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喝星巴克,最終走進了一家“星8克”;
慕名去茶顏悅色,拿到手里發現是一杯“茶顏觀色”;
肯德基與麥當勞“合體”誕生了“麥肯基”?
康師傅與康帥傅有著“不解之緣”,雪碧與雷碧成為段子,娃哈哈與娃恰恰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山寨界的腦洞就是這么大,令人啼笑皆非。
近些年來,山寨風愈刮愈猛,但山寨行為卻是自古有之,它源于生意人的趨利本能,也源于生意人對市場的敏銳洞察。高級的山寨是商業社會進步的一種途徑,被人們稱為迎合趨勢,搶占風口;而為人所唾棄的大多是低級的山寨,它們擅長照搬復制,“偷”別人的成果成自己的事業。為何每一個網紅都逃不過被山寨的命運?因為每一個網紅的背后都有一個誘人的品類市場。以山寨事件不斷的茶飲市場為例,對于山寨者們來說,做的是喜茶還是喪茶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品牌背后有一個勢起的茶飲品類。之所以選擇山寨進入,關鍵原因是可以“低成本、高人氣”進入市場,借著品牌的名頭,遠比自創品牌的市場教育成本低太多。相對于品牌名聲,山寨者們其實更看重的品類釋放出的商業機會。而品牌,只不過是山寨者快速進入、搶占市場的一塊踏腳石。星巴克與“星8克”,茶顏悅色與“茶顏觀色”被很多消費者當成了段子聽,但真實案例中,并不可笑。一位武漢的消費者稱不知道自己吃了一年多的鮑師傅“是個假的”,是看了鮑師傅維權的新聞才知道“此鮑師傅非彼鮑師傅”。之于品牌,比“星8克”與“茶顏觀色”更可恨的是直接“復制”的山寨者。這一類“高仿”店在餐飲行業比比皆是,將品牌名稱、店面風格、產品菜單等照搬過來,打造“正品”的假象,卻沒有提供與“正品”的品質與服務,導致消費者對品牌產生誤會,此類山寨門店對品牌的影響更大。造成此類山寨門店盛行的根本原因是市場信息的不對稱。消費者無從得知當地的店是否為正品門店,無從得知當地是否有該品牌店;而作為品牌方,也總是滯后察覺市場的不正常。雙方信息的不對稱,為山寨者們空出了大量的進入機會與發展空間。市場上的“李鬼”防不勝防。他們自有一套“游戲規則”,他們踩著游戲的邊界來回試探,看似瘋狂,實則有一定的“套路”在里面。去年,與鮑師傅商標案一樣備受關注的還是茶飲品牌鹿角巷的商標之爭。2017年8月,鹿角巷啟動商標申請。在創始人邱茂庭的計劃中,商標在6-8個月就可以注冊成功。但沒想到第一次申請就被商標總局以“有近似商標”為由駁回。隨后,邱茂庭提出異議,就在提出異議期間,大量商標搶注瘋狂而至。律師統計結果,在此期間有5000多個商標搶注。直到2019年12月,邱茂庭才拿到了商標。歷時兩年,耗資千萬,鹿角巷雖然贏得了商標,卻錯過了茶飲行業崛起的黃金時段。對于鹿角巷來說,這是一場注定不會贏的戰爭。很多人忽視了商標注冊存在一定的“盲期”,即從申請到注冊成功,中間一般會有4-6個月的審批期,如果等到品牌打開一定名氣之后再注冊商標,就很有可能存在被搶注的風險。鮑師傅如此,鹿角巷亦如此。商標意識淡薄,對商標注冊流程認知不夠,成為品牌商標被山寨的最大隱患。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領先一步注冊商標,避免因商標產生的不必要的爭議。天眼統計數據顯示,“老干媽”共注冊過192個商標。商標名稱令人眼花繚亂,老千媽、老于媽、媽干老、老干爹、老干娘……商標注冊幾乎涵蓋所有形近字與近義詞,形成了龐大的“老干媽族譜”。事實上,幾乎每一個知名企業都有一個“商標族譜”,阿里巴巴湊齊了包括阿里爸爸、阿里媽媽、阿里爺爺、阿里奶奶、阿里寶貝、阿里妹妹等在內的一個“大家庭”;小米則組建了一個谷物大隊伍,大米、紫米、粟米、綠米、純米等應有盡有。“族譜”式注冊商標,就是為了防止“星8克”與“康帥傅”們的趁虛而入。所以,在注冊商標時,不僅要注冊現使用商標,還要注意“周邊”商標的注冊。近兩年,海底撈開始做下沉市場。孰不知,早在幾年前,很多十八線小城的居民就曾“見識”過“海底撈”。這些火鍋店,打著海底撈的名頭做著普通火鍋店的生意。與海底撈有著同樣經歷的還是綠茶、外婆家等知名餐飲品牌。正版門店在一二線城市做得如火如荼,山寨門店在十八線小城活得明目張膽。這些山寨門店的“資本”就在于避開正版門店的市場,讓品牌“懶得”出手整治。這一類山寨門店對于品牌方當下的生意固然影響不大。但就長遠考慮,一定的防治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基礎的辦法是公示門店分布情況,讓消費者自行分辨真假。對于市場來說,最可怕的不是某一個地方出現了一家山寨海底撈,山寨外婆家,而是一個山寨品牌在全國范圍內遍地開花。餐飲山寨一般有兩大目的,一是僅是借著品牌的名氣開店;二是山寨品牌做快招。正版品牌更痛恨的是第二種,這些快招公司不僅敗壞了品牌名聲,擾亂了市場秩序,更讓很多創業者一腳踩進了坑里,成為市場的“毒瘤”。低門檻甚至無門檻,無論投資者有無商業經驗,交錢就能開店;
聲稱“保姆”式扶持,直接“復制”成功模型,只為吸引更多小白加(上)盟(當);
標謗品牌的高人氣,強調市場即將飽和,刺激投資者快速下決定;
開店無標準或低標準,對選址、門店規格等不做具體要求,強調隨時可以開店的可能性……
如果創業者恰好碰到了符合以上特征的招商品牌,請務必三思而后行。這一類的招商品牌,一般會在前期說得天花亂墜,但“錢一旦交到總部手里”,公司在品牌扶持與管理上就會快速暴露出弊端。這些公司一般就為快招而生,等到一個品牌的能量被招商消耗得所剩無幾時,他們會迅速轉換陣地,更換成為其他品牌接著“割韭菜”。屆時,所謂高價加盟的店還不如街邊的夫妻小店活得靈活自在。鹿角巷為了一個商標耗時兩年,花費上千萬;鮑師傅與山寨者打開了一場拉鋸戰;喜茶因為山寨門店而直接更名……無論是哪一種,打擊山寨的成本都不低。面對山寨,雖然更多人提倡嚴厲打擊,但在成本面前,一些品牌選擇視而不見,一些品牌則在激進的打擊行為中兩敗俱傷。其實,在確保商標無爭議,主要目標市場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并不提倡一刀切式的打擊山寨。很多人沒有注意到,“李鬼們”之于品牌發展也并非全無用處。喜茶的原名叫“皇茶”。有一部分網友第一次通過媒體渠道注意到喜茶,就是因為喜茶的更名公示。更名后,喜茶的品牌知名度不降反升。擅于營銷的品牌,將打擊山寨做成了一場營銷行動。更名、打官司……這些有故事、有看點的維權行為也是品牌曝光的絕佳素材。所以,打擊山寨完全可以作為企業高效發聲的一種途徑。與此同時,針對一些小眾品類,以及一些名氣還沒有完全打開的品牌,參某會建議允許一定山寨門店的存在,因為這些山寨門店也可以助力品類進行市場教育,提升品牌聲量。所以,在放縱與打壓中找到平衡點,盯著“李鬼”們在合理的空間里蹦跶,才是“打鬼”的正確姿勢。在一定意義上說,山寨與市場、與品牌,是一種共生關系。在餐飲業,山寨是一種打不死、摧不垮的商業形式。要想品牌與山寨“和諧”共生,龐大的商標族群,先進的產品體系與運營模式是“標配”,“高配”則是主動參與山寨者們的這場游戲,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對山寨者們進行恰到好處地利用,猝不及防的打擊,拿捏著山寨們的游戲界限,引導著市場的良性發展。本文作者大箏,由餐飲界原創首發,轉載請注明來源餐飲界(canyinj.com ),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商務合作:大箏 / 18923764126?(微信同號)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042.html