眼。7月8日盤中,頤海國際一度漲超5%,連續七日創股價新高,市值達到989.8億港元。而截至今日(13日)16時,總市值達到1090.87億港元,突破千億大關。在復合調味品行業中,成為第二家市值過千億港元的公司,目前僅次于行業老大海天味業目前的4256.97億元市值。同時,其他調味品企業也呈現出業績逆勢上揚的表現,海天味業、天味食品、恒順醋業、千禾味業均實現了營收利潤雙增長。其中,千禾味業營收同比增長23.65%,凈利潤同比增長39.33%,增幅最大。通過對比各調味品上市公司財報發現,在餐飲渠道動力不足的情況下,業績雙增的企業大多主打家庭消費端。同時,覆蓋全國各地的經銷商為調味品公司深入市場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都是疫情期間不少調味品公司能逆勢增長的原因。在調味品行業,餐飲、家庭和工業是主要消費端,疫情影響下,雖然餐飲端需求極度下降,但另一方面,宅生活成為常態,家庭端需求猛增。有數據顯示,1月18日至2月底,京東平臺調味品成交額增長超過129%,醬油、醋、十三香等各式調味料的總體銷量增長了8倍多。
“海天餐飲,千禾家庭”是調味品圈子的行話,有行業內人士表示,千禾的銷售渠道主要在商超,面向家庭端,而恒順醋業的主要市場也是家庭廚房,天味食品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則顯示,定制餐調營收占比僅為2.7%。對此,上海至匯戰略營銷咨詢機構總經理、首席顧問張戟認為,這些企業共同點在于餐飲渠道占比較小,受到疫情的負面影響就更小,同時疫情對C端消費有一定程度上的刺激作用,基于這個邏輯,千禾味業、天味食品、恒順醋業的業績雙增也在情理之中。海天味業披露的今年3月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海天味業的餐飲端占比為50%—60%,而家庭端銷量增速超過30%。調味品作為生活剛需品,疫情之下,物流受阻,傳統經銷商的下沉深度決定了能滿足的市場廣度,越下沉市場越大,得經銷商者為王。如海天味業2020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8.84億元,同比增長7.17%,實現歸母凈利潤16.13億元,同比增長9.17%。其中,醬油/蠔油/調味醬分別實現收入34.84/9.63/7.3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81%、4.23%、1.56%,疫情下仍保持穩健增長;而疫情中家庭端渠道增速超30%。而海天味業的家庭消費渠道實現快速增量也與其渠道優勢相關。“海天味業面向全國市場,經銷商覆蓋2000個縣級市場,疫情發生后,很多地方封路,限制車輛流動,很多小企業無法向全國發貨,超市就近從當地調味品經銷商拿貨,基本上就海天味業的產品能拿到了。疫情前期拼車性質的小批量物流基本上沒有了,整車大宗物流發貨則幾乎不受限制,海天味業因為總體量比較大,因此,幾乎未受太多物流因素影響,市場供貨充足。”調味品營銷專家陳小龍分析稱。
綜合各企業年報分析,線上銷售在各公司營收占比基本都在10%以下,大多不超過5%,傳統線下經銷商仍是主要渠道。有行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在調味品市場,零售端的消費者依然更習慣線下消費;另一方面,調味品客單價較低、一次性購買量少、購買頻率不高等也是線上消費滲透率低的原因。但互聯網對于傳統消費的改變也在不斷深入,線上銷售成為調味品公司新的必爭之地,電商也成為調味品公司的新興拓展渠道,在各公司年報中無一不提及加強在電商渠道的布局規劃,進一步擴大自己的線上市場占有率。2019年年報顯示,天味食品的電商業務在618、雙十一、雙十二、年貨節四次官方活動期間,獲得天貓火鍋底料類目好人家官方旗艦店銷量排名第一,好人家品牌在全網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名,并直接與京東總部簽署采銷合同,對接總部資源。2020年第一季度,天味食品來自電商的營收占比達到10.02%,同比增長109.11%。在凱度消費者指數之前的研究中表明,為了應對新冠疫情而采取的居家隔離政策對于一些快消品類,特別是對美妝個護產品和戶外消費品類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同時,更多居家生活也激發了消費者在家烹飪的熱情。疫情期間中式調味品(包含醬油、蠔油、辣椒醬、雞精、味精、香辛料)增長良好,依舊是生活更為悠閑的下線城市領跑增長。
在中式調味品中,年輕單身無小孩家庭和青少年家庭在疫情中呈現了較大的增長潛力,且在后疫情時期仍然有增長空間。受到消費者烹飪熱情鼓舞而增長的除了中式調味品以外,還有西式醬料(包括番茄醬、果醬、沙拉醬、咖喱)。由于西式醬料不僅能夠承擔即擠即吃的便捷功能,且制作花樣繁多,所以更加受到年輕家庭的青睞。凱度消費者指數數據顯示,下線城市的年輕單身人士更愿意嘗試各種西式醬料,而番茄醬普遍最受歡迎。
疫情期間芝士的銷量一路走高,許多原本在戶外店內消費的芝士類產品如芝士蛋糕,芝心披薩等,也出現在了家庭的餐桌上。而后疫情時期,由于烘焙和餐飲門店的重新營業,人們的芝士類消費可能會慢慢回歸商家,但人們對于居家芝士類消費的熱情也不會一時半會就此退卻。4-5月份芝士消費增長依舊高速。
《青山資本2020中國快消品早期投資機會報告》中講到,因為剛需和高頻,調味品行業是一個3000億級別的大市場。調味品行業2019年收入4205億元,其中復合調味料收入占比18.09%,為最大子行業。復合調味料對廚房專業要求逐漸降低,簡化烹飪過程,迎合居民便捷化的生活趨勢,是調味品行業的發展方向。
復合調味料按照品類可進一步細分為五個品類:雞精、西式復合調味料、火鍋底料、中式復合調味料、日式韓式等其他復合調味料。火鍋底料指具備包裝形式、按一定配方和工藝加工制成的用于調制火鍋湯的調味料,如骨頭濃湯底料、手工底料等;中式復合調味料指具備包裝形式、針對中餐研制開發而成的方便型復合調味料,如魚調料、粉蒸肉調料等。火鍋底料和中式復合調味料行業是復合調味料最優賽道,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賽道最寬、滲透率提升空間最大、行業格局分散。
據Frost&Sullivan預測,2015-2020年,中式復合調味料增速最快,將實現16.9%的復合年增長率。隨著餐飲以及外賣業的快速發展,中餐連鎖與對中餐標準化的需求不斷提高,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餐廳尤其是快餐店自制復合調味料效率低,且無法做到標準化,難以滿足餐飲業的發展趨勢。餐飲企業越來越傾向大量采購復合調味料。據國盛證券分析,B端受益于餐飲連鎖化率提升及復合調味料加速滲透,估計B端復合調味料市場空間約2350億元。但值得一提的是,未來這一品類在C端仍有較大潛力挖掘。“現在的消費模式在變,年輕人的宅文化,讓復合調味料成為剛需,”中泰證券某食品領域分析師向記者表示,“未來復合調味料廠商或許會不斷涌入C2M(用戶直連制造)這種銷售模式。”對此,國盛證券認為,C端來看,我國人均復合調味料的消費支出較日美仍有較大差距,結合飲食習慣的差異,中性估計我國人均復合調味料的支出水平仍有超三倍的提升空間,則C端復合調味料市場規模約為2346億元。
而如果在復合調味品這一大品類中細分,川調(川式調味品)有望成為行業最大風口。川調屬于復合調味料,在整個復合調料中是規模最大的品類,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數據,2020年整個復合調味料的市場規模接近1500億元,其中火鍋調料和中式復合調料加起來的市場規模為578億元,占整個復合調味料的38.5%。
而在火鍋調料和中式復合調味料中,川調又要占據70%左右,如果再加上佐餐菜、辣醬、調味油、蘸料這幾個品類以及餐調定制,整個川調的市場規模將會超過600億元。
聲明:文中圖片來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東鵬飲料再度加碼能量飲料,新品東鵬加気重磅首發
線上市場規模暴增800%!天貓新品創新中心解讀植物蛋白飲料的五大創新路徑
端午大數據:海南人最會包粽子,山東人最愛腌咸鴨蛋
依云水被曝含有禁用農藥殘留,農夫、娃哈哈們用行動表明“外國月亮不一定比中國圓”
自媒體轉行擺地攤?地攤經濟究竟有多火?
接連斬獲A、B輪融資,白家食品做對了什么?
跨界瓶裝水、開啟進口食品業務、渠道下沉,食品巨頭好麗友戰略要“謀變”
凡注明“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